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铸清辞别有神——邹德忠行草艺术略评

江南一菰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蒋力余</p> <p class="ql-block">  栉沐鲁风燕韵的重镇级书家邹德忠先生,数十年来与书法结缘,焚膏继晷,兀兀穷年,衣带渐宽终不悔,伸手能生五色烟,以隶书为突破口,整体推进,以雄强萧散、灵秀清逸的书风高视上京,蜚声海外。关于邹德忠的书法,欧阳中石说:“德忠同志的字是合乎法度的,是能体现汉字本身美的素质的,合乎平正、匀称、飞动、性灵等的原则要求。”陈方既说:“他的创作是汉隶全面意义的继承”。林岫说:“他主攻隶书,是喜马拉雅山,行草书写得可观也非可观,有的超过隶书。”冯亦吾诗云:“书宗汉碑见雄强,行草精能近二王。信是强人挥大笔,一编在手足珍藏。”(《题邹德忠书法集》)叶培贵说:“邹先生至此完成了一种崭新的隶书风格的创造性探索,神基汉碑,气摄简牍,意汇北朝,趣兼行草,韵综篆籀,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这些评价是中肯的。</p> <p class="ql-block">  雄强萧散、灵秀清逸,这种风格在邹德忠的行草中甚为鲜明。品读邹先生的行草,给人感觉最深的是气盛力满,骨气通达,表现一种生命神采,湛发一股浩然正气,多有雄强之美。包世臣说:“太傅茂密,右军雄强。雄则生气勃勃,故能茂;强则神理完足,故能密。”(《艺舟双楫》)康有为以八字论行草:“杀字甚安,笔力惊绝。”(《广艺舟双楫》)线条是书艺的本体,看似简单的一条线可以表达不可穷尽的美感。钟繇说:“流美者人也。”书法家的情感、意志、气质、学养等因素通过书法的线条表达出来,邹德忠仿佛把整个生命都倾注于这根线条之中,梦想活的线、动的线、充满灵感与想象的线。线条之美多来自内在的力感,王羲之说:“竖牵如深林之乔木,屈折如钢钩,……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书论》)其实西人论艺术也重线条,英国美学家布莱克说:“艺术和生命的基本法则是,弹性的线条愈是独特鲜明、坚韧,艺术作品就愈是完美。”(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王柯平译)邹德忠的行草,艺术语言集众美而成至美,集众善而为至善,碑帖兼融,文墨双兼,线条多带篆籀气,清雄圆劲,幽韵内含。书家特别讲究法度,精研古人法帖,各种笔法精熟,尤其对执笔体会甚深,有其独特的运笔之法:写大字多用撮笔法,写小字多用五指执笔法。他认为米芾的“刷字”很难达到八面出锋的效果。邹德忠的行草以“二王”、张旭、黄庭坚、王铎、傅山为宗,兼取众家,又从简牍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着意追求雄强博大与迭宕多姿之格调。试读其《李长吉咏马诗》和《白居易续座右铭》等力作,以中锋为主,间施侧锋,线条圆实挺劲,跳达果断,雄强的力感使人动心骇目。书法的线条是运动的线条,由书家情感运动的节律所支配,因而具有最生动、最丰富的节奏,最强烈、最深刻的感染力量。书法整体的势,是由个体的合力作定向运动产生的势能,有一种飞动之美。蔡邕论书,对结体的动感作了描绘:“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索靖讲草书势,卫夫人讲笔阵,无不对这种“势”作了高度强调。邹德忠的创作,气势雄浑,意韵清雅,读其《天都飘渺烟云里》《沈周自题山水诗》等杰构,激情飞泻,笔力千钧,如大河奔流,如骏马奔腾,给人以灵魂之震撼。而细加品读,点画精到,骨肉亭匀,出规入矩,既重视法度又挥洒自如,性道一体,心理为一。</p> <p class="ql-block">  邹德忠的行草多宗晋韵,追求萧散的艺术境界。读邹先生的书品,既给人以精神的鼓舞,又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本来以庄禅思想为内核的书画艺术,多以超旷萧散为高。艺术若一味厚重,一味浊浪排空,怒涛卷雪,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视觉的疲劳,因而应刚柔相济,雄强中见飘逸。以“二王”为代表的晋韵能将纯粹出乎自然发展的书法引向到了一个既注重技巧精湛又注重风格超旷的新境界。