<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湖景东路16号,占地面积10463平方米,南邻中国国学中心,北邻中国科技馆,地下二层、地上六层,总建筑面积91126平方米,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博物馆。1</p><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占地面积10463平方米,南邻中国国学中心,北邻中国科技馆,地上六层、地下二层,总建筑面积91126平方米,设有互动体验展厅、临时展厅、非遗展陈区、工美展陈区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内有序厅、陈列厅、珍宝馆几部分组成。序厅1层展厅,可供展览或开幕剪彩用,第2、3层为回廊式展厅兼咖啡廊,每层面积约600平方米。序厅下面是大型铜浮雕壁饰撔巧辽裰输,表现了中国工艺美术5000年的历史和传统。陈列厅内荟萃了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的精华,主要种类有玉器、象牙雕刻、木石雕刻、陶瓷、漆器、织绣、抽纱、景泰蓝、金银摆件、花丝镶嵌、锡器、斑铜等。其中包括老一辈工艺美术大师、专家、教授的传世佳作以及历年获国家金奖或国际金奖的优秀作品等一批国家级珍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内四件大型翡翠珍品:山子岱岳奇观、含香聚瑞、插屏四海欢腾、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则为国宝</p> <p class="ql-block">金陵十二钗</p> <p class="ql-block">·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实现外立面亮相,馆内陈列有艺术陶瓷、织锦、抽纱刺绣、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景泰蓝、金、银、铜摆件、泥人、内画壶、漆艺以及民族工艺和民间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楼7层,建筑呈八角形对称格局,屋顶为米黄色琉璃瓦覆盖,外面由红色花岗岩和白色大理石组成,富有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建筑的整体设计构思汲取了中国古典建筑太和殿的比例,建筑平面中轴对称左右展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审美。建筑立面呈三段式,由下至上分石材基座、透明平台层和漂浮的建筑层,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之美</p><p class="ql-block">灵动多姿的光影之美</p><p class="ql-block">馆的外表面肌理采用暖铜色幕墙材质,图案借鉴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花窗及传统收藏用家具博古架的多宝格构图,通过对传统图案的抽象提炼,形成具有工艺美术特色的独特创新纹样。这种金属格栅装饰手法对室内空间起到有效的遮阳效果,同时镂空的形式自然呈现生动的光影变化,使整个建筑显得灵动多姿、活力四射。</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设14个展厅和两层销售大厅。主楼第1、2层为工艺美术购物中心,面积5400平方米;第3、4层为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部的展览大厅,每层各有3个展厅,面积4800平方米,承办国内外工艺美术、文化艺术和轻纺产品等各类短期展览;第5层为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有5个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收藏、陈列当代国家级的各类工艺美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漆彩三晋 中华非遗</p><p class="ql-block">二楼的中央大厅</p> <p class="ql-block">漆物,自新石器时代起,绵延数千年,韬光韫彩。夏商时期,人们已种植漆树,使用色漆装饰器物。秦汉,漆器制作达至第一个高峰,不仅在官府作坊中分工细密,民间的髹造之地也如星罗棋布。而将漆器工艺推向富丽雅致的新高峰历史时期,则数唐宋,期间出现了螺钿、金银平脱、剔犀、戗金银等新的髹饰工艺。到了明清,后人评之:"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时至今日,漆器仍被视为重要的器物。其中山西的"平遥推光漆器""新绛云雕漆器"和"稷山螺钿漆器三大漆器尤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夏日炎炎,头脑昏昏。本次来京是临时起意,主要任务是诊病求医。心不静,天又热,逛的昏昏沉沉,也失却了欣赏美物的灵动。随意吧</p> <p class="ql-block">气象万千</p><p class="ql-block">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p> <p class="ql-block">百鸟朝凤</p><p class="ql-block">潍坊风筝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特色,享誉世界。"百鸟朝凤"的设计理念独特,其寓意深远且富有象征意义。