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邱阳创巴仁波切(1939-1987),是萨姜米庞仁波切的父亲。 他的一生光耀传奇,多采多姿。他可说是当世一位成就卓然的禅修大师、学者和艺术家出生日期1939年,逝世日期,1987年。</p><p class="ql-block">简介及经历</p><p class="ql-block">在1970年代, 将佛法传入西方的先驱者之一。在他年纪尚轻时,就已是东藏著名的伏藏师(发掘莲花生大士千年以前所埋藏的教法);在他离开西藏抵达欧美等地后,更传授金刚乘佛法于西方弟子, 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市设立那洛巴大学──北美第一所受佛教启发而兴建的大学,并创设结合禅修与世间修行之道的香巴拉训练课程(Shambhala Training ),以及香巴拉中心──迄今约有近两百座遍布世界的修行、闭关中心。 他著作了数十本关于佛法、禅修、艺术、诗歌和香巴拉勇士之道等书籍,包括众所熟知的《突破修道上的唯物》、《自由的迷思》、《动中修行》、《东方大日》、 和《觉悟勇士》。</p><p class="ql-block">创巴仁波切</p><p class="ql-block">萨姜米庞仁波切曾经这样来形容他的父亲: 「我在我曾经参学过的伟大上师身上, 看到这种慈悲而开放的心的品质,包括我的父亲创巴仁波切。人们通常铭记他的「疯智」(crazy-wisdom)能量,但是从我和他日日夜夜的相处,我所记得的父亲,是非常温柔,亲爱,仁慈的一个人。从我的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及贝诺仁波切身上,我也有相同的感受体验; 他们自然而然地流泄出温柔和喜悦,不再与实相挣扎。这是他们戒律的成果。 因为他们已然完全征服一己的瞋怒心,于是能献身自己的生命, 来觉醒众生对本初善之真理的了悟。宣说这一真理实相,即被称之为『狮子吼』」。 (摘自 萨姜米庞仁波切《统御你的世界》第十章)</p><p class="ql-block">香巴拉佛教的世界,由于邱阳创巴仁波切[1] 的智慧眼界, 以及萨姜米庞仁波切的持续宏扬,如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佛教组织之一。他们的心愿,是期待有朝一日,这苦难的苍生大地,能成为觉醒的社会、 和平安乐的香巴拉净土。这也正是香巴拉勇士所尊崇、奋进的道路。</p><p class="ql-block">出家.入世</p><p class="ql-block">创巴仁波切1939年出生在西康一个穷苦的家庭。一生下来,便因其灵异超群,而被确认为十一世秋扬·都尔库,并迎入苏芒寺,当上了苏芒寺的主持。</p><p class="ql-block">秋扬创巴先是由噶举派首领噶玛巴授沙弥戒,然後师从噶举高僧伦巴多吉(ROLPA DORJE )、第十世秋扬珠古的徒弟噶玛丹增(KARMA TENZIN )等人,学习佛教戒律、书法、绘画 、舞蹈等各方面的知识。</p><p class="ql-block">9岁的时候,二世蒋贡康楚·钦哲欧泽邀请秋扬创巴到苏芒寺参观。秋扬创巴深诶他修行功夫所吸引,因此以後一直拜他为坐禅师父,学业方面则以岗夏堪布为师。经过严格的苦修苦读,他对藏传佛教的教义都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尤其在坐禅方面的功夫达到很高的境界,为他以后在西方传播藏传佛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到20岁,他就获得了格西学位,这和西方的神学博士相当。</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 创巴仁波切.法师专栏 [引用日期2012-07-31]</p><p class="ql-block">[2] 自由的迷思.显密文库 [引用日期2013-05-29]</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侧的是创巴仁波切,中间是十六世大宝法王,右侧是蒋贡康楚仁波切</p> <p class="ql-block">创巴仁波切和顶果仁波切</p> <p class="ql-block">十六世大宝法巴寻找到创巴仁波切</p> <p class="ql-block">创巴仁波切和顶果仁波切</p> <p class="ql-block">学会活着,体验这颗高贵的心</p><p class="ql-block">在金刚乘的佛教传统中,我们讨论如何在贪爱和妄想的背后发现智慧。