晋人颐养风神萧散的姿形,追求虚灵圆融之心境,其风仪神采在书法中得到最好的映射,故李白评王羲之:“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康有为亦在《广艺舟双楫·宝南第九》中指出:“书以晋人为最工。盖姿制散逸,谈锋要妙,风流相扇,其俗然也。”这是创作主体的学养、才情、功力化为天机在艺术意境中的自然流露。</p> <p class="ql-block">  邹先生学识渊博,情怀澹泊,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操翰自然容与,意先笔后,萧散流落,翰逸神飞。这种萧散表现为结体的瑰奇。先生的结构极具法度,而又潇洒自然,绝不搞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不搞变形夸张,师古而不泥古,师其意而不师其形,走积学、专精、博涉、整合出新之路。他的结体以“二王”为法,兼收唐之旭素、宋之米黄、明之铎山,故恣肆而郁勃、雄秀而多韵。通观《无需昂首放豪言》和《郑板桥题画诗》等佳构,神采飞扬,气脉贯通,大小穿插,错落有致,节奏变化对比强烈。先生的萧散来自行气的流畅。行草贵在流畅,畅中见逸,畅中见雅。古人常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来描写行草之美感特征,《宣和书谱》评王衍“作行书尤妙,初非经意,而洒然痛快见于笔下。”何良俊评苏轼行书:“霏霏如零春之雨,森疏掩敛;熠熠如从月之星,纤徐婉转。”(《四友斋书论》)邹先生的行草,以行为主,间有草意,既了然于胸,亦了然于手,既有和而不流、威而不猛之特征,又多超逸优游、情驰神纵的韵致。读其《苏轼诗题上林寺壁》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等佳什,于雄健刚强的气势中,仿佛感受到一股超旷萧散之气在自然湛发,仿佛看到书家举首浩歌、超然物外的神采。</p> <p class="ql-block">  邹先生的书艺亦多灵秀的韵致。艺术的高品位应达到一种境界的和谐。中国的哲学历来以中和为最高境界,赫伯特·里德说:“中国艺术家试图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宇宙的和谐。”以二王为代表的书艺,从力感而言,“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从风神而言,潇洒流丽,空灵秀逸。灵秀是一种很高的美。所谓“灵”,应指空灵,艺术求实不易,求空尤难。空则灵气往来,空则生机勃勃。“秀”为秀逸,这种秀是骨秀。从行书的发轫之日起,人们往往以风神灵秀为高。邹先生从隶书突破,然后肆力于行草,能将创新意识融入传统之中,倡导童真、诗意与阳刚之气的融合,借助经典的光芒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命形态,从中既可读出铁马秋风的壮气,又饶杏花春雨的诗情,体现出灵秀的美感特征。关于这,欧阳中石先生说:“时而浅笑,小露逸趣,其草书于奔放挥洒之余,有时也略展俏丽,可见德忠之心于莽莽之中自有纤纤情在。”读其佳构,既多渴骥奔泉、漏泉折钗之气势,又饶天真浪漫、流美婀娜之风神。读其《咬定青松不放松》行草条幅,线条如瀑流直下,一气贯通,其“放松”二字极富装饰意味,“原”“风”等字略带飞白,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灵秀之美。结体疏密停匀,映带得宜,筋骨精神,随其大小,让人感觉仿佛于森森古木之中时见杨柳婀娜,野桃妍笑,于汹涌江流之中时见兰舟如画,白帆点点,体现出风格独特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  先生的行草艺术部分已臻清逸之境。艺术多有相通之处,司空图论诗:“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诗品》)这是对清逸境界的形象描绘。康有为论书,激赏境界的清逸之美,诗云:“山谷行书与篆通,兰亭神理荡飞红。层台缓步翛翛远,高谢风尘属此翁。”(《广艺舟双楫》)他认为羲之、山谷的行书均已臻至超逸绝尘的境界。邹先生人格高洁,心境超然,学养渊深,技法精湛,发之于书,无疑灵光四射,风神瑰美。统而观之,书作无一丝俗气、躁气、浊气,而颇多灵气、清气、逸气。其坚挺的腕力,娴熟的技法,浑然的布局,体现了书家深厚的传统工力,达到了起落往复、任情恣性、纵横挥洒、从心所欲而又不逾法度的自由境界。微而察之,这种清逸又表现为境界的宁静。