其中,"百鸟"象征着中国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涵盖了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多个领域,每一种技艺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和历史传承。通过"百鸟"的形象表达了非遗的活态性和丰富性。而"凤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是吉祥、和谐与美好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文化自信。在"百鸟朝凤"风筝装置中,凤凰作为中心形象,引领着百鸟共舞,寓意着吉祥、和谐与美好。她不仅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对中华文化自信的弘扬和传承。2006年,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VIII-88。</p><p class="ql-block">制作:杨红卫 设计:邱华伟</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与古为新</p><p class="ql-block">-﹣知所从来 方明所往</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根脉,书写于典籍辞章的字符间,编织在锦缎丝绸的经纬中,镌刻在雕版陶瓷的纹路上,传承着中国人血液里不变的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多功能厅特设一座传统戏台,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又能承担非遗项目演出任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戏台的设计融合京派戏台及赣派乐平戏台的特点,博采众长亦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高超的木结构营造技艺。戏台屋面遵循京派建筑特点,采用筒瓦屋面,三重檐六翘角形式,翘角出翘平缓;脊饰采用京派作法,正吻、垂兽、仙人等传统文化风格要素,惟妙惟肖。戏台建筑构件及油饰则体现赣派乐平古戏台的风格。雕刻的人物和历史典故栩栩如生。油饰以红黑金为主色调,凸显金碧辉煌,大气磅礴。</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其命惟新</p><p class="ql-block">-﹣生生不息 赓续文脉</p> <p class="ql-block">礼乐</p> 戏曲 <p class="ql-block">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起至清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原称黄梅调、采茶调。它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区形成以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吸收青阳腔和徽剧的音乐和表演艺术以及民间音乐,开始演出大戏。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p> <p class="ql-block">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萧、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淳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p> <p class="ql-block">黎族竹木器乐主要流传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市等五指山南麓的区域。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鼻箫、口弓、喇咧、口拜、洞勺、哔哒等,是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竹木、畜兽皮等原料手工制作而成。黎族竹木器乐曲丰富,音调古朴,特色各异,并与黎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乐曲表现内容涉及劳动、爱情、婚丧、礼仪、祭祀、娱乐等多种题材。</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戏台</p><p class="ql-block">本戏台原址在古徽州文化圈内,始建于1802年嘉庆年间,宽10.2米,深7.2米,原戏台台面距地面1.2米高,为传统的青砖、木结构,戏台正面为牌楼式,天棚中央是华丽的藻井。台上几乎所有的木构件上都雕刻有精美浮雕,从琼花瑶草到祥禽瑞兽,美不胜收。游梁、随枋、三架梁、抢头梁、穿插枋上及牌楼各层之间,则雕刻了许多戏文。整个建筑的大小部件都饰有传统的木雕纹饰。</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建筑是我国民间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它在徽州这片土地上生长繁茂,于明清时达到鼎盛,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深受赞誉。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丰厚的思想文化内涵,不仅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瑰丽古朴的空间物质世界,也营造出一个具有浓郁东方人文气息和地方色彩的精神家园。