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3号下午,我来到我的母校~江苏省盐城中学附近办事,办完事后看到学校东大门开放,我和保安说明我是1977届盐中校友,想进去看看,保安欣然同意。于是时隔八年后再次来到母校参观游览,看到学校学生已经放假,校园安静祥和,梧桐树依然高大挺拔,校园总的格局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故从北到南走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估计再过几年就是母校的百年华诞,现在想想我和母校的渊源还是蛮深的,我的老父亲就是盐中校友,他是1947年考取盐城中学的前身~抗大五分校,并在学校毕业分配到新四军税务大队任职(排级干部)。我是1973年从市区向阳小学毕业并考到盐城中学的,好像文革期间就我们这一届是通过考试到盐中的,虽然不是什么严格的考试,但那时已是文革后期,考虑到了学生质量问题,通过考试淘汰了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到了1975年,我们要上高中了,我拿到的录取通知书却是城南中学入学通知书,原来我家原来在机关宿舍老公安处宿舍区,后在1973年搬到老党校宿舍区。但父母工作忙,忘了把户口迁到老党校宿舍区,故施教区就是城南中学。看到周围同学都是在盐中的,所以我产生了强力的抵触情绪,不愿意上学了。老父亲看我这样,虽然他一生清廉,但也只好去找他的老朋友~盐中校长徐益亮伯伯。徐校长听了我老父亲的介绍,说这事好办,既然家已经在施教区,就能在盐中上学,后把户口迁过来就行了,不算走后门。我看看徐校长递过来的各班花名册,就三班我的发小和邻居最多,就选择在三班。多年以后我心中还是有个疑惑,我父亲是一个机关中层干部,徐伯伯是1940年左右参加革命的中高级干部,我父亲是怎么熟悉的?直到前段时间我才从老母亲那里了解到,我家1961年从滨海调到地委机关时曾在老地委宿舍区住过大半年,当年住的是一个独立的院子,徐伯伯家住西面的两间房,我同学吉流家住中间一间,我家住东面一间房,和徐伯伯是邻居,天天见面。所以彼此很熟。</p><p class="ql-block"> 盐城中学校庆70年、80年、90年华诞我都参加了,这在我们同学中是不多的,其原因第一次是因为我参加了盐中教学楼设计,和当年管后勤的李校长很熟,他同时是我当年在校时的音乐老师,故邀请我参加。80年校庆是因为我夫人的亲大舅吴同玺是上海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也是盐中校友,受母校邀请和台湾已经退休的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同学陈廷宠将军(曾经的台湾陆军总司令,籍贯建湖县上冈镇)一起前来参加盛典,我开车护送陪同,故也参加了母校的80年校庆。90年校庆我们77届同学是历届校友参加人数最多的,好像是100多人参加盛典,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盐中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在全国是有名的,文革前的升学率基本是95%。文革后也是在全国名列前茅。我的同事钱坤是盐中81届毕业的,考取清华大学环保专业并分配在我们建筑设计院工作。他说了个小故事说明盐中学生在清华的声誉,说考研究生只要有盐中同学参加考试,那基本是盐中的全上,其余名额才是别的学校同学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塑像,第一任抗大五分校校长。</p> <p class="ql-block">正北楼,抗大五分校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在原学校老食堂地址上建设的新食堂。</p> <p class="ql-block">瓜井仙踪,盐城古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教师办公楼西楼的地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教师办公楼东楼的地址。</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进入盐中上学的第一栋楼,当时是个两层小楼,初一在这里上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老图书馆的地址,在原址上砌的新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来是平房,我们初二在这里上的。</p> <p class="ql-block">学校大操场,现在叫体育场,回忆满满!</p> <p class="ql-block">共青山,我们的共同记忆。</p> <p class="ql-block">此体育馆建筑设计是我们院马金明设计的,他是盐中90年毕业的,考取东南大学建筑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