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的小年,也是我农历的生日。我得准备几个菜和家人一起庆祝。当我打开冰箱准备菜肴时,冰箱里的几袋腌制笋干进入了我的视线。那是母亲家乡奉化棠岙的特产。当撕开包装袋,竹笋的咸香气味窜进鼻孔时,我的眼圈竟有些湿润了。母亲当年加工竹笋的情景仿佛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家乡在浙江奉化棠岙村。从小听母亲讲棠岙村环村皆山,虽说是个千年古村落但田地极少、资源有限,村民几乎都依赖于山林生存。当春光一次次地逼迫冬日返青,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从地底下探出头来的笋尖儿时,母亲就会和几个表兄弟一起挑着竹筐上山去挖竹笋。回家后将竹笋进行加工:或晒干、或腌制、亦或和肉一起炖着吃,完全享受着大自然匮赠予他们的美味。后来母亲讨生活从奉化来到了上海,但依然忘不了家乡笋的美味,每年都会托付她的表兄弟给她寄些笋干来。有了笋的加持,母亲给我们每天做的菜笋几乎成了主角:咸菜炒笋丝、笋干红烧肉、油焖笋、咸菜笋丝黄鱼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受母亲影响,喜欢吃笋的我吃了那么多笋竟然一点也不感到吃腻。有时断供了还念叨着笋呢!可能是我喜欢吃笋的缘故,兄弟姐妹中数我个最高。母亲说我一个女孩子个子能长到1米7几纯粹是笋的功劳。</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真知灼见似乎无懈可击。但母亲在笋的食材上下的功夫却实实在在帮全家渡过了当时的生活困境。既解了我们的馋,又得以让我们几个子女能健康平安地度过生长期。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物质供应匮乏的年代里依然心怀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儿时的无知与懵懂,当一盆油焖笋上桌时,我望着浸润在酱色中那晶亮的笋尖竟闹出了只要是放了酱油红烧了的菜都是荤菜的笑话。</p><p class="ql-block"> 只是听到我这样说的时候,母亲脸上并无笑意,有的只是无奈与心酸写在了脸上:“我们给孩子提供的食物太少了。平时除了吃青菜就是卷心菜。以至于笋的鲜美让珠珠傻傻分不清什么是荤菜和蔬菜了。”母亲无奈地对父亲说道。</p><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虽艰苦,但总得要继续下去。</p><p class="ql-block"> 当稻田里的稻香渐渐散去,当最后一粒稻谷归仓,秋天被冬天毫不犹豫地收藏后,母亲就忙开了。她从菜市场买回来一大框雪里蕻将它们晾晒在弄堂的一隅。经过了大约一个星期搬进搬出的晾晒后,被阳光滋润过的雪里蕻此时多了一份成熟,叶子呈现出淡淡的黄色。腌制的时刻到了,母亲随即将雪里蕻洗净与煮熟的竹笋一起放入大口缸里进行腌制。一层雪里蕻、一层盐、一层竹笋叠加腌制。被码得整整齐齐的食材高高隆起,最后在哥哥赤着脚的踩踏下被压得结结实实,并不断看见有水分渗出。我问母亲这活为何要男孩子干?母亲说踩踏这项活女孩子干不行,就得叫男孩子干。因为男孩子的阳刚之气是融合雪里蕻与竹笋鲜美的法宝。我戏谑道:这说法有根据吆?如果女孩子踩了会怎么样呢?母亲只是笑而不答。有时实在被我逼紧了,才𣎴得已操着一口奉化口音来上一句:“我们奉化人历来都是这样做的。”我立马语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植根于民间的做法从来都是劳动人民从劳动中获取的智慧。看来年轻时就离开了奉化来上海滩闯荡的母亲,故乡情节与习俗依然扎根于心中并成为了她生活的准绳,丝毫不容懈怠。</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后的一个早晨,终于到了享用美味的时刻了。当母亲打开咸菜笋丝缸盖的那一刹那,全天下的满足都被她收入囊中:她满意的神情不言而喻,那色泽、那香气、那劳动换来的成就感无疑是对她最大的褒奖。母亲用手挖出一棵雪里蕻洗净、拧干水分、切碎后放在盘子里。又抓了几根竹笋切碎后与雪里蕻融合在一起淋上香油。这时整个屋子都弥漫着咸菜与笋丝的香味。美味唤醒了胃蕾,这可让我们就着咸菜笋丝多吃了几碗泡饭(在我儿时,一般上海人的早餐都是用隔夜的米饭加点热水煮成泡饭吃的),然后心满意足地上学去了。</p><p class="ql-block"> 用母亲自制的咸菜笋丝做的黄鱼汤更是一绝:经过煸炒的咸菜笋丝完美呈现了金黄色的色泽、香气四溢。鲜美可口的黄鱼静卧在汤汁里让人不忍动筷。但在那个食物稀缺的年代里,我们嘴馋的欲望最终还是盖过了歉让与礼节。黄鱼汤一上桌便被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一抢而空。而此时的父亲和母亲只是在桌旁看着我们。他们欣慰的笑容在桌前荡来荡去:看着这个狼吞虎咽,看着那个筷子像雨点,当最终看到我们几个吃饱喝足摸着肚子打饱嗝的样子时才伸出筷子捞取碗里所剩不多的残羹冷炙……这一切的一切,直到我长大后才渐渐体会到当年父母的不易和无私付出。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免令我心恸起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大后的我也曾按照母亲当年腌制咸菜笋丝的加工步骤进行腌制,但就是出不了儿时享用到的那个味道。想想也是呵,母亲腌制的咸菜笋丝那是注入母亲灵魂的食物:里面有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恬淡而执着;有着母亲对家乡的眷恋,温暖又深情;更有着母亲靠自己的双手为子女打造幸福的力量在,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味道无疑成了母亲生命中的抒情韵文,让我读来回味无穷。一同回味的还有她教我的儿时时常能吟唱的歌儿:“咸鸡茨姑玉,蛋豁豁,鱼哥哥……”那时的我往往唱到一半便会望着母亲然后彼此会心一笑。因为母亲曾告诉我:其实歌里唱的只有“咸菜笋丝。”只是用奉化方言唱来一下子变出了那么多道“菜品”,让人不禁感慨奉化棠岙方言的力量,更让我怀念起母亲家乡的味道来。</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