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响起——读庄月江先生著《晨钟暮鼓》

实圃斋主/杜库

<p class="ql-block">  《晨钟暮鼓》是庄月江先生十五年前付梓的一部文集。友人项冰如序,全书分“故乡忆旧”“杭州情结”“行踪留痕”“朝花夕拾”“学人风范”“读书随笔”“砚边墨屑”“徐霞客研究”八辑,长长短短150篇文章,三十六万余字。这是我阅读继《这就是衢州》《八七仍笔耕》《集外余文》之后的第四部劳碌斋丛书。先生文章很接地气,读他的书,我的心很安静,精彩之处也摘抄记录,回头翻翻看看,以备用时之需,对习作很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  庄老先生习惯在文章末尾,注明“某年某月某日晚,次日晨”等字样。顾名思意,《晨钟暮鼓》正是这样在每个早晨和晚上,日复一日,辛勤笔耕,无缝衔接,日结月累的过程中“诞生”的。</p> <p class="ql-block">  庄先生虽少小离家,但天生的故乡情结,用优美的文字,情景交融的笔触,将故乡的西环桥,晚市鱼,送灶神菩萨,捉蟋蟀,吃年酒……家乡美景、习俗、亲人朋友、名人故居、小花小草、阿猫阿狗……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  “恰同学少年”,难忘同学情。书中《杭州情结》辑入了“老同学两次合影”“在城河里摸鱼”“情系满觉陇”“杭州闲逛”等记忆深处的历历往事,一辈子的同学情谊,一辈子的幸福友情,篇篇美文有血有肉有感情。我想,这些就是评论家嘴里常说的“有精神,有灵魂”的文学作品吧。</p> <p class="ql-block">  先生每每外出,不论是公干还是出游,都有一系列的文章可写。可以说,他文思敏捷,所见所闻皆文章,《行踪留痕》所辑的就是这样一组墨痕。“赣州文庙剪影”“郁孤台”“八境台与赣江口”“龟峰一失”“重访鹅湖书院”是探访江西孔氏族人聚居地写的一组游记;“二上泰山”“与刘鹗有缘”“吴承恩故居”“刘鹗故居”等,是到山东济南和江苏淮安两次召开《刘鹗与&lt;老残游记&gt;国际研讨会》期间的副产品;有景,有述,有议论,且有背景故事。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再现,具有相当的存史和资政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一组《朝花夕拾》和《学人风范》写出了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对友人的怀念。反映了普通人对美好生活、自然环境的向往和“为人真诚、诚挚交友”处世之道。</p> <p class="ql-block">  衢州是庄老先生的第二故乡,是先生事业的扎根地、成长地、开花结果地。在我眼里,先生对第二故乡付诸的情感,远远超过故乡海宁。“勿忘长眠在衢州的抗日烈士”“衢州现代史上最大的亮点”“空军十三总站和衢州机场”“徐霞客研究——我说农家乐”“看一看他山之石”……一系列的文章,对近年来,衢州市政府让“世界了解衢州”,让“衢州具有世界影响力”推出的系列政策,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  先生曾经对我说过:“真实自然,毫不浮夸,乃写文章之道也,望继续这样写下去。”“勤写日记和读书笔记,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殷殷寄语,犹如晨钟暮鼓在耳边回响,令我肃然起敬! 2025.1.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