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见闻之三

鼠妈(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复活节岛</i></p> <p class="ql-block">  2024.12.15日,我们结束了秘鲁的行程后,从库斯科飞往南美之行的第三个国家: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当天在圣地亚哥市游览了几个景点。12.16日我们又是一大早赶往机场飞往复活节岛。</p><p class="ql-block">‍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在南纬27度与西经109度交合处附近,离太平洋上其他岛屿距离都很远,距智利大陆本土也有约3600~3700公里(这是岛子距大陆最近的距离了),所以它是南太平洋上一个孤独的小岛。从圣地亚哥到复活节岛的飞行时间也有5个多小时。但是,正如同行的旅友潇洒女士所说的:复活节岛是我们此次南美之行最想去的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对这个南太平洋孤独的岛屿,看看挪威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在他所著的《复活节岛的秘密》中的描述:“复活节岛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人迹罕至的地方。岛上的居民能看见的,除了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就只剩下茫茫的大海了。要想知道有没有更近的陆地,岛民们必须走得比任何地方的人更远才行。他们生活的地方似乎离星星最近,所以他们所知道的星星的名字可比世界上城市和乡村的名字多得多。”</p> <p class="ql-block">  挪威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及其探险、考古团队在1955年至1956年的一年多时间里,驻守在复活节岛上,走访当地岛民、传教士、总督,并在他们的帮助下,通过考古挖掘,模拟石像雕凿场景、实际搬运并塑起一座倒伏的石像,破解了部分坊间流传的关于复活节岛的秘密。此书帮助我把从复活节岛上带回来的一些不解之谜予以了解答。</p> <p class="ql-block">  复活节岛原名叫拉帕努伊岛,1722年的复活节的那天,荷兰人罗赫芬及其探险队登上该岛,成为驶入这片海域并登岛的第一批欧洲人。自此,荷兰人将该岛称为“复活节岛”沿用至今。整个岛屿外形呈不规则三角形,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1公里,面积118平方公里。全岛由火山凝灰岩构成(现为仍有好几座火山喷发遗迹),坡坡坎坎的路面崎岖不平,土地贫瘠,最高点海拔601米。复活节岛的成因经多次调查论证,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后升起而形成的典型的海洋中的高岛。</p><p class="ql-block">‍ 复活节岛以神秘的巨人石像,会说话的木板,散落在石像雕凿采石场的工具而一夜之间人去无踪迹,那些还在岩石上或横卧在山坡上的半成品,在没有任何起重机械的情况下怎么将那些高3~10米、重十几吨甚至几十吨的巨石人像怎么移动、怎么立起来(有的头顶还放上去十几吨重的髮髻)等等让现代人费解的神奇事件吸引人们的关注,从而也成为旅游胜地。我们也是带着这些谜团不远万里来到复活节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在去之前,以为复活节岛是一个寸草不生、遍地火山熔岩的荒芜之地,没想到飞机降落时跑道外的绿色草坪和在风中摇曳的椰子树,还以为到了我们的海南岛。</p> <p class="ql-block">  出了机场,当地导游(一位名叫吉娜的本地女导游)为我们一行人送上美丽的花环。</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所能看到的草地、山丘,海滩都是一片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  当吉娜把我们带到拉诺·拉拉库火山口采石场遗址的山坡上时,一眼望去,那一座座巨石人像或立或卧或躺在山岩下的绿茵茵的草地上,顿时让人目瞪口呆,一种神秘感扑面而来!