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有一种执念总是会执着于心,时常萦绕其间,沉浸其中且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旧时携手处,流光如箭逝。追溯2013年6月,一帮同学、朋友、同事西藏游,如今一晃一个轮回12年了,却依稀交游芬芳在、虔诚在、情谊在,于是下决心搜寻记忆遂成美篇,以释怀心头挥之不去的遗憾,或许只有回忆能印证生命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我们总是想要去西藏,是因为那里是世界的屋脊、雪山的王国;是因为那里有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天、地、人、神共存,纯净的信仰与斑斓的色彩交织,天地与人文的吸引力,都达到了某种赏心悦目的和谐且一辈子的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对很多人来说,西藏都是一生应该要去一次的地方,纯净而极致,西藏的美永远超乎世人想象。</p> <p class="ql-block"> 集体亮相,前排左边第一位是我们西藏游的接地导游,三十岁左右的汉族女性,真诚热心,敬业耐心,是虔诚的佛门信徒,一路上我们配合默契。</p> <p class="ql-block"> 从左到右是蔡希富、戈银兴、吴万鑫、锦晖、洪淼。</p> <p class="ql-block">《向往西藏》里说:</p><p class="ql-block">“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p><p class="ql-block">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甚至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旅游爱好者来说,</p><p class="ql-block">西藏是一个必须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它就像一个净化心灵的圣地,</p><p class="ql-block">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会受到洗涤...</p><p class="ql-block">任何语言在西藏的美景面前,</p><p class="ql-block">都会变得苍白无力。</p> <p class="ql-block"> 要问西藏的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会说是布达拉宫。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布达拉宫,据说是为了迎娶来自长安的文成公主,以雪山和蓝天为背景,它的厚重证明了它的庄严,它的红与白彰显了它的纯洁,它的高耸入云表明了它的神圣。</p> <p class="ql-block"> 他们是西藏路上虔诚的朝圣者,以朝拜一次拉萨为终身夙愿。</p><p class="ql-block"> 他们从遥远的家乡出发三步一叩,风雨无阻,靠着坚强的信念,一步步趋向圣城拉萨。</p> <p class="ql-block"> 从拉萨河畔望去水晶般澄澈的空气中,雪白的宫墙托起赭红的宫殿像夕阳越过雪山,那是雪域最美的颜色。</p><p class="ql-block"> 经历1300多年历史,布达拉宫形成了占地4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多万平方米,宫殿高115.703米,是西藏规模最大,样式最全的宫殿。具有宫殿、灵塔殿、大殿、佛殿、经堂、重要职能办公所、僧官学校、僧舍、庭院、回廊等诸多功能的巨型宫堡。</p> <p class="ql-block"> 顶着六月的骄阳,满怀热切,攀登高高的台阶,布达拉宫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公元6世纪末,发迹于山南地区的藏族雅隆部落首领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伦赞,攻破了位于今天拉萨河谷的森波部落-赤邦松的堡寨,占领拉萨地区。此后松赞干布继承父业,于公元633年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政权:吐蕃王朝,定都拉萨。</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的拉萨,还是一片河谷湿地沼泽漫布,满地荒芜。松赞干布带领民众疏河道,造宫堡,建寺院,如火如荼的在拉萨河谷搞建设。同时期的唐王朝国立渐盛,松赞干布为了能娶到唐朝的公主(另有说法:是为军事安全的考虑)便在今拉萨城中心位置的红山上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红山宫,就是最初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春芬</p> <p class="ql-block"> 同事周小珍、胡兆栻夫妇。</p> <p class="ql-block"> 《西藏王统记》中载:“大门向南,红宫“九百所,合顶上赞普寝宫共计宫室千所”可见当时的宫殿规模之大。</p><p class="ql-block"> 然而吐蕃王朝很快便陷入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于869年发生了“平民和奴隶大暴动”,同时期的藏区灭佛事件盛行布达拉宫的大部分建筑在这一系列事件中被毁坏,建成不足200年的宫殿随着王朝的土崩瓦解一起凋零了。在此后长达800年间,西藏地方权利中心不断的变迁与转移,布达拉宫一直未获得重建,直到17世纪(1642年)经过多年的战争,支持格鲁派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击败西藏各个地方势力,建立了蒙藏联合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拉萨再次成为西藏的中心,布达拉宫的重建迫在眉睫。</p> <p class="ql-block"> <b>刘玉柱</b>、施彩仙夫妇。</p> <p class="ql-block"> 周小珍、施彩仙、周碎兰。</p> <p class="ql-block"> 1645年布达拉宫白宫奠基全部工程交由达赖的管家第司•索朗群培主持,三年后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共计七层是达赖喇嘛的寝宫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其中四层有白宫最大的殿堂“东有寂圆满大殿”这里是举行达赖喇嘛坐床大典等重要活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接着五世达赖去北京觐见顺治皇帝,其地位得到清廷的正式确认,拉萨迎来了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为安放五世达赖的灵塔,于1690年在白宫西侧营建红宫,历时四年建成布达拉宫红宫。</p><p class="ql-block">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第司•桑吉嘉措主持了布达拉官的后续整修和扩建工作,出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红宫的兴建向后推迟了8年,直至1690年才正式动工。</p><p class="ql-block"> 此后,红宫成为存放历世达赖灵塔的场所,红宫作为布达拉宫的最高建筑无论从建筑艺术和宗教内涵,都是无与伦比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松赞干布与后来的赞普赤松德赞、赤祖德赞并称为吐蕃时期的“三大法王”。在西藏的寺庙中,松赞干布的形象:面容英俊,留一细长的八字胡,身着长袍俗装,特别是在他用黄头巾裹紧的头顶上露出无量光佛的小头像。这是松赞干布独一无二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殿堂内有赤尊公主、文成公主、藏族妃子蒙萨赤嘉怀抱王子贡日贡赞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汉名无记载,大唐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任城)人,唐朝皇室远支,在吐蕃被尊称甲木萨,吐蕃松赞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入藏。