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蒋力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首阳山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海</p><p class="ql-block"> 余世居首阳山下,当晓光初透,山色朦胧,起而盥洗矣。半规喷薄,金红铺地,翠堆沐其华彩矣。晨风撩发,鸟唱萦听,余往学堂矣。企高天之深远,望白云之悠悠,知童子所思所想乎?四时递代,星移物换,或树花同发,或岚气氤氲,或山雨欲来,或雪空乍霁,其山形之变幻,春秋之耕获,不能一一,尽在脑际。</p> <p class="ql-block"> 首阳山以伯夷叔齐名,不高不险,载诸史乘,灼乎古今,有由然矣。兄弟让国,各自行其是,重道义而轻爵禄,一也泊乎?谏伐纣而不见用,姑不论其是非,耻食周粟竟以身徇(殉)。亦尝觅其遗踪矣,山浅林茂之处,藏腹贮泉之所,薇菜遍地,不吝采摘,凝想何处可居,何路必行,枵腹僵卧之情态。余不必其道义,而于理念之坚持可不见贤思齐,黾勉效之?</p><p class="ql-block"> 余以天幸,虚誉书坛,诸事缠身,迟暮返里,而山川不可复识矣。于是登高远眺,千里尽收,伊洛流其南,众峦涌其北,皆建筑蜂拥,工厂栉比,高铁贯通,高速绵延,长虹飞架,跨岭凌空,心遂其逝,至于冈极,何其壮也!乃向空拱手,二老在乎?倘以武王伐纣而非,陈陈相袭,宁有不断之革命,不断之创新,宁有今日之世界哉!</p><p class="ql-block"> 款识:《首阳山记》:二○一四年冬,张海于友石斋。</p><p class="ql-block"> 张海的故乡在河南偃师首阳山下。抒情散文《首阳山记》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表达了对故乡梦绕魂牵的依依深情。此文所记的首阳山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市邙岭乡,为邙山偃师境内的最高处,海拔359.1米,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得名。首阳山之所以名闻遐迩,与伯夷丶叔齐的轶事有关。伯夷、叔齐是夏朝未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其父死,遗命叔齐继位,而叔齐认为伯夷为长子,遂让位于他,伯夷却认为父命不可违,遂逃匿,叔齐也不肯继位亦逃,国人于是立其中子,兄弟二人隐居于首阳山。武王伐纣,车载着文王的牌位行军,伯夷、叔齐闻之叩马进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卫士欲杀之,姜太公曰:“此义士也”,卫士把他们赶走了。商朝灭亡,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采薇而食,有妇人云:“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绝食而死,葬于首阳山。古人多称伯夷、叔齐为二贤士,屈原丶司马迁丶韩愈对其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首段叙写山名之由来以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阳”的含义,即最先受光,以首阳为名,突出此山特然独立而不与陪壤为类的特点。作者以如椽巨笔描绘了一幅首阳山的晨光初照图:晓光初透,半规喷薄,金红铺地,翠堆沐彩,这是作者少年时代观赏日出的真实描写,写出了观赏者久久伫立、如醉如痴的情景。“晨风撩发,鸟唱萦听”,八字甚为佳妙,近距离描写首阳清晨的切身感受,一个“撩”字、写出晨风吹拂的爽畅,一个“萦”字写出鸟鸣盈耳的欢悦,没有生活体验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作者多角度描写首阳日出之时的情景:红霞铺翠,状其山色;鸟语如琴,绘其山声。“企高天之深远,望白云之悠悠”,状绘看山色、听鸟鸣而悠然自得的心情,瑰美风光给少年以美的陶治。继而描写四时山色之变化:春花争艳,夏雨欲来,秋气氤氲,冬雪初霁,时序不同,景色万千。这种描写手法应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化用而来,欧阳修这样描写醉翁亭四时的景色变化:“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此山间之四时也。”抓住典型意象来写景状物,写出了故乡的美景和作者欢悦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继而略述伯夷叔齐的有关轶事。作者坚信故乡的首阳山是二贤的真正隐居之地:“载诸史乘,灼乎古今,有由然矣”,说明这一史事是有据可考的。写首阳山必写二贤,从侧面写出故乡文化底蕴之深厚,热爱故乡,更热爱故乡的文化。此段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述史实,评价人物。