紧接着就迫切想知道这些神秘背后的真相和故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因为地导是复活节岛本地人,她的英语表达能力有限,而且我感觉到不知是她对复活节岛的历史不完全了解,还是想继续保持有一些已有真相并已不是秘密的东西,她给我们讲得不太多,且囿于让我们只能在她带领的区域参观,总觉得深度不够。</p><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的秘密》中,托尔·海尔达尔通过科学调查和探究,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已破解了部分谜团,我就自己在岛上所见再联系书中内容来记录复活节岛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根据托尔团队的深度发掘考查认定,复活节岛迄今为止曾存在过三个明显的文化期。目前岛上最多的那些巨人石像实际上属于第二个文化期的遗迹。早在公元四百年前后复活节岛上已存在有组织的劳工工作。下图中的这尊石雕像与岛上其他巨石人像的造型完全不是同一种风格,呈跪姿的雕像躯体雕刻很完整,完整的双腿,宽大臀部压在脚后跟上,手放在膝盖上(而没有放在腹部),头是圆形的,眼睛向上凝视,有胡须,似乎还穿有衣服。这尊雕像是托尔考古队从一堆碎石和废弃的雕凿石镐里刨出来的。石像的雕刻手法和造型与早期印加文明的雕刻手法一致,属于第一文化时期的遗迹。(吉娜对我们的疑问解释为:这是一个大首领,类似大boos的雕像。这是不准确的。)而且,通过他们的考古发现和科学鉴定,在公元400年前后,首批从秘鲁到达复活节岛上的印弟安人并非是被动随洋流飘至此地,而是有计划的迁徙而来。而且“特有的南美壁画建造工艺,是以一种完全成熟的形式传入复活节岛的,最先登上本岛的人就使用了这门工艺。”</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又消失了,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以下三图是书中曾提及的几处印加文明文明时期南美砖石技术的人物、壁画雕刻和祭祀太阳神的遗物。我们在游览时有幸拍到。</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托尔考古队还在岛上发</p> <p class="ql-block">  复活节岛上目前有一千多座完整和未雕刻完的巨石人像,他们称之为“莫埃”。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这半身也够大的了),眼窝深,鼻梁高,紧闭着的嘴唇薄而翘,最特别的是大大的耳朵下耳垂都与嘴巴相平行了;微微昂起的头带着严肃而骄傲的表情望向远方。矗立在海边没被土层覆盖的莫埃,可见它们把双手放在腹部,又似一位沉思的长者。这些莫埃的外形和雕凿手法与那尊跪姿的石像完全不相同。根据考古发现,莫埃出现在复活节岛上的第二个文化时期。雕像的巨耳并不是夸张的创作,而是约在1050年~1680年间移民到岛上定居的岛民,喜欢在耳垂上挂上重物来拉长耳垂,有的甚至将耳垂拉长至肩,这些岛民称为“长耳族”!长耳族岛民受第一文化时期石人像的影响,对自己家族成员中德高望重的人物去世后,也雕凿成石像,以此作为家族的保护神。不知为何,巨石人像的体积越雕越大,岛上最大的雕像约有?吨重。长耳族们把有的雕像搬运至海边砌好的巨石台上,有的矗立在拉诺·拉拉库山坡上,有的摆放在旷野里。因为经久的尘掩土没,大多石像的下半身甚至整个身体都已掩没在泥土中。据美国的一次考古挖掘,埋怨在土里的身体大约有头部的两倍长。</p> <p class="ql-block">  海岸边的莫埃。这些莫埃是在1991年~1993年间,日本援助了复活节岛一台起重机和一亿日元的资金,将海边被推倒的莫埃复原成站立姿势。至今,日本援助的那台起重机还在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有发髻的莫埃(石像头顶上的红色圆顶不是帽子,而是发髻。因为长耳族人中不乏有白色人种的基因。</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莫埃颈部的花纹,表明长耳族人喜好纹身</p> <p class="ql-block">  莫埃腹部刻有帆船的图案,表现了他们的祖先是乘船来到复活节岛的</p> <p class="ql-block">岛上唯一一尊有眼睛的莫埃(眼睛是贝壳做的)</p> <p class="ql-block">  以火山熔岩为主要原料拉诺·拉拉库山是莫埃雕凿的材料来源</p> <p class="ql-block">岩石里、山坡上未完成的、被推倒的莫埃</p> <p class="ql-block">  雕凿莫埃时敲下的岩石碎料(这些碎料在安放莫埃时会起重要作用)。