</p> <p class="ql-block"> 大殿自五世达赖喇嘛以来,一直是历代达赖举行宗教大典、重要法事活动的场所。殿内设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宝座,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1683年3月1日一1706年11月15日),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生于西藏,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p><p class="ql-block">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p> <p class="ql-block"> 红宫的核心——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是布达拉宫的第一座灵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灵塔。</p><p class="ql-block"> 灵塔为木质结构,外裹金皮,装饰有珍珠、玛瑙、钻石、水晶、珊瑚等各种宝石,塔瓶下方还嵌有一串海泥沙制朝珠,是清顺治皇帝赠给五世达赖的珍宝。</p><p class="ql-block"> 而灵塔内更是藏有很多圣物,包括:松赞干布从印度玛呷达城迎来的迦叶佛的舍利子、一颗百灵鸟蛋大小的释迦牟尼舍利子、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大拇指骨一个、一座有22颗释迦牟尼舍利子的佛塔。无怪乎这座灵塔,被称为“南瞻部洲唯一庄严灵塔”、“世界第一饰”。</p> <p class="ql-block"> 红宫之于布达拉宫就如同布达拉宫之于藏传佛教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红宫白宫下各建有一庭院,庭院西侧建有札厦作为僧侣的生活起居使用。</p><p class="ql-block"> 到了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土登嘉措圆寂,为了安葬他的法体,在布达拉宫修建了“妙善如意”灵塔及灵塔殿,这项工程在1934年便竣工了。从此,布达拉宫便成了今日的规模。</p><p class="ql-block"> 在西藏和平解放后,新中国为了对布达拉宫原有建筑进行加固和保护,中央政府曾专项拨款,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布达拉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维修。</p><p class="ql-block"> 199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对刚维修竣工的布达拉宫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维修的设计和施工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同年12月,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布达拉宫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遗产。</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始建于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后,为她修建的宫殿,到现在已经有1360多年的历史。是达赖的驻锡地。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仿唐式汉藏结合土木结构建筑,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后来经过了元、明、清历代的修缮扩建,现在的占地面积已达25100多平方米,对藏传佛教及藏族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山羊,大昭寺最初还被称为“羊土神变寺”。</p> <p class="ql-block"> 这座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比如主殿顶端的镏金铜瓦顶,殿门边框上雕刻的莲花、飞天、禽兽等,有明显的唐代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为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出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藏族文化象征的话,那么位于拉萨老城中心的大昭寺无疑是拉萨的灵魂。相比布达拉宫居高临下、威严慑人的气势,大昭寺显得热闹、亲切与平易近人。</p> <p class="ql-block"> 徐春花、修荣夫妇。</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没有去过大昭寺,就等于没有去过拉萨。足见大昭寺在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由于对佛经的理解和实践方式各有不同,藏传佛教流派众多,因此西藏处处都坐落着不同教派的寺院,而大昭寺则是各个教派共尊的寺院,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因为这里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进藏时所恭请的赤金释迎牟尼佛12岁等身像,这尊佛像是按照释迦牟尼12岁时的身形所造,经由佛祖本人亲自开光加持,人们认为见佛像就如同见到佛祖。所以,大昭寺地位崇高,万千信徒朝拜至此,只为了亲自朝拜这尊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p><p class="ql-block"> 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p><p class="ql-block"> 因此也一直被认为是拉萨的心脏,也是整个西藏的信仰中心。</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坐东向西,内部建有20多个殿堂。主殿坐东面西,高为四层,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两侧列有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塑像。</p> <p class="ql-block">对藏人和藏传佛教徒来说,</p><p class="ql-block">大昭寺可以说是世上最神圣的地点,</p><p class="ql-block">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它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路上有很多拜佛的人,</p><p class="ql-block">他们一路走来,甚至磕长头几年,</p><p class="ql-block">终点就是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古语说,“先有大昭,后有八廓”,</p><p class="ql-block">从拉萨老城区任何地点,</p><p class="ql-block">都可以直接步行前往大昭寺,</p><p class="ql-block">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p><p class="ql-block">印度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成为了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p><p class="ql-block">日光倾城,种种信念在此地交错,</p><p class="ql-block">烟香时时在空气中飘扬,</p><p class="ql-block">恍如隔世。</p> <p class="ql-block"> 留下“八廊”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虔诚转经筒,祈求身体健康,阖家平安,快乐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