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高考终于成为了过去式。对我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备考期间,耳边时常响起这样的声音:“你不该为这场考试过分担忧,你应该把精力放在高考的准备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应该”与“不该”,这两个词汇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始终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它们似乎与规则紧密相连,这些规则既包含法律明文规定的强制性条规,也囊括了无形的道德约束。然而,很多时候,判断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并非易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两日,我偶然发现,校园里的那两株银杏树早已落叶缤纷,光秃秃的枝丫弯曲着,小心翼翼地向外伸展。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从前,那时满树的黄叶在风的吹拂下,窸窸窣窣地飘落,美不胜收。银杏的存在,是否也有着这样的意义呢?从幼芽萌发,历经四季的滋养,到了秋冬时节,它们换上金黄的装扮,悄然落下,化作泥土中的养分,滋养着下一代。银杏并没有人教它们应该这样做,它们只是无意识地遵循着自然的规律,遵循着成长的法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银杏不同的是,人类在面对“应该”与“不该”时,往往带有情感导向和主观能动性。如果一个人毫无判断与选择地遵守所谓的“应该”与“不该”,那他可能会变得麻木无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该做或不该做的事,其实是基于内心深处的下意识反应,这代表了我们内心的所思所想。王阳明的陆王心学提倡“知行合一”,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我们也常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动力。然而,归根结底,我们的实践是由我们的思想与感受所支配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时,当我们感到疲惫,无需任何人提醒,我们就会主动地去放松精神。这是一种自我情感与精神的支配,我们不会被“应该”与“不该”所束缚,只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至于那些所谓的“应该”与“不该”,或许可以留给后人去评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短暂而复杂,除了学习与工作,我们似乎没有多少时间去认真阅读这份人生的“条款”,去仔细研究其中的“应该”与“不该”。毕竟,这张“体验卡”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让我们用内心的自由去打破外界“应该”与“不该”的世俗束缚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