黑色的石块是坚硬的黑曜石,把前端打磨成石斧用来雕凿莫埃。据托尔考古队让长耳族人的后裔还原当时雕凿工艺,推测完成一座中等大小的莫埃约需一年的时间;把一座莫埃从山上运出安放约需12~15天时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黑曜石的工具最后成了长耳族人被灭族的凶器!</p><p class="ql-block">‍ 当长耳族人在复活节岛上安身立命之时,后来又来了一批新移民:正常的不吊耳垂的岛民(书中称他们为“短耳族人”)。开始,短耳人在长耳人的管理下劳作、生活。渐渐地心生不满,加之岛上生存条件越来越艰难。为了获取更多更好的生存资源,短耳人开始对长耳人予以反抗。当长耳人感觉到短耳人的不良意图时并未进行任何扼制的行为,而是有的退守到岛上的一个山坡上,有的躲近石洞里。山上的长耳人利用第一历史时期的岛民在山坡上构筑的防御壕沟,并放进去大量的树枝以为能阻挡短耳人的侵害。没想到却被短耳人点燃树枝将山上的长耳人尽数烧死;躲在石洞里的也被短耳人用雕凿莫埃的黑曜石石斧砍死,有的还被吃掉。(托尔的考古发现在复活节岛的第二个历史时期存在“食人族”。)最后,岛上幸存的长耳人在个位数。短耳人不雕凿莫埃,还把很多莫埃推倒在地,雕凿的工具也散落在采石场四周。这就是坊间传闻的一夜之间莫埃雕凿停止且还有数百座未完工的半成品。但是,长耳族人虽然幸存不足十人,但他们顽强的生命力保住了基因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如今岛上仍有长耳人的后裔,托尔考古队模拟莫埃的雕凿和安放时,完全依靠的长耳人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后来,从1722年起,不断有西方的船队到访复活节岛,也将西方宗教文化带到岛上。复活节岛的第二次大灾难来自秘鲁从岛上掳走一千名岛民到秘鲁本土做挖鸟粪的奴隶。在国际社会和宗教团体的谴责下,秘鲁政府不得不释放岛民。但因劳累、疾病等原因,最后岛上幸存的岛民只有一百多人。至此,复活节岛的第二个历史时期结束了。随着19世纪末欧洲人来到岛上,新的文明取代了岛上旧的文明,而且岛民的宗教信仰也全都改信奉基督教。现在复活节岛属于第三个文化时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被岛民称为“世界的肚脐”</p> <p class="ql-block">莫埃之外,岛上还有多处遗址。</p> <p class="ql-block">鸟人遗址</p> <p class="ql-block">火山遗址</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岛民</p> <p class="ql-block">  经过考古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破解了一些复活节岛的秘密。但是,因为早期的复活节岛没有文字记载,故仍有很多未解之谜。</p><p class="ql-block">‍ 复活节岛上除了遗址和众多的莫埃,还有美丽的风景哦!</p><p class="ql-block">‍ 1995年,复活节岛全岛作为国家公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酒店是海景房,每个房间都能看到大海,非常惬意😁</p> <p class="ql-block">  团友潇洒女士给我拍的这幅夕阳照很美,忍不住晒一下🫢</p> <p class="ql-block">  岛上阿纳凯纳海滩🏝️风光,这是复活节岛比较重要的海滩,传说这里是长耳族人到达复活节岛时他们国王登陆的地方。也是现在唯一允许下水游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搁浅沙滩的鱼儿</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晚餐(烤鱼、烤肉、烤红薯、烤香蕉等)</p> <p class="ql-block">晚霞</p> <p class="ql-block">朝阳</p> <p class="ql-block">拍不够的花花草草🤭</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莫雷诺大冰川</i></p><p class="ql-block">‍ 莫雷诺大冰川位于南美洲南端,南纬52度附近。在我们此行的第四个国家,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境内。