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助游·京都 佛光寺

金智敏

<h5>“<b>佛光寺</b>”的全名为“<b>真宗佛光寺派·本山佛光寺</b>”,位于京都市下京区新海町 397号。佛光寺的由来:被流放到越后(京都东北部)的亲鸾上人于 1212 年(赦免次年)返回京都,并在山科(京都东部)建立隐居。据说这座隐居处是佛光寺的始建处。它被命名为“<b>兴隆正法寺</b>”,意思是信宗的根源道场。<br></h5> <h5>“佛光寺”主要有四扇门:御影堂门、阿弥陀堂门(本堂门)、勅勒门、玄关门。这是“御影堂门”前的“<b>真宗佛光寺派·本山佛光寺</b>”石碑。</h5><h5> <b>佛光寺是剧场版《迷宫十字路》柯南和服部调查神秘地图时来过的地方</b>。许多柯南迷就是冲着这一点特地来此打卡。</h5> <h5>“<b>御影堂门</b>”,山墙四足门。门、侧、腰部均有雕刻装饰。</h5><h5> 亲鸾上人在世时,信宗的教义主要在关东地区传播。当中子良源上人(<b>龙源上人)</b>成为第七代良元上人时,他以旧佛教盛行的京都为基地,建立了光明本尊,关注整个日本西部的传教活动。1320年将寺庙从山科迁至今比寺谷(现为京都国立博物馆)。</h5> <h5>1335 年 12 月 8 日,龙源在开悟期间在伊贺七里关遭到强盗袭击,结束了他弘扬正法的一生。龙源用沾满血的手指在袖子上写了一封信,请求宽恕凶手:“在这里被强盗杀害是我的命运。这个人不应该受到惩罚。我在他身上发现了皈依。请教他信佛教。”当时,他42岁。龙源上人是在日本组织真正宗教团体、开垦念佛荒地的第一人,他不仅是佛光寺的创始人,也是真正宗教团体的创始人。(照片取自佛光寺官网)</h5> <h5>“御影堂门”里面,北侧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h5><h5> 佛光寺之名:在后醍醐天皇统治时期(1318-1339),佛光寺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实力。那些反对佛光寺的人都嫉妒了。一天晚上,他们偷走了寺里的本尊(阿弥陀佛像)和其他法宝,扔在竹林里。那天晚上,天皇在梦中看到一道光从京都东南部射入他的房间。他立即派人前去查看。他们在那里发现了一尊曾经属于佛光寺的阿弥陀佛木像。后醍醐天皇对此深受感动,将寺庙改名为“阿弥陀佛光寺”。</h5> <h5>这株高大的银杏树,也是网红打卡处。</h5> <h5>这颗大银杏树下,常有年轻人来拍摄美照。</h5> <h5>进了“御影堂门”,迎面就是“<b>大师堂(御影堂</b>)”。门上方有一金色大灯笼,上面刻着“<b>昭和三十六年·寄进大塚甚藏</b>”。</h5> <h5><b>大师堂(御影堂)</b>是一座巨大的木造建筑,面宽26.5m,进深33.1m,单层山墙瓦顶。 内部的须弥坛上供奉着亲鸾上人坐像,两侧祭坛上供奉着中高丽前上人坐像和前纯上人像,悬挂着九字和十字形的大神的名字。现在的“大师堂”为明治17年(1884年)重建。</h5> <h5>站在大师堂,从里面眺望“御影堂门”的东面。门外正对着名为“高仓通”的东西向小街(佛光寺御影堂门所在的南北向的小街名为“佛光寺通”)。</h5> <h5>“<b>阿弥陀堂门(本堂门)</b>”,位于御影堂门南面,是四足门,屋顶为山形,但正面和背面都有铜板屋顶。建于 1896 年。</h5> <h5>“阿弥陀堂门(本堂门)”背面,门外为高仓通街景。</h5> <h5>“<b>阿弥陀堂(本堂)</b>”,正殿,这里供奉着阿弥陀佛的主像。 临街面长15.6m,进深21.25m。一座单层复折式瓦顶建筑。 1903年重建。</h5> <h5>“阿弥陀堂(本堂)”,供奉阿弥陀如来立像,两侧祭坛供奉圣德太子和法然上人坐像,两间供奉龙珠、天心及以下六位高僧坐像。</h5> <h5>“阿弥陀堂(本堂)”内供奉的“<b>阿弥陀如来立像”,</b>木雕像,高99.5厘米。将长袍披在肩上,面容温柔端庄,双腿修长。 推测是平安时代后期制作的,是雕刻技术精湛的雕像。长袍的图案是通过长袍上的色彩和切金来精心表现的。 </h5> <h5>“<b>圣徳太子立像</b>”,木雕像,高94.5厘米。昭和14年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財。它的结构是用镶木将身体挖空,眼睛中插入宝石眼睛。 一个少年身影,束发而立,身着长袍。右手持柄,左手持柄香炉,是早期新兴宗教团体中特别流行的风格。 这是一尊精美的雕像,外表聪慧,服装华丽逼真,被认为是现存最好的王子雕像之一。</h5> <h5>“<b>勅使门</b>”。位于“御影堂门”的北面。平时不开放。</h5> <h5>从寺内看“勅使门”的背面。</h5> <h5>“<b>玄关门</b>”。位于“勅使门”的北面,是佛光寺四扇门中最北面的。</h5> <h5>“<b>真宗佛光寺派·宗务所</b>”,位于“御影堂”北侧;并挂“佛光寺门信徒研修会馆”牌子。</h5> <h5>“<b>钟楼</b>”。