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 1月23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这无疑是一大利好,必将引发市场的积极连锁反应……</p><p class="ql-block"> 其实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为刺激消费、拉动投资、提振市场景气,已经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组合拳)给市场“鼓劲加油”。一波波的“政策利好”,也曾给疲软的市场带来一阵积极的效应,投资市场逾期也出现了由黯淡向明朗转化的迹象。但是到年底以至今年年初,市场似乎依然没有多大的起色。表现平平,波澜不惊。这样的局面与政策利好的意愿及其温度好像并不同轨同步。</p><p class="ql-block"> 何以如此?我以为,市场受到了来自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影响。自疫情后期以来,市场信心一直处于逐渐调整恢复阶段。市场逾期不明朗,行业生产运营指数不景气。加之外部环境的因素叠加(俄乌冲突、中东动荡、东亚与欧美政局不稳定),更加放大了对市场的负面影响。这是硬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素,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是执行力的问题,也就是市场治理与管理。与外部环境因素相比,虽然属于软环境但却是至关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政府出台了那么多的政策利好,市场还一如往常平平淡淡甚至“不进还退”呢。以国内股市(市场晴雨表)为例,去年一年都在“筑底”(3000点左右徘徊)。下半年底在遇到一波波“政策利好”之后,“积极波动”没几天“又回到了解放前”。更是给刚刚萌动的市场信心又“泼了一瓢冷水”……</p><p class="ql-block"> 市场之所以如此,我以为与我们的管理制度不无关系。要加强对市场的依法监督和管理,加大政策执行落实力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靠真抓实干的态度来放大“政策利好”,而不是“人为”的消耗或抵损“政策效益”。我们的监督管理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做到“精、细、严、实”相济;二是要敢于和勇于向自身“开刀”,清除市场蛀虫与害群之马,让硕鼠不处藏身;三是要树立以民为本思想。要使“政策利好”、“市场效益”为大多数人共享,而不应成为少数“个别人”的“发财之道”。从监管和政策维度最大限度的维护和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构建法治、规范、文明的投资运营环境。</p><p class="ql-block"> 唯有如此,市场信心,投资逾期才会得到逐步激发与提振。否则,一个硕鼠横行的千疮百孔的市场是难已有希望和活力的。再多的“政策利好”,也填不满“硕鼠”们的贪婪胃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01/23于旗杆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