如果你只是断除贪爱和欲望,你就无法与这不慈悲的世界共处。这就等同于经历一场外科手术,摘除眼球、舌头、心脏和性器官。也许有人认为那是出家做和尚或尼师的方式,但我认为这种方式恐怕行不通。悲心并不是要移除贪爱、嗔怒和妄想的器官,悲心是指利用你现有的一切。如果你饿了,你需要舌头和牙齿来进食,这是很自然的事。我们不会因为自己长了舌头和牙齿而惩罚自己,正相反,我们要利用它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会像处理垃圾一样把问题扔在一边,我们把它捡起来,将它转为道用。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修行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根据佛教的教法,练习坐禅就是将现有一切转为道用的方式。禅修非常实用:我们学习怎样刷盘子,怎样烫衣服,怎样活着。这即是悲心。当我们知道怎样活着,我们就不会为自己制造混乱,如果不为自己制造混乱,也就不会为他人制造混乱。如同基督教的一句谚语所说,“仁爱始于家中。”或许我们也可以说,“悲心始于家中。”</p><p class="ql-block">我们身上基本的美德,全仰赖于学会怎样活着。如果我们不知道怎样活着,就会犯下各种各样的罪恶。一旦学会如何活着,我们的心就会变得柔软,悲心也应运而生。我们学习痛哭,学习微笑,学习体会他人的伤痛。我们也开始体会喜悦和快乐。也许我们在这一生中还没有真正体会过痛苦与快乐。当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我们感觉到痛苦,那是撕心裂肺的;当我们体验快乐,那感受美妙无比。悲心的意思是真正、全然、彻底地感受痛苦和快乐。梵语中的悲心是“karuna”,意思是“高贵的心”。高贵的心不单是为别人感到难过:当我们体验这颗高贵的心,我们会很快乐,我们能够对他人的苦乐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学会做正派的人类,这就是所谓的“宗教”基准。一个正派的人类社会将引发精神力量,它会带来福佑和所谓“上天的礼物”,这是很天真的方法。很遗憾令你们失望了,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必须如实做回自己,这不一定是佛教的启示,甚至也不属于精神灵性方面的启示。“悲心”不过是真正地体验实际罢了。</p><p class="ql-block">——邱阳创巴</p> <p class="ql-block">宗萨钦哲仁波切</p><p class="ql-block">此文摘自《上师也喝酒?》 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p><p class="ql-block">开示:宗萨钦哲仁波切</p><p class="ql-block">摘自:《上师也喝酒?》</p><p class="ql-block">.精明地选择一位纯正的密乘上师,比起精明地选择一家纯正的意大利餐馆需要更多的技巧。你必须能独立思考,能沉着应付汹涌的情绪与感受,又能勇敢而开放地欣赏这些情绪与感受。</p><p class="ql-block">选择一位真正的上师和选择一家真正的意大利餐馆不同。当你评判意大利餐馆时,你以它看起来尝起来有多意大利来衡量。他们的第一道菜是否是面食?他们是否把整颗大蒜或酒瓶挂在墙上?背景音乐是不是意大利民谣?但是你对上师的选择,主要应该看他有多少能力来揭露你的佛性,无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至于上师用的是藏式的方法、中式的方法,还是完全自己发明的方法,那都无所谓。</p><p class="ql-block">有些人认为秋阳创巴仁波切,是历史上最恶名昭著滥用心灵修持的罪人。他死于酒精与纵欲,因为他选择如此示现,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有些人会这么想。一般而言,大家都认为心灵修行与性爱、酒精、权利或金钱等这些罪恶,就像水和油一般根本无法相容,但似乎创巴仁波切却能将这些恶事转化为善巧方便。