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的岳立功和他震撼文坛的巨著《湘西三部曲》

北川视觉

<p class="ql-block"> “锦鸡飞过彩云岩,歇 住羽翅落山寨,远方的朋友,远方的客,请到我们湘西来……”这首1977年为庆祝湘西州成立二十年创作的歌曲,湘西人传唱至今,而且2016年湘西魅力合唱团参加奥地利国际合唱节,演唱《请到我们湘西来》荣获金奖,但湘西人却不知道作者是为湘西创作了许多传唱歌曲的原州歌舞团作词家岳立功和作曲家杨小波。</p><p class="ql-block"> 为人低调,平易近人,才华横溢,集作词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剧作家、电影电视家于一身的岳立功,笔耕不辍一辈子硕果累累。让人敬佩和惊讶的是,岳立功从1967年湖南师大毕业,自愿回到边远落后、经济匮乏、“文革”轰轰烈烈、被人视为土匪窝的湘西开始,心甘情愿用三十五年时光,去走狂流淹足路,日月碾肩头。横迎凄风寒,油灯伴孤独。耕耘忘休歇,惜光复追逐。长卷苦笔墨,种出参天树的艰辛之路。</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他不畏艰辛,耐得住寂寞,用文学的敏锐,现实主义的目光,深爱湘西的情怀,为湘西立传的雄心,庖丁解牛般的大手笔独道巧妙的硬功夫和坚持不懈地坚守,以史为据,以小说为载体,苦墨心笔书写出的瑰丽湘西的文学史诗《湘西三部曲》,不仅读者爱不释手,还在中国文坛产生了“爆炸式”共鸣。而且,全国三十多位评论家不惜笔墨,在短短的时间里,为出炉的《湘西三部曲》撰写了三十多万字的“瑰丽湘西的文学史诗•岳立功长篇小说《湘西三部曲》评论研究文集”。文集中,著名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向云驹,对《湘西三部曲》的评价是:在中国的文学版图中,湘西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从沈从文把这个蒙着面纱的村姑推向世人以后,不同的作家、艺术家都试图描摹这块异于中原的土地。乃至于画家黄永玉晚年放下画笔用文学书写起大湘西。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作家与作品中,岳立功无疑是较为出色和独特的一位。初识岳立功还在二十多年前,当时他给我一本他写的长篇小说《黑营盘》,这部带有粗粝感的历史小说当时就让我极为震撼,它打破了我对湘西已经形成的“美丽、神秘、柔情”等固有印象,发现了残酷、血腥,甚至恐怖的另一面,而那部以晚清为背景的小说,揭开了那层浪漫飘渺背后的真相,从田氏家族的第一代田青树刀头舔血的拼命生涯开始,我们几乎亲历了清军、太平军、筸军之间恩怨情仇。于是,湘西在神秘、浪漫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文学符号:悲壮。后来得知岳立功的雄心和野心并不止于一本《黑营盘》,他要写的是“湘西三部曲”,后来听说出版了第二部《红城垣》,写的是民国的战乱,虽无缘得见其书,但听说据此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喋血边城》。想来应该依然是血色中的荡气回肠。最近,终于在时隔近三十年后,读到了他的长篇小说《白祭坛》,这部小说既有前两部作品一以贯之的雄浑厚重的气度,又具更加开阔宏大的气象,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湘西史诗”。小说以地方性视角和地域性书写,既实现了对大历史的关照,也彰显出鲜明生动的地方特色,整部小说的语言充满湘西方言韵味,俗语、俚语、谚语信手拈来。湘西风土人情、民俗民歌满纸洋溢。即使写到筸军远离乡土在外地征战,也是充满湘西乡土民间意味,读来别致有味。总之,这是一部韵味绵长又意味深长的小说力作,是一部关于湘西秘密的厚重、饱满、丰富、深刻、深情的文学书写。</p><p class="ql-block"> 著名评论家、原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长吟,评价岳立功的《湘西三部曲》是用军人的血性照亮历史的一部中国当代著名军事文化小说,它具有文学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湖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张家界学院校长、教授简德彬评价《湘西三部曲》具有四重价值——为失语的湘西雷霆发声,为失魂的湘西歌哭招魂,为远去的湘西史诗立传,为自卑的湘西唤醒尊严。</p><p class="ql-block"> 在《湘西三部曲》评论研究文集中,撰写评论文的还有王芳、何小平、龙文玉、刘一友、田应明、田茂军、李北川、于爱成、马蹄声、欧阳文章、林金华、谢开来、吴建伟、西篱王晋军、杨胜龙、张锐、吴南华、冯一德、福宣、盛洁、彭玲玉、安裴智、周思明、卜茂华、李德南、姚复科、阮雪芳、龙永春、朱云潇、吴成龙、谭良田等省内外评论家和学者,并且,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为以飨读者,于2024年3月出版发行了瑰丽湘西的文学史诗•岳立功长篇小说《湘西三部曲评论研究文集》。 这部文集6月不仅在湘西发布和在乾州古城有味书屋出售,各路评论家、文化学者,还在吉首大学参加了一场畅所欲言,评价极高的研讨会。</p><p class="ql-block"> 朋友,如果你想了解参会专家学者对《湘西三部曲》和《湘西三部曲》评论研究文集的评价,你就看看实录的研讨会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