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年“嫦娥八号”将带机器人登月用3D打印技术造砖】2025年1月22日 16时

幸福的谢尓盖

<p class="ql-block"><b>2025年,人类探月热潮持续升温,中国正成为这一领域的全球领跑者。</b></p> <p class="ql-block"><b>2028年,我国计划发射“嫦娥八号”,携带多功能月球机器人,在月球南极探索并尝试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月壤砖”,为人类建设月球基地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径。</b></p><p class="ql-block"><b>月壤砖为何如此重要?机器人能否在极端环境中盖房?</b></p> <p class="ql-block"><b>从人类开始对月球的遐想,到如今中国带着实用技术一步步接近“月球安家”的目标,</b><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背后是一场跨越时代的技术革命。</b></p><p class="ql-block"><b> 传统的地球运输模式几乎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工程成本,难题便指向了“如何用月球的材料盖房子”。</b></p> <p class="ql-block"><b>是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案,而中国正在用嫦娥八号给出答案。</b></p><p class="ql-block"><b> 首先必须了解月球“盖房子”所面临的环境考验。</b></p><p class="ql-block"><b>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层保护,温差可以高达300摄氏度。同时,月球还要面对来自太空的强宇宙辐射和小陨石撞击。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人类传统建筑方式几乎难以适用。</b></p> <p class="ql-block"><b>以前,国际上的思路更多是“从地球运送材料过去”,但这种方案成本巨大且效率极低——每公斤物资的运输费用高达上百万美元,想建个月球基地,费用无疑是天文数字。</b></p><p class="ql-block"><b> 于是,科学家们逐渐将目光转向月球上的“原材料”。</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从嫦娥五号、六号任务中采回的月壤样本表明,月壤中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成分,这些物质是制造陶瓷、玻璃和建筑材料的核心原料。</b></p><p class="ql-block"><b> 基于此,我国科研团队提出了利用月壤就地取材的“月壤砖”方案。</b></p> <p class="ql-block"><b>就是用月球土壤烧制砖块,并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建造工作。而是基于扎实的实验基础。</b></p><p class="ql-block"><b>2024年,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将三块模拟月壤砖送入天宫空间站,放置在舱外暴露于宇宙环境中长达三年。</b></p><p class="ql-block"><b>这些砖块由不同成分的模拟月壤制成,采用三种不同的烧结工艺,目的是验证在辐射、高低温变化等环境下砖块的抗压、耐用和稳定性能。</b></p> <p class="ql-block"><b>我国科研人员更是利用火山灰模拟月壤,并在地球实验室中成功烧制出硬度接近陶瓷的高强度砖块。</b></p><p class="ql-block"><b> 这些技术进步为2028年的嫦娥八号任务铺平了道路。</b></p><p class="ql-block"><b>嫦娥八号将携带一款重量仅100公斤的多功能月球机器人,它将是“月壤砖”技术的第一批“建筑工人”。</b></p><p class="ql-block"><b>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够挖掘和搬运月壤,还能对其进行现场3D打印,并尝试“盖房子”。</b></p> <p class="ql-block"><b>这款机器人具备充电和放电的能力,相当于一个“移动充电宝”,可以为嫦娥八号设备供电,确保整个任务顺利推进。</b></p><p class="ql-block"><b> 在月球这样一个没有空气的地方,电力几乎就是“生命线”,而这款机器人承担的正是“续命”功能。</b></p> <p class="ql-block"><b>同时,这款机器人将通过搭载的智能系统,实现自主导航与实时决策,适应月球表面的复杂地形。这意味着它不仅能完成重复性劳动,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灵活应变。</b></p> <p class="ql-block"><b>协助科学家寻找水冰资源:</b></p><p class="ql-block"><b>这些水冰可能是未来月球基地的“生命之源”,因为它不仅可以分解成氧气和氢气,提供呼吸与燃料支持,还能用于生产饮用水。</b></p><p class="ql-block"><b> 我国科学家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榫卯工艺融入到月壤砖的拼接中。</b></p><p class="ql-block"><b>榫卯是一种不需要使用黏合剂即可将两个部件稳固连接的工艺,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建筑中。将这种技术引入月球建筑,不仅大大提高了砖块之间的稳定性,还降低了对黏合剂的依赖,进一步减少了材料运输的复杂性和成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8年“嫦娥八号”将带机器人登月用3D打印技术造砖】视频</b></p> <p class="ql-block"><b>这些月壤砖的抗压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砖的三倍以上,每平方厘米能承受一吨以上的重量。这种强度足以应对月球的极端环境,为未来的月球基地提供坚实。</b></p><p class="ql-block"><b> 展望2030年,中国计划建成首个国际月球科研站。</b></p><p class="ql-block"><b>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今天嫦娥工程的壮举,中国正在用行动书写新的航天神话。</b></p><p class="ql-block"><b> 嫦娥八号不仅是一次探月任务,更是人类在月球上“安家”的先行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