12.19日,我们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飞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12.20日一大早的航班从布宜诺斯艾利斯飞往阿根廷南部的圣克鲁斯省的埃尔卡拉法特机场,然后乘汽车前往大冰川。到了埃尔卡拉法特后,我们在几个小时里从炎炎夏日到了风萧萧冬季,夏装换冬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团友潇洒女士给我们拍的</p> <p class="ql-block">  莫雷诺大冰川是以探险家弗朗希斯科·莫雷诺的名字来命名的。在阿根廷湖上游峡谷里的大冰川国家公园内,是世界上少数仍在向前推进的活冰川之一。冰川发源于世界极圈外的第二大冰原:13000平方公里的南巴塔哥尼亚冰原;有20万年历史的莫雷诺大冰川在冰川界还属于“年轻”冰川。大冰川有257平方公里,冰舌阔面5公里,湖面上的冰川约有74米,湖面下的冰深度约100米。冰川在阿根廷湖上似一堵巨大的“冰墙”,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这真的是少有,今年6月我们在北极看到的冰川都是在退后的状态。)故,1937年,莫雷诺冰川所在区域就已是国家公园;1981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  虽然6月在冰岛、斯瓦尔巴群岛、格陵兰岛等北极地区观赏到大量的冰川、冰峡湾奇景,但是对于极圈外的莫雷诺大冰川依然非常向往!果然,不负斯待:在葱绿的森林和各色山花烂漫的峡谷里,在碧蓝的阿根廷湖面上,在烟云氤氲的崇山峻岭间,冰川如一道看不到厚度的城墙屹立在此,壮哉!壮哉!特别是冰川与绿树、花草共生在同一个自然环境中,更加彰显了大自然多姿多彩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湖面上飘浮着从冰川上崩塌的浮冰如蓝宝石般的晶莹剔透</p> <p class="ql-block">  游览莫雷诺冰川有三种游览方式:乘船从湖上正面观赏冰川的雄伟;走栈道从高处观赏冰川的壮阔;还可踏冰在冰川上徒步(这个需提前向国家公园管理部门申请并取得同意后才可以上冰川)。</p> <p class="ql-block">先乘船观冰川</p> <p class="ql-block">  在船甲板上仰望冰川,一座蓝色的庞然大物横亘在眼前,那晶莹的冰峰如利剑指天,仿佛有无限的威力。</p> <p class="ql-block">  下了船再沿着栈道一路上行,从上往下俯瞰冰川表面沟壑交错尽显万年风骨,宽阔的冰舌莽莽一片,亘望无际,绵延至安第斯山深处,在云雾缭绕中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和神秘!</p><p class="ql-block">‍ 极圈外的莫雷诺大冰川给了我大大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为更好地体会冰川的壮观,以下图片都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轰隆”一声,凭着经验我立马反应是冰崩了。可惜因距离远,未能看到它崩塌的那一刹那。</p> <p class="ql-block">  在此处湖面的水形成两种颜色,蓝绿色的湖水比灰色湖水深很多。</p> <p class="ql-block">专心致志寻找最佳拍片角度</p> <p class="ql-block">大冰川热情、开朗、漂亮的导游</p> <p class="ql-block">潇洒一、二组团友</p> <p class="ql-block">与此行的领队和行程高参共同留下这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多次同行的旅友</p> <p class="ql-block">新老朋友齐欢笑</p> <p class="ql-block">  此后的行程精彩不断,还有地球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泛美公路终点火地岛及乌拉圭的历史文化小镇科洛尼亚等精美景点。但是,我想专心过年了,这些内容年后再来记录吧!</p><p class="ql-block">‍ 2025.1.23. 于江苏常州</p><p class="ql-block">‍ 在此,祝福各位美友、朋友新年快乐!继续寻找最美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