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我与袁鹰文学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9日我接到淮安区文联秘书长电话:“王老师祝贺你,你的长篇小说《状元神兵》荣获第三届袁鹰文学奖,30日上午10点请准时参加颁奖典礼。”</p><p class="ql-block"> 放下电话我蒙了,幸福来得太突然了!</p><p class="ql-block"> 回首我从2023年11月4日在美篇首发历史小说《状元神兵》,从此开启了沉浸式创作模式。</p><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从农村考上淮安县城前进中学念初三,过大运河从板闸花一角五乘上两淮公交。</p><p class="ql-block"> 当公交车晃悠悠地行进在运河大堤上时,极目视线之中母亲河里运河里波光粼粼,偶尔有长长的拖队在汽笛中劈波斩浪,此情此景让我不由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p><p class="ql-block"> 公交车沿着绿树成荫弯弯曲曲的大堤向前疾驰,不多一会儿看到了运河向右拐弯了,我知道河下到了,闻思寺近在咫尺,大头菜的味道诱惑着我的味蕾。</p><p class="ql-block"> 更让我好奇的是大堤左边宽阔的青石板下,那悠长的湖嘴大道诉说着历史的传奇,总想下车不去淮师,踏着青石板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秋去冬来,四年在这条线路上加深记忆。弯弯的勺湖让我迷恋,高耸的宝塔让我遐想,古老的鼓楼让我沉醉。</p><p class="ql-block"> 淮安,这座千年古城滋养着年少的我;</p><p class="ql-block"> 淮安,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你的血,</p><p class="ql-block"> 淮安,我的青春记忆深入骨髓,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1981年我考入江苏省淮安师范,三载春秋充盈着我。难忘全体师生穿过大渔市口来到南门大街,到人民剧场欣赏演唱会。难忘春暖花开的季节,体育场举办的春季田径运动会……</p> <p class="ql-block"> 也就在这三年里,我对淮安城了解更多,淮师东边的城墙有我们读书的身影,东长街有我们早锻炼的回声,淮师附小有我们实习的稚嫩……</p><p class="ql-block"> 我1984年师范毕业后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思恋着淮安,牙齿间回味着辣汤的美味舒畅,舌尖上咀嚼着茶馓的清脆喷香,双唇里荡漾着阳春面的九转回肠……</p><p class="ql-block"> 直到2015年12月31日我在淮水安澜发出处女作《辣椒王》,网友们的热捧让我热泪盈眶,因此创作热情高涨。</p><p class="ql-block"> 随后出版了言情小说《挣扎》,如今成为番茄小说签约作者,目前《司徒的抉择》在连载,近13万字。</p><p class="ql-block"> 高屋建瓴的淮安区委、区政府斥巨资打造河下古镇,一时间河下成了网红打卡圣地,我总觉得自己应该为古镇做点贡献,淮安市第一状元沈坤引起我极大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沈坤,字伯载,号十洲,昆山玉山人,徙居山阳(今江苏淮安),明代官员。嘉靖十年(1531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及第,任翰林院修撰。</p><p class="ql-block"> 沈坤为人耿直不事权贵,致使不被重用。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升南京右春坊右谕德,署翰林院事。</p><p class="ql-block">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改南京国子监祭酒,八月回淮安,常遭倭寇骚扰。沈坤变卖家产,招募乡兵千余人亲自操练,人称“状元兵”……</p><p class="ql-block"> 最后,状元沈坤竟被奸人所害,冤死昭狱。</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决定写一长篇小说讴歌状元沈坤奋勇搞倭的事迹,为了创作,我首先打票游览了沈坤状元府,拍照片、看简介、想构思。</p><p class="ql-block"> 从孔夫子旧书平台上淘了刘怀玉教授的《沈坤状元抗倭寇》,一狠心花了180元拍下。</p><p class="ql-block"> 同时还拍下蔡铁鹰《大道至简吴承恩》,因为沈坤和吴承恩是同年代人,还是儿女亲家,从查阅资料上知晓他们是亲家……</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在大量准备工作后,下班后每晚坐在电脑前坚持创作,以赵庆生先生的文章作为梗概,每天一篇在美篇上更新,创作结束时美篇阅读量超100万。后来我把小说发在淮安人网,点击率很快逾百万……</p><p class="ql-block"> 我能荣幸获得袁鹰文学奖特别奖,首先是坤公在天之灵的庇佑,其次感谢评委会慧眼识珠,更要感谢挚友淮安区作协副主席咸高军的热情鼓励。</p><p class="ql-block"> “淮安籍教师王保爱先生多年辛勤耕耘,孕育出25万字长篇小说《状元神兵》。作品根植于底蕴丰厚的淮安大地,浓郁的烟火气让人身临其境,地道的淮扬菜让人流连忘返。作者将对淮安居的土地的热爱转化为文化的力量,把风土人情,民族文化,人文精神融为一体,为宣传打造河下古镇文化名片贡献出一己之力……”</p><p class="ql-block"> 淮安区电视台主持人声线振聋发聩,“有请颁奖嘉宾中共淮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凯为王保爱先生颁发获奖证书。”</p><p class="ql-block"> 当彭部长把红彤彤的获奖证书颁给我时,我深深地给淮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恭恭敬敬鞠一躬。</p><p class="ql-block"> 淮安,树高千尺也离不开根,我会继续拿起笔,为你的璀璨的明天鼓与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