“重道义而轻爵禄”,赞美夷齐品格之高洁。二贤是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人,而以道义相高,让国隐居,非品高白雪,格比清霜,何能至此?这种高洁品格是发自内心的,非为沽名钓誉。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是够多的,而大多是想走“终南捷径”,以归隐的方式赢得更大的声誉,以实现自己更大的政治理想。唐代隐居成风,孟浩然丶李白也有过多次隐居,而从其诗文中可以读出致君尧舜丶策名清时的政治理想。而伯夷叔齐弃万乘如敝屣,视品节为珠玉,心甘情愿过隐居生活,冒着杀头的风险而谏阻周师伐纣,以生命为代价来坚守自己的一片孤高,这是真正的伟大。张海的意志坚毅顽强,他从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做起,以25年的时间,以骄人的业绩雄立艺坛,成为中国书坛的主帅,为我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如果没有象夷齐那样甘冒斧钺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精神,这个理想能实现吗?</p><p class="ql-block"> 第三层描写故园新貌,强调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昔日的首阳山是偏远的山村,而今成为中州名镇。首阳山镇东距偃师市区7公里,北依邙山、南界洛河,310、207国道、陇海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面积52.9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今日首阳,风景如画:伊洛流其南,众峦涌其北,工厂栉比,高铁贯通,长虹飞架,这是一幅充满时代精神的风景画卷,是一曲盛世风光的颂歌。此刻,作者想到了二贤,想到了武王革命的重要性,悟出了一个道理:社会的发展,贵在创新,没有革命的意志,没有创新的精神,社会就无法进步。我们不能说伯夷叔齐反对变革,阻碍革命,他们这样做自有道理,因为任何人不可能超越时代,我们不能苛责古人。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不断革命,坚持创新,这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首阳山记》是一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的优美散文。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首阳山的壮美风光,观赏那璀璨的霞光,空濛的山色,渺渺高天,悠悠白云,谛听那澎湃的松涛,如琴的鸟语,不觉胸怀超旷,精神昂奋。首阳山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乐园,人是环境的产物,如诗的画卷,开阔了他的胸次;渊厚的文化,陶铸了他的灵魂;崭新的面貌,启迪了他的心智,故乡不仅仅是他成长的摇篮,更是他意志与智慧的灵源。张海是极富智慧的人,善于悟理,清人袁枚说:“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飘风。”(《续诗品·神悟》)作者将对故乡的深挚之爱、感恩情愫一一倾注在诗化了的意象之中。</p> <p class="ql-block"> 全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意境圆融,主旨深邃。排比的运用颇有语势,饱蕴深情。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在炼字丶炼句丶炼意方面深见功力,细敲字句,准确形象,如“半规喷薄,金红铺地”,准确描写了旭日初升时的情景,“喷”“铺”二字,写出了光线的力感丶质感丶形态;“伊洛流其南,众峦涌其北”,通过背景描写衬托了首阳山峻拔秀丽的主体意象,一个“涌”字用得极佳,以描写水的词语来描写山,写出山峦连绵、群峰如赴的动感,这是一种错觉描写,极富诗意,从炼字工夫上可以读出作者的文学修养。</p><p class="ql-block"> 《首阳山记》的书品见于由吕章申主编的《张海书法艺术》,此书由安微美术出版社出版,尺寸为300cmX80cmX6,为巨幅行草6条屏,原件曾于2016年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为笔者亲见。艺品书文为一,意与境偕,无疑是言情的力作。吕章申为此作写下了这样的感言:“《首阳山记》是作者首次用绢书写的巨制,首行似乎略嫌拘谨,之后即驰心九域,腾欢墨飞,心手双畅,气象万千,对家乡深情的肆意宣泄,数百字一挥而就。确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孙过庭论书,强调创作之时的良好心态是“五合”交臻,方入妙境,五合中有“感惠徇知”,即强调以感恩的心态来进入创作,方可调动真情、调动生命之潜能,方可臻至朴素自然之境界。