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过去那种浓浓的年味,让人怀念

晚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春节至,又是一年团圆日。现今的过年已远沒有了小时候居住农家院时的欢声笑语,邻里乡亲之间亲切温馨的气氛,很怀念小时那份纯真而热闹的情感......年,让我感受时光飞逝,转眼到中年、老年,不盼过年,只图安然,过去浓浓的年味,只留作难忘的怀念,每逢佳节更想念故去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  年,如期而至,年,愈加平淡。现在的生活,大鱼大肉常见,新衣新鞋随时添,日子比从前富足,饭莱比儿时丰富。对过年的零食佳肴不再稀罕,却越来越怀念小时候的年,简简单单,却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  年,还是那个年,只是我们变老了。生活虽好,但我们越来越累,日子富足,但我们不再满足。真的很怀念小时候的年,父母未老,我们还小,日子虽穷,格外幸福。年年催人老,年年要过年,年是喜庆的日子,年是欢聚的盛宴,过去了几十年,唯一不同的是年龄的增长和四季周而复始的轮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除夕将至,怎么一点也没感觉到浓浓的年味儿,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没有大包小包疯狂采购的热闹,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小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货了,特别是临近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袅袅,这是蒸豆包蒸馒头、撒切糕、做豆腐、杀年猪、煮骨头的香味,这是年的味道,让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着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脑海中的记忆让我想起那段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呵呵,那些年穷的像孙子,但快乐的像爷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赶集了。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买新衣服,灯笼,糖块,鸡鸭鱼肉,水果,冻梨,冻柿子,春联,鞭炮,挂历…妈妈还会买回家几张大大的年画,其中一个小胖姑娘或小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应年景,我会和妈妈弄几根带枝杈的树枝,上面粘上各色纸花儿,花花绿绿的特别喜庆,有时也会从集市上买一些假花,放在柜子上看着喜庆。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准备各种吃的了。杀年猪,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对肉的渴望尤为强烈,能吃上一次杀猪菜,那肥瘦相间的大肉片,还有想想就流口水的猪血肠,感觉心里是欢乐和兴奋的。这就是年的特色,烀上一大锅骨头,满屋子热气腾腾到处都弥漫着肉香味,这种渴望与等待和吃上肉的满足,只有小时候才有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鸡、鱼、肘子、排骨是小时候过年的标准套餐,小时候吃的鸡都是小笨鸡,最有营养的鸡。蒸一锅又一锅白白的大馒头,主食备的足足的,丰衣足食,希望明年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一年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在丰盛的美味佳肴上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散装糖整一盘子,来小孩了给一块,没意思了吃一块,软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那时候能嚼动硬糖,吃多少块感觉都吃不够…软糖中的经典高粱饴、杨梅糖、脆糖、酥糖、大虾糖、玉米糖、还有五颜六色的散装糖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扫房日,小时候过年前一定要来一场大规模的全家都出动的大扫除来迎接新的一年,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天棚,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这绝对是过年前最累人的一天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腊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了。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摔炮、大地红、串天猴、还有一种叫二踢脚,威力很大。有些淘气的小男孩总是拿鞭炮往别的孩子身上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小时候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我们,好像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九有些人家就贴对联了,毛笔字写的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一大堆人围着,这家拿着红纸来找他写,那家也是排着队,一大堆人围着这个“文化人”,看着一笔笔写出来的春联,每家每户的春联都不一样......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各家都买现成的了,春联也越来越精致漂亮了,但却少了一些年味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年三十那一顿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在转,煮肉,炒菜,炖鱼,酱肘子,整个房间都飘着香香的肉味。记得小时候每道菜上来都要闻一闻,恨不得马上吃上一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除了年夜饭、压岁钱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了。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没事就拿出来瞅瞅试试,叠的板板整整的压在枕头下都睡不着觉,想象着明天穿上新衣服的开心,睡梦中都是甜甜的微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春晚的播出。那时候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感觉特别有意思,到了11点多吃饺子,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心里满满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年是爸买回来的肉,是妈给我买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渐的一挂小鞭儿。小时候年更是一种期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却没有胃口,是天南地北的奔波,是黑夜当做白天的忙碌。生活越来越好,过年时的心境和那种单纯的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 墨 留 香</b></p><p class="ql-block">读完这篇随笔,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年味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晚风老师用细腻而质朴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童年过年图景。从腊月里的忙碌筹备,到除夕的阖家团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儿时过年的欢乐与期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曾经,过年是一家人围坐,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是爸爸写春联时的专注神情,是新衣新鞋带来的满心欢喜,是放鞭炮时的欢呼雀跃,更是一家人围坐看春晚、吃饺子的温馨时刻。可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那些简单纯粹的快乐却渐行渐远,不禁让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师的文字充满感染力,唤起了我们心底对往昔年味的深深眷恋。这不仅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更是对那份纯真情感和温暖亲情的追寻。在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从这篇随笔中汲取力量,找回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让年味在心中重新蔓延。也祝愿晚风老师在蛇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创作出更多触动人心的佳作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晚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