徽州古建筑作为老祖先留下的优秀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尽力呵护,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p> <p class="ql-block">藏戏</p> <p class="ql-block">婺剧</p> 剪纸 <p class="ql-block">剪纸</p> <p class="ql-block">蔚县剪纸源于河北蔚县,历经二百多年发展。早期以单色白麻纸为主,后受武强木版印刷和杨柳青年画启发,发展成以宣纸为材,以刻代剪的技艺。蔚县剪纸以阴刻为主,点染彩色,技法独特。其制作包括画样、熏样、刻制和染色等环节,构图饱满,色彩绚丽。尤以戏曲人物和脸谱剪纸著称,工致传神。</p> 雕刻 <p class="ql-block">徽州三雕是徽州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流布于安徽省黄山、宣城地区,鼎盛于明清。徽州三雕与建筑整体配合得极为严密稳妥,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内涵之深,令人叹为观止。木雕多在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榫饰等部位进行装饰,而房内陈设的家具上面也都有精美的木雕。砖雕主要装饰于民居的门楼、门罩等部位。石雕则主要用作祠堂的石栏板,民居门墙的础石、漏窗及石牌坊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木雕</p> <p class="ql-block">石雕</p> <p class="ql-block">童年</p> <p class="ql-block">浦江剪纸盛行于浙江省浦江县,唐代已流行于民间。清代,浦江的戏曲人物剪纸,造型别致、匠心独具。民国时期,浦江民间把剪纸列为女红之首,表现形式逐步成熟。</p><p class="ql-block">浦江剪纸有三大艺术特色。其一,图案形制强调装饰性。其二,处理手法的多样性。其三,主题思想强调人性化。作品大多以背景的构思表现出人的因素,把情节、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把戏曲主题内容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使每幅戏曲剪纸都内涵丰富,结构精妙,线条灵活,形象生动,体现了中国民间剪纸的意象性,极具社会教化之功能。</p> <p class="ql-block">南京剪纸为南京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历史久远。南京剪纸技法独特,通过"不用画稿、心中构图,运剪又运纸、转纸出花纹,一剪到底、犹如一笔画"的剪纸技巧,采用"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表现手法,传递出圆嘟嘟、胖乎乎、笨拙拙、肉墩墩的趣味。传统品种有喜花、绣花、斗香花、门笺以及用于贺年片、书签、装饰挂屏、摆件等形式的各类剪纸。</p> <p class="ql-block">绥德石雕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器具及环境美化的石质传统雕刻技艺。流布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及周边地区,并扩散到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等地,已有两干多年发展历史。绥德石雕包括民居石雕、生产生活器具、碑碣、亭塔、牌楼、各类装饰石雕等,最具代表性的是绥德石狮,除此之外,绥德石雕中占有很大比例的是画板、石鼓、梁枋、雀替等物件,一般作为装饰副件安装在桥梁、牌楼、亭台、廊榭等建筑物之上。</p> <p class="ql-block">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发端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的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大吴泥塑,亦称"大吴安仔""浮洋彩塑"。主要分布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和颜厝西村,始于南宋末年。大吴泥塑以人物塑像为主,题材丰富,门类繁多。既有取材于潮剧、民间传说、古代小说精彩场面的文身、武景、大斧批、臣景、文寸等,又有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造型达一百二十多种的泥头绢衣脸谱头像;既有各路仙、佛、神的造像,又有俗称"杂锦"充满童真奇趣的胖娃娃、双童、鲤鱼童等玩具塑像。</p> <p class="ql-block">凤翔泥塑属民间泥塑艺术,流布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当地传统的儿童玩具和镇宅辟邪的吉祥物。凤翔泥塑主要分为泥玩类、挂片类、立人类三种,泥玩类有十二生肖及狮、鹿等动物;挂片类(浮雕)有虎脸、狮脸、麒麟送子、八仙人物等;立人类(圆雕)有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关公、张飞、诸葛亮等以及《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孙悟空、猪八戒、三霄娘娘等。凤翔泥塑造型夸张,想象大胆,形神兼备,色彩绚丽喜庆,线条奔放流畅,极具装饰意味,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与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技艺高深、触手成像"。