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故居

行行重行行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行行重行行</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198659</p> <p class="ql-block">  1月19日下午,从八陡老街出来后,时间尚早,我们决定就近找个景点再逛逛。司机老朱说附近蒲松龄故居免门票,跟领队剑走偏锋商量后,欣然同意,于是我们乘兴而去。</p> <p class="ql-block">  蒲松龄故居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1938年,毁于日军战火。1954年,故居修复。</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没有电脑、手机,电视也没普及,那时候漫漫冬夜或劳作之余,大人小孩都喜欢凑在一堆,听某个高人讲故事,故事的内容大多跟鬼神有关。叙述者讲的有绘声绘色,孩子们越听越恐惧。然而,越是恐惧,越是好奇,越喜欢听。上学后才知道,听过的故事大多来自于《聊斋志异》,后来就喜欢上了这本小说。</p> <p class="ql-block">  学生时代,最喜欢学习《聊斋志异》这一类课文,记得课本里学过的有《狼》、《崂山道士》、《黄英》、《促织》等。对这几篇印象都很深,现在回想起来,故事情节仍跃然纸上。因为《聊斋志异》,对“聊斋”产生了好奇,多年前就有到此一游的想法,今天终尝夙愿。</p> <p class="ql-block">  蒲家庄是鲁中地区一座普通村庄,若不是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会和大多数村子一样寂默无闻。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环村有砖砌围墙,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西门曰“平康”,我们就从这里进村。</p> <p class="ql-block">  从西大街沿着宽阔的青石板路向蒲松龄故居行进,两侧古朴的小院尽显沧桑气息,几棵高大挺拔的古槐张开臂膀欢迎我们到来。走在古街上,仿佛看到了蒲老先生踽踽独行的背影,背影引导我们来到一座青砖黛瓦的农家院门前,这就是蒲松龄故居。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扫码进院。若是三百年前,先生一定在门口热情迎客;今天,迎接我们的只是他的半身石像。</p> <p class="ql-block">  进门后是前院,有几丛修竹,数棵老藤,几块太湖石,先生汉白玉雕像端坐其间,深邃的目光望着远方,那是一个瑰丽的神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  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在《聊斋志异》中他自称异史氏。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早年的蒲松龄也热衷于功名,19岁之前参加科举考试,开了挂一样接连考取县、道、府第一名,轰动一时,但之后屡次参加省试均名落孙山,直到71岁才成为贡生,这比范进中举悲催多了。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科举考场的失利,使他看清了现实,潜心著述,这才有了《聊斋志异》这一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不朽著作。</p> <p class="ql-block">  跨过第一道小院,就来到蒲松龄故宅。故宅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均为石基、坯墙、灰瓦顶,为典型的北方农家院落。故宅内三间正房就是蒲松龄的“聊斋”,这里因陋就简,书房、客厅和卧室集于一处。室内布置非常简朴,东为卧室,中为客厅,西为书房,面积不过50余平方米。谁能想到,被誉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的《聊斋志异》就诞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客厅正中悬挂着蒲松龄74岁时的画像,两边是郭沫若写的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确,蒲松龄笔下的鬼怪、狐妖、花仙等故事,无不都是对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正是这些瑰丽的神话故事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使的《聊斋志异》成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  故居现在辟为蒲松龄纪念馆,共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5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展厅有蒲松龄生平介绍,通过介绍可知,先生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俚曲。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农桑经》等作品,总字数200多万,可谓著作等身了。</p> <p class="ql-block">  蒲松龄一生郁郁不得志,以教受私塾为生。他曾在明清官宦世家毕家坐馆30年,在此期间认识了与毕家交往甚密的大诗人王士祯,两人互有诗词唱和。王世祯非常推崇他的《聊斋志异》,认真看完后,写了一首《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蒲松龄感动之余作《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梦,冷雨寒灯夜话时。”两人酬唱,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  在蒲松龄著述展厅中,陈列着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约百册。还有英、德、俄等数十种外文译本,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享誉全球了。然而,蒲松龄本人及其著作在其生前并未得到重视,晚年他曾发出“谁知一事无成就”的感叹。谁料命运捉弄人,在他百年之后,竟红得发紫,青史留名,乃至文学巨匠袁枚和纪晓岚也成了他的粉丝,两人分别摹写出《新齐谐》和《阅微草堂笔记》,然较《聊斋》终逊一筹。</p> <p class="ql-block">  在蒲松龄生平展厅中,以图片和实物形式详细介绍了蒲松龄的一生,其中最珍贵的是其生前所用物品。1966年,其坟墓被掘,出土了印章、灯台、捻珠、酒壶、酒杯、铜镜等文物。其中印章四枚,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是“留仙”、“留仙松龄”、“蒲氏松龄”和一方图形章。一代文豪,死后竟不得安宁,实在让人唏嘘,令人欣慰的是出土文物均得到妥善保管。</p> <p class="ql-block">  《聊斋志异》不仅入选课文成为经典,近百来更是成为影视界的最爱,据此改编的影视剧据说超过70部,这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绝对独一无二。被人们广为称道的有《崂山道士》、《画皮》、《捉妖记》、《倩女幽魂》、《精变》‌、《古墓荒斋》‌等等。当年这些影视剧曾让自己痴迷不已,沉浸其中悲喜与共,情节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旅途匆匆,走马观花逛完了聊斋,回头仍感慨不已。在这斗大的斋室里,多少个夜雨青灯的夜晚,先生掩卷长叹,叹社会的黑暗、科举的失利、知音的难觅,他曾发出过“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的自嘲。然而,历史终归是公正的,去世后,其作品风靡全国,读者遍及五湖四海,这足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