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7年,即将毕业的我(前),在津洋口通往龙舟坪的桥下的河滩上。</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何宏江</p><p class="ql-block">寻找一个明知不存在了的母校,是不是很傻很天真,有时候,我宁愿自己傻一点,就如同那些别人眼中愚钝的坚持者,那些把精神的东西拿来当享受,把信仰当饭吃的人。很久就有此番念头,但总是不能成行,这种行为大多数人不会热衷,因为这种事情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还要让自己付出。做点什么不好?</p><p class="ql-block">1月21日,我到县城龙舟坪参加宗族修谱讨论,中间有空隙时间,来到现在已经归属于龙舟坪的津洋口,久兰路上,赫然而见“龙舟坪镇政府”,我记得学校是在十字路口朝隔河岩方向走到一座桥前右转的。</p><p class="ql-block">到了桥头,右转的道路现在已是比较宽阔的公路,原来低于主公路不少,现在整体抬升,原来的酒精味的小溪旁边沿着公路修了栏杆,沿着栏杆走可以欣赏小溪流淌,当年从香炉山下的酒精厂流出来的废水已经没有了,但还是看得见沉淀物。那时候一年四季都是酒精味儿,不记得那时候年少的我们醉过没有。</p><p class="ql-block">没有醉过,却懵懵懂懂走过年少的时光,人生宝贵的13-15岁在这个当时的全县重点初中度过,也是自己离开家乡独立生活的开始阶段,在这里才开始学会洗衣、叠被等生活技能。我带着在粮管所工作的父亲给的“粮食支拨单”到学校报到,这种单据是当时的时代产物,是按计划划拨在异地兑换的凭据,如今父亲已经不在,此时引起了我的思念。学校开饭好像是在露天操场,排成方队,几个人一组,饭是用那种铝制的长方形格子装的,从蒸汽里面拎出来热气腾腾,好似我们当时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充满活力和迷幻。几百号人同时在一块空地上吃饭、做操、跑步,场景是非常壮观的。</p><p class="ql-block">寝室到最下面的操场,要经过三个大台阶,第三个台阶要过小溪的桥,现在已经看不见那时候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溪边的道路可能就是那时候的土路填起来的。前几年我在同学群里看见有人发学校照片,可以看到原来的校舍、操场和宿舍,还有宿舍后面的山坡中的厕所。与现在的学校相比,显得简陋多了,但我这次看见的怎么完全没有了照片中的影子了,而是一片高楼,连进去的机会和欲望都没有。</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和失落的,本来是来怀旧的,却给你端出一盘不认识的凉菜,陌生而冰冷。只有那条小溪无法改变它的流向,将近40年过去了,它没有苍老,水也干净了许多,那个当时就不应该建在那里的酒精厂想必也烟消云散了,留下一条逐渐清净的溪流。</p><p class="ql-block">凭栏观水,仿佛又回到了1986年前后,那时候的读书声、跑步声、起床喇叭声、老师讲课的声音、晚自习背诵的声音,次第回放了出来,那些画面也涌现在眼前。这一切仿佛幻觉,真实得让人害怕,幸亏是有着阳光的冬日,此时的温度比往年同期要高许多,没有寒冷,有一点光亮和温暖在身边弥漫。那是一个青涩而又充满梦想的年代,我们一个镇里来了七八个人,都是按成绩和综合测评优选上来的,虽然这给我的人生青春时代起了个好头,也让乡邻赞叹,同龄人羡慕,那时我开始一年多成绩不错,班主任当着全班的人说我是考夷陵中学的料,但初中阶段的长跑,让我在前半程用力过猛,导致后面的跑道上落后,中考成绩本来也不算差,却让命运开了一个玩笑,被一个来自大堰的姓胡的老师把英语成绩少填了30分,我中考结束后在宜昌幺姨家玩,到了该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却怎么也得不到通知,天天眼巴巴地等着来信,最终别人开学很久,我还是等来一场空,于是到教委一查,才知道不祥,分数明显不够一中,我只得在县城的一所高中就读,受到打击的我终究没有走出这个事件的阴影,虽然以后的人生岁月,我当兵、读书、上班、创业、生病,逐渐变得成熟、冷静、淡然和坚强,但那次打击,我还太稚嫩,也没有人帮我维权、伸张正义,我的翅膀还没有长出来就被人捅了一刀,伤害和打击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虽然后来得知那个品德败坏的胡老师被判刑了,我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伤害的不是我一时,而是一辈子,他伤害的也不仅仅是我一人,还有许多人。</p><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只有站在面目全非的母校身边,在那条同样经历了剧痛的溪流边,同病相怜,在心底流一些泪水,抚慰人生的伤痛。似乎我只有误闯入这条依然守护在母校旁边的小溪边,我才会重新记起那场人生第一次伤害,这条小溪,与我有缘,却又那么相似,人生真是奇妙。</p><p class="ql-block">看着现在逐渐纯净的溪水,我似乎顿悟了什么,不由得转悲为喜!我也不用刻意去寻找故地了,今天遇见这条与我生命如此相似的小溪,让我豁然开朗,它像一个智者流淌着一个禅机,启迪那些受过伤害和苦难的人。</p><p class="ql-block">我回城的路,格外轻快有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7年,在宜昌幺姨家等候中考录取通知书的我与表妹(现在经常在湖北卫视亮相的娟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何宏江,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宜昌市楹联协会副主席,宜昌市作协会员。少年爱诗,中年痴联,作品散见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站等。偶有获奖,楹联有刻挂。辑《东海堂丛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