</p><p class="ql-block">有时候,你可以从弟子的伟大看出上师的伟大。多年来,我认识了许多创巴仁波切的弟子。亲眼见证了他们的认真精进,他们对佛法的尊崇以及他们对上师的奉献。我不能轻率地说他们都是疯子和白痴,我不能说他们是对佛法的耻辱。</p><p class="ql-block">许多弟子都被创巴仁波切的惊世骇俗所吸引。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早期来到美国。追随他的都是非常叛逆的嬉皮、心灵探索者以及反越战人士。他们是最不容易屈服于卡其制服的一群人,但创巴仁波切就有办法让他们都如此遵从。后来,有600多个家庭,离开了他们各自的家乡及工作,从美国各个角落迁居到一个叫哈里发的沉闷小镇,在那里,他们共同建立了教导智慧与慈悲的学校。在那儿长大的孩童,想要动手打只蚊子都会三思而行。他的一些弟子也成了出家众,其中的典范之一就是女尼贝玛.秋登。即使在他圆寂很久之后,弟子们还是真诚地关注缘起,珍视非暴力,而且提倡禅定修持。他们生命的大部分都投入于禅定与闭关修持,但是这个社群并非如阿米西教派一般地与社会隔绝,反而他们完全融入社会。他们的战友象征,也就是纪律,直接间接地与尊严、勇气及证悟息息相关,这也正是地球的这个角落所迫切需要的。</p><p class="ql-block">在西方,与创巴仁波切同一个时期,有没有任何一座祥和平静的寺院成就得比他还多?我至今还找不到。</p><p class="ql-block">几年前,我在牛津大学时,曾经与一位佛教研究教授有过激烈的争论。他从头到尾完全不能理解创巴仁波切的行止。</p><p class="ql-block">英国人对古老的文化与智慧有一种非常浪漫的想法,尤其反映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中。如果一个英国人想要研究佛教,他会先研读巴利文或梵文的原始经典,再研究佛陀于2500年前在印度所订下的行为准则,并且忠实地沉浸于当时古老的范围里。我们许多人也都会有这种浪漫的想法,却忘记了这些早期规范的时代背景。当我们看见一位祥和的南传比丘,在日出时分托钵走在缅甸曼德勒街上,我们会感到开心而充实;但是,如果同样那一位剃光头穿藏红袍的人,在伦敦的很肯辛顿高街,走在印度克里希那教士身旁托钵乞食的话,就会触发了英国人保守的神经,把他从那浪漫的场景移开。这位比丘的地位不比一只小虫好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早年,当佛陀教导六到十二个弟子的小组时,他们有时候会有不当的行为。每次一有人行为逾矩,他们就集会商议,讨论如何修订规矩来处理。当时有一位弟子叫恰卡,他虽然已经剃度,却还深爱着妻子。有一天夜里,他偷偷跑回家单独跟太太说话。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就定下了“出家人不能单独与女子坐下谈话”的规矩。可是恰卡还是忍不住,又溜回去看太太,但这次他一直站着说话。之后,不能站着说话的规矩又定了下来。可是恰卡又回去,一边走来走去,一边跟太太说话,因此另一条规矩又定了下来。这也说明了为何律藏有这么多内容和这么多详细条文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这些规范及行为准则都是由于当时当地的要求而产生的,他们与真理无关,其目的只是作为僧团在寻求真理的途径上,不误入歧途的标杆而已。“律”这个字在藏语是dulwa,意指一切与“调伏”有关的事物。安全扶手或栓条皮带,都可以在调伏的过程中发挥功效。</p><p class="ql-block">显然的,不是每一条规定都适用于每个人。例如,“比丘应过午不食”,如果在他生病而需要营养的时候呢?或者,“比丘”上身不应着衣”,如果他们住在喜马拉雅山上呢?在曼德勒的比丘不需要穿毛背心或毛衣,但是在喜马拉雅山的比丘如果把这个习俗看成严格的行为规范,那就全冻死了。或者:“比丘应优雅轻步行走”,如果房子着火了呢?此时轻步行走当然就不重要了。因此,人、地、时都需要加以考虑。</p><p class="ql-block">我的英国友人似乎忘了,佛陀对他的僧团订下这些规范之后,他也说律必须依时依地而定。除了四个基本戒律,也就是戒淫邪、偷窃、杀人(已出生或未出生)、重大欺骗之外,并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规范。</p><p class="ql-block">重点是要训练一己之心。重点是要暴露你的我执你的假设。