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枯、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潮州木雕是潮汕地区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于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至迟唐代已经产生,明清时期技艺臻于完美。潮州木雕多以坚韧适中的樟木为材质,镂刻形式丰富多样,有浮雕、沉雕、圆雕、镂雕、通雕等多种手法,雕出的成品剔透玲珑,层次丰富。潮州木雕技艺精湛,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福建木雕并称为我国四大木雕。因题材广泛、构图饱满、雕刻精细、多层镂空、金碧辉煌等特点而称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东阳木雕是中国主要木雕之一,因源于浙江省东阳市及周边地区,故名。始于唐代,明代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代表作是卢宅村的肃雍堂,极为壮丽。东阳木雕产品可分为建筑和室内装潢、家具和日用品、陈设欣赏品、宗教用品四大类。表现形式大多运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传统手法,主要可归类为神话图腾、宗教佛像、人物故事、动物花鸟、民俗风情等。雕刻技法有浮雕、圆雕、透空雕、贴片雕、火烧板拼雕等。其中平面浮雕、立体圆雕和透空雕是最基本的三种技法。</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p><p class="ql-block">孜孜以求</p><p class="ql-block">进取日新</p> <p class="ql-block">古建模型</p> <p class="ql-block">明式家具</p> <p class="ql-block">风筝</p> <p class="ql-block">汝窑烧制</p> <p class="ql-block">雕版印刷</p> <p class="ql-block">宣纸</p> <p class="ql-block">活字木</p> <p class="ql-block">南京云锦</p> <p class="ql-block">香云纱</p> <p class="ql-block">汪满田鱼灯始于清光绪初年,兴鱼会嬉灯以刺火灾,是安徽省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人们以鱼灯游村,当地人称"嬉鱼"。汪满田嬉鱼灯作为古代一种民俗表演方式,其目的是为了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平安祥和,是一种民间自发性的活动习俗。2022年5月,汪满田鱼灯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狮舞</p> <p class="ql-block">珠算</p> <p class="ql-block">想起来小时候的珠算课</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p><p class="ql-block">斯文在兹</p><p class="ql-block">-﹣美美与共谱写华章</p> <p class="ql-block">第四单元 </p><p class="ql-block">沁香四海</p><p class="ql-block">和合共生</p> <p class="ql-block">生命之盒</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 </p><p class="ql-block">艺绘自然</p><p class="ql-block">中和绵延</p> <p class="ql-block">蜀绣</p> <p class="ql-block">花轿</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p> <p class="ql-block">《岱岳奇观》:高88厘米,原料净重368公斤,采用了镂雕、圆雕、深浅浮雕等手法,体现层层叠叠的树木、小桥,中景、远景则采用浅浮雕、阴刻等手法。它以世界上罕见的重368公斤的大翡翠加工而成,艺术家们根据原料呈等边三角形的特点,量料选题,即根据材料的形状、色泽、质地等特色来确定题材,设计为五岳之首的泰山,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寓意深远。同时,因材施艺,随形就势,尽量保全珍贵的原料,占用边沿和棱角料,既保持翡翠体积大的优点,又使山脉峰峦起伏,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在布局上,作者们经过三次上泰山写生、观察,在艺术上进行概括和集中,突出重点,以中天门为中心,集中表现十八盘、天街、玉皇顶等主要景观,舍弃一些次要的景观,使作品不致于成为表现真实景色的模型。在作品的正面,由于绿翠多而密,所以设计为泰山的阳面,雕刻以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树林,并以亭台楼阁、人物、鹤、鹿、羊均寓意吉祥)、小桥、瀑布、溪流等作为近景,刻划入微,突出展现翡翠质地的精华及玉器制作。中景的山峰没有过多的琢磨加工,充分表现翡翠质地的美。翡翠的阴面,呈深沉的油青色,所以艺术家们设计为泰山的阴面。在左上方,刻着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以铁线篆字体琢碾于其上,填以金色,风格古朴高雅。特别提及的是,在正面右上方的边缘有一块红棕色的翡,艺术家们利用这一难得的俏色,设计成一轮红日在山巅徐徐升起,隐现于云彩之中。</p> <p class="ql-block">《含香聚瑞》:原料重274.4公斤,形似长方形,外形完整,绿翠多,材料质地优良,所以艺术家们将它设计为球形花熏,它不仅发挥了中国玉器艺术史上高难度的套料工艺,而且以料中套料,小料做大的手法,增加原料绿翠的面积。