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张怀州</p> <p class="ql-block"> 具茨山上的神秘岩画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连日以来,我们几位同志爬高山,翻峻岭,攀悬崖,陟险峰,踏枯草,披荆棘,调查收集了大量的岩画图片。同时,这些神秘无解的岩画,也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思。</p><p class="ql-block"> 刻画这些岩画的是些什么人?这些人从哪里来?</p> <p class="ql-block"> 具茨山诸峰,有如画屏,逶迤奔腾,错列参次,各有其名,其中多以古人名冠之,如风后顶、大鸿山、大隗山、岐伯山、雷公山,还有摘星楼、梳妆楼、指挥楼等,皆与黄帝时期的人物与故事相关,显示了古人频密的活动影迹,可是具茨山上及近山区并没有古代遗址。</p><p class="ql-block"> 根据文物部门的论定,具茨山岩画的产生年代,远到一万年,近到五千年,跨越五千年的历史空间。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具茨山周边有哪些人类在活动呢?</p> <p class="ql-block"> 距今10500-8600年时代,在新密市岳村镇李家沟村有李家沟人,这是中原地区唯一一个从旧石器到新石器过渡时期的遗址。李家沟遗址距具离具茨山的直线距离20公里。</p><p class="ql-block"> 新密市超化镇莪沟村的裴李岗文化遗址、新郑市裴李岗文化遗址是距今8000-7000年的文化遗址,与李家沟遗址有先后相续的关系。莪沟裴李岗遗址距具茨山约10公里,裴李岗距具茨山的直线距离约20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些遗址到具茨山如果步行的话,只有不到半日路程。</p> <p class="ql-block"> 李家沟遗址海拔205米,裴李岗海拔海高度141米,这些遗址都处于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遇到大洪水,他们就会遭到灭顶之灾。他们是不是会到高山上躲避洪水?按理说是会的。</p><p class="ql-block"> “黄帝登具茨,升于洪堤之上,见黄盖童子。”相传洪堤就是古人防洪所筑。</p> <p class="ql-block"> 具茨山上有没有古人呢?</p><p class="ql-block"> 具茨山,又名大隗山,相传为大隗氏族世居之地。8000多年前,这里是炎帝魁隗氏(大隗氏)的活动地带。按《帝王世纪》载,魁隗氏是神农氏之后的第二位炎帝。大隗氏是个古老氏族,《路史》《循蜚记》:“大隗氏出于河南密大隗山。”大隗氏之世处于氏族公社时期,由于时间久远,其事飘渺,后世将其神话。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大隗,神名也。”</p><p class="ql-block"> 黄帝为平治天下,招贤纳士,曾到具茨山上访问大隗,只载“黄帝之具茨见大隗”。此时大隗应是大隗氏族的首领。</p><p class="ql-block"> 《世本》载“黄帝娶于鬼方氏”,黄帝有四位妻子,有学者认为鬼方氏之女即嫫母,而嫫母懂兽言鸟语,善于驯练猛兽。这应与大隗居住山林,常与猛兽居有关。黄帝见大隗时,见到了牧马童子,牧马童子善于牧马,说明大隗氏族的畜牧业十分发达。</p><p class="ql-block"> 黄帝修建都城轩辕丘,轩辕丘在新密市曲梁镇大樊庄村。当地传说“黄帝一夜鬼修城”,这实际是黄帝的联姻之族大隗氏派了很多人帮助黄帝修建都城。</p><p class="ql-block"> 黄帝之后,在祝融氏时代,第三代祝融陆终娶鬼方氏之妹女嬇,生子六人。</p><p class="ql-block"> 这说明,大隗山长期是大隗氏族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 那么大隗氏族在山上住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周易》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白虎通义》云:“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暑,此宫室之始也。”《新语》云:“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屋室,则与鸟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p><p class="ql-block"> 古人记载,黄帝始作宫室。其实在8000年前的裴李岗时代,古人就开始建房子了,最早期的房子多是半地穴式建筑。即在黄土地上挖个圆坑,放火把黄土烧硬,硬化地面,排除湿气,防止潮湿,在屋中间树立一根木头作支撑,在上面纵横架梁木,覆以茅草,即成小屋。</p> <p class="ql-block"> 但是在坚硬的山体上建房子太难了,古人很可能是利用山上的原始洞穴居住。山洞冬暖夏凉,是天然避风港。</p><p class="ql-block"> 大隗山上有没有山洞呢?