创巴仁波切需要规范他的弟子,让他们不至于分心而且有个方向。道德是引领纪律的明灯,但他知道,他不能只用古老摩揭陀国的规矩来加诸于一群反越战的嬉皮身上。他叫这些嬉皮弟子穿西装打领带,就是要求比丘穿着僧袍的现代版本。遵从佛陀的话语的重点,并不是要举办化装派对。创巴仁波切使用制服及各种操练,都是非常适时的善巧方便。</p><p class="ql-block">我自己有一些令我头疼的左派弟子,他们住在英国或澳洲,靠着政府的救济金过日子,从来不打算找工作。他们真正相信接受社会救济是在帮助自己的国家,因为他们利用一种歪理自我解释,认为这样的行为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他们相信免费的午餐确实存在,而且他们理所应得。他们对外投射出来的形象是:要成为佛教徒,你就是个吃白食的人。</p><p class="ql-block">但创巴仁波切教导我们,你可以作为佛教徒同时也可以是成功的银行家或创业家,这是一个对现代佛教的巨大贡献。如果创巴仁波切示现成为类似来自苏莽寺的典型比丘,身着僧袍,托钵乞食,散发出祥和的气质,具足毗奈耶戒律而行止完美,那么至少它可以让那些怀旧浪漫,迷恋古老道德的英国人欢喜。但如此一来,他能接受接触到所有其他人吗?它能启发成千的人去遵守上身不穿、过午不食的寺院传统吗?梦想着剃度僧侣及走方行者的往昔荣耀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时间、地点都已经改变,方法也必须改变。</p><p class="ql-block">我的朋友温蒂是创巴仁波切较早的弟子,她告诉了我参加他的灌顶是什么状况:“仁波切会让我们枯等,有时坐一整天,有时甚至等待二天,我们并不回家睡觉。有些金刚乘的开示,我们会坐到半夜之后才开始。我不记得有任何开示的等待时间少于两个钟头的。</p><p class="ql-block">有些人可能认为他的举止像个疯狂的人,但仔细观察他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不知开示何时才会开始,会让弟子们在进入殊胜的教法之前有时间思考,有各种机会生起挫折感及无聊感。温蒂说:“已经太晚了,我不觉得那是疯狂的。当教法被仁波切传递出来、宣说出来、散发出来时,我非常渴望那一刻的气氛。当然,那种状况很难很累,很烦人,但它似乎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现在有些喇嘛,每次都依照传单上印制的时间准时莅临,随后即刻对所有买了票付过钱的人给予最高的密乘灌顶,恰如在百老汇剧院看戏一般,两相比较,创巴仁波切的方式不是更好吗?</p><p class="ql-block">外人可能以为创巴仁波切的追随者都是狂热愚蠢的膜拜教徒,被类似大卫.考雷什的魅力领袖所迷惑了,但是你只要读过创巴仁波切遗留下来的著作,就能了解他是多么伟大而慈悲的上师。甚至他所选择的词都看似简单,却极具深意。他面对着一群带有强烈亚伯拉罕宗教影响的听众,要教导“你的本性是佛”这个概念,然而他们仅有的参考点却只有原罪、天堂与上帝而已。你怎么把“佛性”这个概念塞进这些人的脑袋里?他用了“本善”这个词,这是绝顶聪明的选词。能想出这样的用词的人,不仅要知识丰富,更需要有自信、慈悲、智慧,以及长达九百年历史、一脉相传的达波噶举传承的业缘。</p><p class="ql-block">在未来,人们会理解并感念秋阳创巴仁波切从未宣称自己是先知或救世主,他说他单纯地只是释迦牟尼的追随者。这是他最重要的功德。他以噶举传承为傲,并曾邀请十六世大宝法王让炯日佩多杰以及尊贵的顶果钦哲仁波切两人前来科罗拉多州波德市造访。他对上师形成巨细靡遗的安排以及向弟子们引介上师时所表现出来的谦逊与虔诚心,绝对不是大卫.考雷什这类人所会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他众多虔诚的弟子也并非是笨蛋。他们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士,包括医师、律师、心理学家等。他们都有敏锐的独立思考能力,虽然在他们的生命中,有许多机会遇见其他行止端庄的老师,但他们的心还是一直追随着创巴仁波切,他们选择他作为上师,并非单纯地只是景仰他而已,而是因为他的教导与他的行止启发了他们。</p><p class="ql-block">同时,他也非常信任弟子。有权威的藏传喇嘛不容易真正相信外人来领导,所以,创巴仁波切亲点一位西方人来领导,是极有勇气而且极具前瞻性的做法。