花熏由底足、中节、主身、盖、顶五部分组成,并以主身和盖组成的球体为中心,周围饰以圆雕的九龙。在盖、中节、底足的三个部分,以深浅浮雕的技法和开光的艺术形式,装饰传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图案。盖的周围除四个开光图案外,通体镂雕唐代传统的番草图案。整件作品在五个部分的组合上,底足和中节、中节和主身、盖和顶的结合都采用螺口相接的方法,达到镍纹角度精确,子母口密切配合,制作精细而准确。</p> <p class="ql-block">《群芳揽胜》:原料重87.6公斤,不仅体积小,而且是四块料里质地和色泽较差的一块,所以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为提梁花篮,用提梁、活动链条的形式增加作品的高度,使作品提高将近一倍。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花卉的花朵、枝梗、叶子等可以比较自由地穿插,所以能去除不好的地方,保留并突出绿色、藕粉色,加工为花叶。另外,还采用了掏膛的手法,挖出花篮中颜色好的料,制作为提梁、链条和花叶,从而使深沉的暗青色玉料变薄透亮而呈浅绿色。在布局上,艺术家们在色泽较好处设计为牡丹、菊花等,放在主要位置,突出翡翠的美,其次衬托以玉兰、月季、梅花等十多种花卉,相互交插,疏密有致,效果丰满,生动,花卉枝叶繁茂而富有生气。整件作品在设计、制作上克服了原料体积小、色泽差、裂纹和脏多的弊病,取得了奇妙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四海腾欢》:所用原料重77公斤,呈扁长方形,最厚处为8厘米,但质地色泽很好,绿色多而密,晶莹而透亮。由于原料质地优良,四海腾欢极为难得,所以艺术家们将它设计为插屏,经过极其精密的测算,将扁长方形、厚仅8厘米的翡翠平均剖为4片,除去0.8厘米的损耗外,每片翡翠的厚度为1.8厘米,达到了最佳程度,充分表现了翡翠质地、色泽的美。艺术家们将4片厚1.8厘米的翡翠采取左右对称的手法,拼合为一块大插屏,比原来的材料大了三倍,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翡翠晶莹透绿的质地美。在拼合后,整件作品不仅平整,而且在接缝处平直一致,严丝合缝。题材上,设计为矫健的九龙在云海中翻腾的场面,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精神。静中有动,具有强烈的动感。龙的形象吸收了历代龙的图案的精华,既有唐代苍劲有力的风格,又有清代丰满的优点,剔除了清代流传的臃肿、呆板的缺点,使之生动、活泼而传神。艺术家们因材施艺,充分利用原料的天然色泽,在绿色部位设计为龙,以深浮雕的技法精心雕琢,突出绿翠;在白、粉白、浅青色等部位则设计为云彩、水波纹,以浅浮雕的技法雕琢而成,以衬托龙的主题和绿翠。</p> <p class="ql-block">《白玉五行塔》:作品以新疆白玉雕刻而成。中央为七层八角形的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的分塔,从主塔的第五层的四个飞檐,每个飞檐各有两根环环相扣的活动链条分别连接四周的四座分塔,共有八根链条,使中央的主塔和四角造型不同的四座分塔连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塔群构成正方形,东南西北的四个正面各有两尊玉坐狮,玉狮之间又有一座玉制香炉,主塔和分塔之间,地面上又有走廊相接,与悬空的相接的八根链条相呼应。此作品取五代阴阳五行的学说而为名,制作精巧,历时两年之久,充分展示了玉器精细的镂雕工艺。</p> <p class="ql-block">《翡翠珍品山子》:重368kg。艺术家以概括的手法表现泰山雄伟壮观、春意盎然,日出东方的景色。象征中华民族勇攀高峰的精神。正面山峦挺拔,树木青翠,背面山峦树木灰暗,黄昏景象,两面对比。扣唐诗诗意"阴阳割昏晓"。</p> <p class="ql-block">玉雕 翡翠方罍</p> <p class="ql-block">玉雕白玉薄胎炉</p> <p class="ql-block">玉雕青玉 兽面壶</p> <p class="ql-block">圆罍</p> <p class="ql-block">脱胎漆器绿宝砂胆瓶</p> <p class="ql-block">《丰收大白菜》:作品以北京牙雕的传统作品"蝈白菜"为创作题材,以白菜为主,以菊花、谷子、蟋蟀等花卉、果实、虫草为陪衬,表现了秋天丰收的喜庆景象。整件作品构图匀称,造型美观,形象逼真。作品再经着色,给人以清新自然,具有田园色彩的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双面绣</p> <p class="ql-block">金陵十二钗</p> <p class="ql-block">陶塑,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分8.9展厅</p> <p class="ql-block">8展厅</p> <p class="ql-block">含香聚瑞/玉雕/1985</p> <p class="ql-block">《虾盘》:作者将玛瑙料中黑色部分雕成盘,白色透明部分雕成大虾,洁白的虾在黑盘衬托下,格外醒目。虾有大小六条须,二十条腿,有的镂空,有的重叠,姿态各异,相互交叉,显得十分逼真,白虾、黑盘宛若天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殿堂!这里汇集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华,每一件展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文字介绍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摄于2024年7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