位于佛光寺的东南端,进“阿弥陀堂门”后左手边。</h5> <h5>“钟楼”内的<b>铜钟</b>。</h5> <h5>“<b>手水舍</b>”,里面有个洗手用的水池子,叫御手洗。它不仅用于清洁,更具有精神上的净化功能,象征着除去尘世的污垢和不纯,为见到神灵做好内心的准备。</h5> <h5>另一面的石碑上写着”<b>水净洗</b>“。</h5> <h5><b>御手洗</b>,是寺庙里供参拜者洗手漱口的地方,也叫手水。</h5> <h5>这个“御手洗”的水龙头,真的是条“龙”。</h5> <h5>整个院落用碎石铺就,踩在上面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h5> <h5>寺中这颗位于“手水舍”旁的参天银杏树给人们非常多的拍摄灵感,但可惜今年气温高于往年,银杏叶尚未变金色。</h5> <h5>佛光寺是剧场版《迷宫十字路》柯南和服部调查神秘地图时来过的地方。平时游客不多,适宜穿和服来这里拍照。</h5> <h5>银杏树下,碎石铺地。</h5> <h5>地上已有落叶。</h5> <h5>佛光寺是剧场版《迷宫十字路》柯南和服部调查神秘地图时来过的地方。整个院落用碎石铺就,踩在上面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石材的基座上木质结构的建筑,厚重的黑灰色调,显示出时间的痕迹。大气典雅的木结构建筑是寺庙的主要特点,是难得的清幽之地。</h5> <h5>佛光寺内,手水舍旁,一家名为 Dd shokudō 的日料店。</h5> <h5>“御影堂”左前方的“塔灯”。</h5> <h5>“御影堂”右前方的“塔灯”,塔身上有刻字。</h5> <h5>上面刻着:”中兴了源上人六百五十回远忌记念,昭和五十一年霜月“。中间雕有祥龙,下面刻着“大阪难波 光照寺”字样。</h5><h5> 昭和五十一年为1976年。</h5> <h5>“狮子”雕像。</h5> <h5>别致的佛灯。</h5> <h5>“佛光寺”的两大建筑:左边“阿弥陀堂(本堂)”,右边为“御影堂(大师堂)”。</h5> <h5>两大堂之间有敞廊连接。</h5> <h5>敞廊挂有金色大灯笼。</h5> <h5>“大师堂”的“山花”非常精美(山花是歇山式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h5> 中间有一“凤凰”木雕。 <h5>两大殿的前廊。</h5> <h5>“阿弥陀堂”的大灯笼,后面是“御影堂”的前廊。</h5> <h5>“御影堂”前的大铜灯笼上刻着“昭和三十五年七月,调进·若林佛具制作所”。原来是1960年制造的。</h5> <h5>“阿弥陀堂”屋檐下的“铜铃”。</h5> <h5>多次看到这个Logo,没找到与佛光寺的关系。</h5> <h5><b>木制廊柱,非常粗壮。</b></h5> <h5>往南看“阿弥陀堂”前廊,对面为“高辻通”街上的建筑。</h5> <h5>“阿弥陀堂”的木门和灯笼。</h5> <h5>造型优美的松树下,木架上挂着许多小木牌。</h5> <h5>“庆讃法会恳志笃志者”名单。小木牌上写着2010年“宗祖親鸞聖人750回大遠忌法要”赞助者的姓名、捐款数。</h5> <h5>这是“佛光寺宗务所”,东面有条小路通往北面。</h5> <h5>宗务所的北面为”<b>寝所</b>“。</h5> <h5>在“佛光寺”的东南角,有家名为“<b>dd shokudō</b>”的日式餐厅,其西面为水洗所,西北面为大银杏。</h5> <h5>“dd shokudō”餐厅,西北面为大银杏。</h5> <h5>从塔灯处看这家餐厅。</h5> <h5>亮着灯的圆形店招牌“dd shokudō 食堂”。 </h5> <h5>最南面还有家“茶室”。</h5> <h5>从北面的“御影堂”前向南眺望,左侧为“dd shokudō”食堂,正面为最南面的“茶室”。茶室旁为“南门”。</h5> <h5>“南门”外悬有“本山·佛光寺”的木牌。这条街的街名为“高辻通”。</h5> <h5>从“高辻通”南门出向北眺望,左侧为“阿弥陀堂”和“御影堂”,正面为“宗务所”,右侧为大银杏和御手洗。</h5> <h5>“佛光寺”东面围墙,这条街为“高仓通”,走到底转个弯就回到民宿。</h5><h5> 佛光寺,为“真宗佛光寺派本山”,是净土真宗的五门迹之一,山号“渋谷山”。本尊阿弥陀如来,开基为亲鸾。这里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游客探访京都文化的好去处。剧场版《迷宫十字路》柯南和服部调查神秘地图时来过的地方。整个院落用碎石铺就,踩在上面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石材的基座上木质结构的建筑,厚重的黑灰色调,显示出时间的痕迹。大气典雅的木结构建筑是寺庙的主要特点,参天大银杏在深秋初冬也是网红景点。与游人如织的清水寺相比,是难得的清幽之地。</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