这个做法影响很大,他给了弟子希望:也许有一天,他们也可以被接受,也可以扮演一个角色。</p><p class="ql-block">因此,精明地选择一位纯正的密乘上师,比起精明地选择一家纯正的意大利餐馆需要更多的技巧。你必须能独立思考,能沉着应付汹涌的情绪与感受,又能勇敢而开放地欣赏这些情绪与感受。面对着一个喝得半醉、半身麻痹,虽然不带兵却穿着军服,坐在那儿几个小时不说一句话的人,你的头脑可能跟自己说:“他是个疯子。”但是,如果你已经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你信服的是他所说的话语而不是他的外貌,而且你足够开放、足够勇敢的话,也许一种无可阻挡的渴望会攻占你的心。一种不可思议的信任感,会让你一头栽进这个怪人的怀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们会占据你的时间、空间,让你无法处于觉醒的状态</p><p class="ql-block">菩提心既是“觉醒的心”。</p><p class="ql-block">问题是,你从什么醒悟过来?你正从 贪、嗔、痴(或迷妄) 这三毒中醒来。贪欲造成占有欲,和执着欲乐有关。你从来不想在家吃饭,总想上餐厅,或老想看电视。嗔心让你把所有精力耗在跟人拼斗,变得好与人争强。愚痴则会造成普遍的感觉迟钝;你开始把所有时间花在床上。</p><p class="ql-block">你所面对的这三种基本问题,都是必须要克服的。然而,贪、嗔、痴并不被视为根深蒂固的问题,它们跟任何其他阶段一样,只是必经的阶段。</p><p class="ql-block">但虽然仅仅只是阶段,它们却明显造成障碍。问题就在于它们会占据你的时间、空间,让你无法处于觉醒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秋阳创巴仁波切《痛快,我有智慧剑》</p> <p class="ql-block">创巴仁波切利蒋贡康楚仁波切</p> <p class="ql-block">创巴仁波切和夫人黛安娜</p> <p class="ql-block">创巴仁波切和顶果仁波切</p><p class="ql-block">邱阳创巴仁波切的妻子黛安娜曾经问顶果钦哲法王:</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有些上师那么疯?</p><p class="ql-block">比如邱阳创巴,有些又那么正常,比如您和噶玛巴?</p><p class="ql-block">顶果钦哲法王說:“实话告诉你,我们都是装的。”</p><p class="ql-block">在六道里,在轮回的过程中,在人世间,我们都是演员,都在演戏。</p><p class="ql-block">不同的空间是我们不同的舞台,不同的时间要上演不同的戏目。</p> <p class="ql-block">十六世大宝法王和创巴仁波切</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勇敢?不要回头看!】创巴仁波切教言</p><p class="ql-block">创巴仁波切(1939 - 1987),一位成就卓然的禅修大师,学者和艺术家,香巴拉中心和那若巴大学创始人。以下仁波切的教言均来自其著作《動中修行》,《东方大日》,《突破修道上的唯物》,《自由的迷思》等。</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勇敢?创巴仁波切答:不要回头看。 </p><p class="ql-block">妄想和实相的区别是:实相是全心活在当下,并碰触直接经验;妄想则是在念头中迷了路。</p><p class="ql-block">所谓自信,是指如实地看清自己、了知自己,晓得自己有敞开的能力。 我们的确有能力放弃粗野、神经过敏的自我性质,走出迷恋和成见。 </p><p class="ql-block">你不需要受制于别人是否良善。你已经有你自己的良善,你本来就是好的,并且也有办法将这种良善传递给他人。在佛教里,这种良善我们称之为如来藏,或是佛性。</p><p class="ql-block">如果工作变成精神修持的一部分,每日例常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反而成为你灵感的泉源;你不会以为任何东西微不足道,也不会视何物为特别神圣:所有生活中的物质与材料都是尽其所用而已。