书法是线的艺术,是生命意识的艺术表达,当然贵动,但艺术的本质是养心怡神,往往以运动的线条把人带入心灵宁帖的静美境界为高,苏轼论诗:“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送参寥师》)亦可通于书法。</p> <p class="ql-block">  邹先生之行草,如秀岭危峰,处处间起,天然可尚,道心惟微,读来仿佛临不测之渊,使人神清;登万仞之岩,自然意远。读其《东观余论》《天都缥渺烟云里》等杰构,不觉心凝神释,意畅神飘。朱光潜说:书法“可以表现作者的性格和情趣。”(《文艺心理学》)宗白华说:“中国音乐的衰落,而书法却代替了它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艺境》)邹先生的创作物化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单位,抒情效果的强烈是可想而知的。试将《程樊咏怀诗》与《郑板桥题画诗》作比较品读,同是杰构,均至清逸境界,而表达的风格则不同。《咏怀诗》以兰花自比,追求孤高自励、孤芳自赏的人生境界,而书品对诗境予以强化,整幅作品笔意舒缓,仿佛一泓清泉在淙淙流淌,飞白的运用增添了境界的空灵,“穷”“从”“华”等字的秀逸之姿仿佛几朵兰花在溪岸的微风中摇曳,奇妙地传达出一种超然潇洒的情感。而郑诗的风格迥然有别,全诗以竹自比,拔高的竹节,挺劲的竹枝无疑是诗人刚正不阿的人格外化。而书品与诗作近乎浑然为一,落墨如飙风突起,“千”“叶”“开”等字重若千钧,形成抒情高潮,圆劲的中锋,连绵的气势,仿佛千万竿修篁迎风起舞,而以“蝶”字收束,顿若山安。整幅作品象演奏一支雄壮的乐曲,把磊落嵚奇的意绪传达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邹先生的行草雄强萧散、灵秀清逸,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荀子说:“无冥冥之志者,无赫赫之功。”先生是“生而知者发奋,学而悟者忘餐”(王羲之语)的艺术家,以其才华、品格、意志、学养浇灌艺术园圃,终于收获了一串串丰硕的果实。先生宠辱不动于心,毁誉不见于色,仍在不懈攀登新的高峰,试以《读邹德忠行草感赋》三首小诗作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之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齐风鲁雨沐心胸,诗意长栖楮墨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入典坟师造化,神飞翰逸见霓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之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体挥斤贵打通,勤研八法得交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墨池笔冢天机淌,润色开花骨力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之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化融碑帖脱凡尘,独铸清辞别有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借古开新知我在,一花独秀侣梅筠。</p> <p class="ql-block">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沈鹏介居书院院聘艺术家、文化学者、著名诗书画美评家、诗人)</p> <p class="ql-block">  邹德忠,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笔名齐惠,别署知不知子,斋号知不知斋。1938年2月生于山东省烟台市,原为中国书协组联部主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书协中瑞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为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主席、中国泰山书画院艺术顾问。中国收藏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