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迎春巷在唐朝属于皇城以内的大社,所谓大社就是古代皇帝为天下百姓祈福的地方。主要祭祀的是土神和谷神,土神类似于神话小说中的土地老爷,谷神就是掌管农作物的神仙。皇帝常在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迎春巷在明代叫作含光坊,清代这里有疯癫洞和会真庵两座寺庙。其中,疯癫洞里住着疯簸和尚,疯癫和尚出生于甘肃,十八岁休掉妻子出了家,法号疯簸。后半生游荡于西安,常常醉醺醺的,无论到哪里,看见酒家就进去,看见有娶亲的宴席不请自到,喝醉了就睡在街上。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逛窑子是他最大的爱好。</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在妓院玩了半夜,次日竟然穿上妓女的红袜子坐在闹市。就因为这诸多离奇的故事,许多人称他为“疯癫和尚”。他常常帮助穷人,济世怜民,康熙四十九年圆寂。新中国成立前,迎春巷的老百姓把他叫作风火爷。</p> <p class="ql-block"> 1961年,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当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出现裂痕,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毛泽东在那年冬天填了一首《卜算子·脉梅》的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把梅花比喻成春天的使者,向世界表明: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1966年,把西安城西城墙以内的一条街道改名为“迎春巷",就取自于毛泽东《咏梅》这首词中的“飞雪迎春到”这一句。</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迎春巷南起顺城南路,西至南马道巷,东至南油巷,呈"T"字形,长539米,宽3.5米。走在这条并不宽敞的路上,季节的齿轮不会为谁而停留。而迎春巷,已走过夏日,走过深秋,再挨过寒冬,迎来春天! 今日的迎春巷,静谧中透着一丝凄凉。当阳光倾洒在窄窄的街道上,那些随意放置的破烂车辆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斑驳痕迹。它们或是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或是破旧的三轮车,歪歪斜斜地停放在路边,与周围的老墙旧瓦相互映衬,更增添了几分萧索之感。</p> <p class="ql-block"> 巷子附近的南油巷,几乎成了菜市一条街。清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画卷。巷的西头有几家美食火锅店,在白天看来,它们或许并不起眼,但可以想象,到了晚上,这里将会热闹一点。店门口的灯光闪烁,照亮了夜晚的迎春巷,为这条略显冷清的小巷带来了一丝温暖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 漫步迎春巷中,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变迁。曾经的大社,皇帝在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曾经的疯癫和尚,留下了诸多离奇的故事;虽然这里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它依然静静地存在着,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西安人的记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成为了西安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在喧嚣的都市中,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气质,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感受。</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