书品从载体的真情切入,用线条意象含蓄而深切地表达了热爱故乡、感恩故乡的情愫,故品读此作,油然而生绚如朝阳丶畅如清流丶穆如清风的审美感受。这是一首有形的诗,淡雅的画,初品此作,透过笔墨线条,观其整体意象,不见字形,唯睹神采,我们仿佛看到了春阳照耀下的首阳山,巍然挺立,奇峰耸翠,冈峦起伏,连绵不断,古木参天,苍郁繁茂,朝霞遍洒,五色交辉,春风吹拂,碧涛汹涌。这是一座壮美的山,雄立于中州大地,如巨人阅尽人间春色;这是一座文化的山,我们想象几千年前,两位高士在此隐居,衣着褴褛,巢居穴处,种黍豆,采野薇,饮清泉,虽脸有菜色,而精神昂奋,千百年来他们的孤高品格象不渴的清泉洗涤世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此作意匠的经营丶情感的抒发达到了高度的朴素自然。书家的情感从灵源中涌出,不加任何修辞,化为线条,化为结体,化为布局,化为意境。此作没有采用字距密丽丶行距宽疏的形式来构象,没有变形夸张的结体,没有使用枯润对比甚为强烈的意象来强化情感的表达,完全是不期然而然,以富有灵性的艺术语言状绘梦幻中的故乡风物,与故乡的先贤作心灵的交流,从整体的和谐中感悟畅流的灵气,从自然幻化的意象中让人依稀看到首阳山的奇峰丶幽谷丶飞瀑丶灵鸟,从纵逸飞动的线条中仿佛见到清风出岫,瀑流飞泻,古藤缠绕,游丝袅空。透过笔墨线条,那位清秀欢快的少年郎依稀在目,霞光入户,百鸟鸣唱唤他从睡梦中醒来,总为那如诗的画卷深深陶醉,如醉如痴地欣赏首阳日出的景色:始而霞光万缕,继而半规初现,渐而铜钟高挂,纵目山峦,如黛的山色镀上一片金红,那摇曳的树枝,五彩的霞光,蒙络的翠蔓,仿佛化为他心中的曲线、弧线、长线;那飘忽的白云,缤纷的花朵,多变的山色,仿佛化为他心中氤氲的墨象。在张海的笔下,首阳与我、我与首阳已交织一片。</p> <p class="ql-block"> 此作最大的特色是朴素自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观其布局,神清气爽,自然成韵,六条屏没有大的起伏,没有着意追求计白当黑、计黑当白来造成意象的变化,初看平铺直叙,细品仪态万方,仿佛看到一片茂林,高低起伏,参差不齐,但整体上又有一种平正之美,和谐之美。又如一川碧流,静静流淌,虽有老鱼腾波,锦鱼逐浪,暗流涌动,藻荇交映,而整体上显得静谧而安详。观其结体,亦以自然为高,碑意的高古,晋韵的遒逸,简牍的灵动,若隐若现,似有似无,都化为一种基因渗透于个性化的语言之中,壮伟者如散木,修颀者如苍松,潇洒者如雅士,娟秀者如淑媛,灵诡者如猿猴,轩举者如飞鸟,奇情异彩,璨然耀目,天机自流,不露痕迹。此作的线条疏荡有致,素洁无尘,以中锋为主,铺以侧锋,圆笔为主,铺以方笔,纵笔挥毫,异彩纷呈,用笔空灵跌宕,灵动中见骨力,古朴中蕴生机,虽然书写快捷,而依然疾涩相间,徐疾相宜;那纵逸线条,圆劲沉实,简约跳脱,让我们想到篆籀之高古,碑版之雄强、晋韵之灵和,带有童心的清纯,游子的欢畅,是一片赤城之情的自然流露。色调淡雅,层次丰富,把读者带入心灵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故园风物梦中萦。《首阳山记》文书为一,意与境偕,是创作主体对故园深情的自由抒发,是一曲至真至深至纯至美的心灵之歌,是赤子之心的真实流露。</p><p class="ql-block">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沈鹏介居书院院聘艺术家、文化学者、著名诗书画美评家、诗人)</p> <p class="ql-block"> 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名誉院长。男,1941年9月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郑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主席团主席,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专家。其书法作品1980年曾获河南省书法展一等奖、首届“龙门奖”金奖、1992年“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2018年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荣誉称号。理论文章《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和《当代书法“尚技”刍议》分别获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特别奖和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2024年4月10日,“行稳致远——张海八十以后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张海八十岁以后创作的书法作品120余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