值得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范堂沟村有个七堌堆(又名七峰山,大隗山,俗名七堌堆),山体南北向,最高峰三界峰与具茨山山脉相汇,南接万年山,东连风后岭,长约2.9公里,宽约2.5公里,总面积7.25平方公里,主峰七堌堆,海拔652米。</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峰下的山沟里,有一系列洞穴,其中最大一个名大隗真人洞,因洞穴位于峡谷中间,雨季来临,有水流从上倾泻而下,也叫水帘洞。大隗真人洞左侧,还连续有四个山洞。</p> <p class="ql-block"> 我与刘永涛、王富生在当地老支书武喜圈(1936年生,88岁)、老党员张志明(1954年生,71岁)的陪同下,登到大隗山高处,来探洞穴。</p><p class="ql-block"> 拐过山梁,一道峡谷出现在面前,两侧陡峻壁立,真人洞上有涓涓水滴滴下,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洞上结成冰檐,下洞口滴成莹洁如玉的冰雕,近看,像似一头蹲狮守在洞口。今年腊月气温较往年高,往年时寒冰上挂下连,树成一根冰柱,洞口聚成一片冰水,成为一道奇异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石阶进入洞口,洞口朝北,高约8米,洞深现有十四五米,洞身不规则,宽约6-3米不等,从洞口往里越走越低,地面上於积了厚厚的土泥。靠洞壁有烧香祭拜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在洞里站了不到两分钟,寒气被阻在外,没有一丝寒冷,反是感觉到浑身暖和。这山洞真是天然福地。</p><p class="ql-block"> 武喜圈老人讲,这个洞原先很深,人能进去五六十米深,曲曲弯弯,十分复杂,相传与风后顶西侧的黑龙潭相通。由于洞里潮湿,人们怕洞里的虫蛇,洞里头被泥土於住很多,人们也不敢进了。</p> <p class="ql-block"> 刘永涛带着我攀上大隗真人洞左侧,扯开洞口乱蓬蓬的枯草,这里一排溜有四个小洞,大小不一,有的仅能容身,有的能容多人,最大的有七八米深,两三米高。洞下有泥土於积,不知积有多深。我们试着用棍子在泥土中扒拉,试图看看能否发现古人遗迹,从土中露出几块尖锐的石片,不知是否古人遗物。</p><p class="ql-block"> 在大隗真人洞不远处的山脊上,武喜圈老人告诉我们,这两边两道沟,西边叫牧沟,东边叫童沟。</p><p class="ql-block"> 哦!这里就是黄帝见牧马童子地方啊。</p><p class="ql-block"> 牧沟、童沟再次见证了“黄帝见大隗”故事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原来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不是神话,而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大隗真人就是住在这里,那么他不是一个人这些修炼,而是一群人,一个氏族。这个氏族就是大隗氏。</p> <p class="ql-block"> 在黄帝来到中原之前,大隗氏已经在这里生活上千年了。</p><p class="ql-block"> 黄帝到具茨山拜访大隗,是来拜山头的吗?</p><p class="ql-block"> 我想,黄帝不但要向大隗请教,还一定要请大隗协助支持的。</p><p class="ql-block"> 从大隗真人洞往上方攀登约100多米,就到了七堌堆第二山峰,此高崖之下,被当地称为“黄帝大堂”的地方,虽然地形陡峭,透过树丛、杂草叶子,也有石棚、石庵、石洞,可为古人提供遮风挡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除了大隗真人洞之外,范堂沟村大隗山下西坡门石洞沟还有两个原始山洞,一个叫屯兵洞,一个叫老母猪窝,还有一个大洞在高处,无路攀登。其中屯兵洞较大,洞口朝西,有上下两层,下层洞较小,宽3米,高2米,土於严重,须弯腰才能进入。上层洞较大,深十多米,宽4米,高2米多,洞口有巨石横陈。</p> <p class="ql-block"> 这些古洞,从传说看,是古人洞穴与无疑了。它是否确实隗古人洞穴遗迹,还须考证证实。但是从禹州、新密、新郑三个县市边界地区岩画分布来看,大隗山三界峰居于中心位置,大隗真人洞离这儿最近,我们推测,古人应该是从大隗真人洞登上山顶,沿着大隗山山脊向北,到七堌堆最北的山峰十二爻坡(位于张门村),向东到风后顶(位于新郑市辛店镇)、老山坪(位于禹州市无梁乡),向南到尖山南岭(位于禹州市无梁乡和浅井镇交界处),向西到石楼山(位于范堂沟村大隗树门)、十二爻岭(位于范堂沟村西坡门)、寿山岭摞摞石(位于苟堂镇傅家门村),一直向西,到具茨山中西部的玉皇顶(位于新密市超化镇栗林村、禹州市苌庄乡九里山村交界)。这片整个区域的岩画以大隗山为中心。</p><p class="ql-block"> 所以,大隗真人洞里的大隗氏应是具茨山岩画的主要作者、第一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岐黄文化调查组:张怀州 王胜利 刘永涛 王富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1.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