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 年 味

黄杨树

<p class="ql-block"> <b>年 味</b></p><p class="ql-block"><b> 张卫军</b></p><p class="ql-block"> 说到过年,总有许多话,可能是老了的缘故,孩童时期的故事宛如关闭许久的樟木箱子,箱盖一开,味道自然而然跳将出来,孩童时期的过年虽然没有如今豪华上档次,却是一年中最最幸福的时刻,自家缝制的新衣,外婆做的布鞋,还有坛子里藏着的炒花生、炒蚕豆,嘎嘣脆的土特产,绝对原生态,以及许许多多的吉人吉语,家长们对孩子也是极其的温柔,细声细语,平时的高声大嗓似乎都被年味湮没了,一片喜气。</p> <p class="ql-block"> <b>年 糕</b></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印度电影有一句台词:“快过年了,户户点灯。”在咱乡下,户户点灯倒是没有,户户蒸年糕却是不争的事实,乡下人的愿望其实不多,找一个好彩头,让生活一年比一年高,蒸糕、年糕正是应了这份乡村的时尚与传统。腊月二十刚过,基本上夜晚的农家都是热气腾腾,用杉木制作的笼屉在热气的渲染下,徐徐散发出悠悠的香味。富有的蒸糯米年糕,收入少的家庭蒸玉米年糕、高粱年糕,也有白玉米面与糯米粉混合了做的,杂粮与糯米的区别就是年糕的细腻和黏度,杂粮的吃起来显得粗糙一些,不管是什么年糕,都是一种喜气,孩子们也是很豪迈的:“我家蒸糕了。”</p> <p class="ql-block">  做年糕是很累的活计,先是要把各种粮食打成粉,而几十年前,原始的方法是锯一段非常硬的大树,中间掏空成V型,俗称木臼,然后将需要打成粉的粮食倒在木臼内,用木杵一下、一下的杵,这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只要用劲就可以,也就是舂米。</p><p class="ql-block"> 咱们家,兄妹五个我是排在第三的男孩,乡下说法中间的孩子是要挑担的,所以我的个头也最高,因此,舂米此类的力气活咱是当然不让,似乎这种活计就是我的专利。做一笼糕20斤米,舂米绝对是力气活,粗粗的木杵,两手合力,举起、落下,木杵快到木臼底部,必须加一点力道才能将木臼内的米捣成粉状。一下、一下,彷如每天过的日子,没有高亢激昂,只是有节奏的举起、落下,一下、两下、三下,累是累了一些,一想到过年了,有年糕吃了,平添许多的快乐,而在这简单的举起、落下之中,年跳跳蹦蹦的来到了身边。</p> <p class="ql-block">  年糕是很美的过年食品,尤其是刚刚蒸出来的年糕,热乎乎,黏乎乎,糯米的香味、高粱米的香味以及白玉米面的香味浓郁着乡村的喜庆,孩子们即使再晚,也不会睡觉,而是等待揭开笼屉,在一屋子云绕的蒸汽和年糕的香味中等待最幸福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人们此时也是喜笑颜开的将最温柔的一面送给孩子,用刀给每个孩子切上一块。刚蒸出来的年糕烫手、黏手,可那扑鼻的味道实在诱人,小手托着,小嘴快乐的吹着,馋虫分外活跃,咬一口,哈哈气,黏得沾牙的味道让幸福从头灌入脚底,美啊,至今回忆起来,依旧甜蜜万分。今天所谓的原生态、有机食品,我感觉远远没有我们童年时候的味道正宗,那是一种从泥土深处透出的淳美,从灵魂深处感觉出的醇香,尤其是在等候多时终于获得的年的味道。黏手,黏牙,黏心,年的味道在年糕的香糯中馥郁出童年扉页上最美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我们老家还有将年糕称作撑腰糕的说法,年过去不久,季节的步伐紧赶慢赶来到了农忙,苦活、累活不用力气是不行的,饿肚子更是不行,年糕在此时更是显出精贵,稀饭里放几块年糕或者煮饭时上面放几块年糕,肚子不容易饿,腰板挺正,干起活浑身是劲,所以,年糕一般都要藏起来,在水缸中泡上几大条,一直要等到春耕季节。</p> <p class="ql-block"> <b>野鸡丝</b></p><p class="ql-block"> 最值得记忆的是旧时光的味道,对南通人来说“野鸡丝”是永远的、抹不去的味道。所谓“野鸡丝”,也就是用酱菜中的甜包瓜、纯精猪肉、鲜嫩生姜切成细丝烹制而成,油汪汪、亮光光,红黄相间,艳丽的色彩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而它的口味是甜中透咸,又带点生姜丝的麻辣,吃在嘴里油而不腻,从而使品味与欣赏合为一体,尤其是春节享用,更是艳丽之中的恬静,吃了过多的大鱼大肉,来上一筷野鸡丝,要多美有多美。</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第十九回中有这么一段:“丫头摆上菜碟。一碟鹿脯,一碟松瓤油炖的野鸡丝,一碟笋尖黄芽菜,一碟拌甜酱油炸榛仁,一碟芝麻酱拌芽姜干片,一碟桂鱼松,四样精美点心,碧香米粥。”此野鸡丝与咱们南通的野鸡丝是否相同无从考证,南通没有野鸡的野鸡丝其实是一个美妙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金黄、金黄的甜包瓜,切成细细的丝,琥珀色略显透明,别说品味,瞄上一眼也足以让心扉快乐片刻,与在野外翩翩的野鸡一样,给了南通人无穷的想象空间。试想,荒芜的冬天,白苍苍的大地,几只生灵披着闪亮、闪亮的羽毛,是何等的曼妙,让生命有了红红火火的想法;而在春节的餐桌,夹杂在红绿各式菜肴之中的一盆金灿灿亮闪闪的野鸡丝,咸中带甜,素净中有猪肉的韵味,恬静中有姜丝的麻辣,回味中似乎进入天上仙境,又感觉在人间佳境,妙不可言,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做一盆野鸡丝,不复杂,但千万不能偷懒,甜包瓜一定要自己加工,先是切成薄薄的片,然后码整齐,再顺着切成粗细均匀的细丝,肉丝选择里脊肉,与切甜包瓜一样切成细细的肉丝,和上均匀剔透的生姜丝,三丝合一,荤素搭配,一起翻炒,三下两下,就烹制完毕。</p> <p class="ql-block">  静静瞧那美丽的尤物,细细品那穿越季节的味道,甜咸鲜辣的野鸡丝,筋道滑嫩,回味无穷,而我们家的做法有所不同,再加上一点胡萝卜丝和冬笋丝,让节日的餐桌更添一点色彩,金色透明的甜包瓜,白嫩的里脊肉,黄灿灿的生姜丝,红红火火的胡萝卜丝,让所有的色彩齐聚家中,大吉大利,让生活的味道更加浓郁。</p> <p class="ql-block">  南通是美味集聚的地方,东有大海涛涛,南有长江滚滚,“春有刀鲚夏有鮰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而我独钟最为简单的野鸡丝,除了为那美的集合迷倒,更为娴静中的回味而迷、而醉,在冬天的日子,在春节的和顺中,品味属于野蔬一类的野鸡丝,在美色中畅游,在美味中遐想,幸福似乎捻指就来。</p><p class="ql-block"> 食之所想,味之所思。乡村的味道,永远的记忆,我的菜肴——野鸡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