</p><p class="ql-block">当你完全的温柔,没有傲慢,没有侵略,你将看见这个宇宙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如果不尊重轮回,我们将永远无法觉醒。</p><p class="ql-block">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不会把这一切当真。不管出现什么,都不把它当成最终的问题,而是骤然生起、来来去去的暂时现象。</p><p class="ql-block">当你把手放在胸口,会感受到有一种温柔,有点酸,有点软,并且疼痛,你想洒出自己的心,与别人联结。这种温柔会引出无惧,周遭的世界可以轻触你心的那种无惧,你的初心。</p><p class="ql-block">慈悲心会自动导致你和人们连接,因为你不再认为人们消耗你的能量。</p><p class="ql-block">我们想要生活在未来,我们的人生观有着期望达成某一理想目标的色彩。由于如是寄望于未来,我们失去了当下就能有的精确、敞开和明智。我们被理想化的目标迷昏了头、迷瞎了眼,身不由己地跟着它走。</p><p class="ql-block">自由是指一个人可以慷慨布施的可能性。你有敞开自己,轻松上路的能耐——你不防御、不观看,也不会一直自我觉察。这是自我的消失,自我意识的消亡。这便是究竟的自由。</p><p class="ql-block">仁波切与不丹国的国师顶果钦哲仁法王</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无惧,是温柔的产物。它来自让世界轻触、搔拨你的心, 轻触你那颗生裸的、美丽的心。你意愿要敞开你的心,没有拒斥,亦无羞怯,面对这个世界。你欣然地把你的心,和他人分享。</p><p class="ql-block">你对某事物生气,想要摧毁它,但同时你也在自我毁灭;嗔恨转向摧毁自己,当你想逃离时已经太晚了,你就是愤怒本身,所以无处可逃,你不断和自己纠缠,这就是地狱的形成。</p><p class="ql-block">修行时,首先你必须完全信服佛法。要信服佛法必须行大礼拜——完全降服,完成你明确的誓约。我不认为任何人可以不行大礼拜而修金刚乘。</p><p class="ql-block">我们是有选择的:要么局限自己的感知,拒绝迈入空广浩瀚的境界,要么把心敞开,与空阔无边的本然相通。</p><p class="ql-block">你要观照自己的烦恼,</p><p class="ql-block">而不是把烦恼波及他人。</p><p class="ql-block">若禅修者能利用生活中的任何现象作为道路,那么他的身体就是闭关房。</p><p class="ql-block">与美国著名诗人艾伦·金斯堡。艾伦堪称美国当代文坛怪杰,“垮掉一带”的领袖诗人,是仁波切的学生与好友。</p><p class="ql-block">真正的禅修,既不想激起杂念,也不想抑制杂念,只是听其自然,让它们成为根本智的表现,表现出心之觉境所能有的精确和清明。</p><p class="ql-block">最要紧的就是,绝对不要把他们拉入你自己的团体组织当中。这是最不该做的。重点在于帮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做个良善的人类,而不是要去转变他人,他们可能会自己有所转变,只要和他们保持联系即可。</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慈悲与勇气有关,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话语可能伤及他人而承担风险,但是以爱言说的真理,足以疗愈所引发的痛苦。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揭露了一直被隐藏的伤口。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不属于我们本质的面具或角色被撕碎。</p><p class="ql-block">我们所得到的是舌之味觉的享受,</p><p class="ql-block">它们所付出及感受的却是生命的疼痛。</p><p class="ql-block">与16世噶玛巴法王让琼利佩多杰在美国</p><p class="ql-block">想要帮助这个世界,我们必须先展开个人的智慧之旅。学习在生命的每一个时刻保持“真诚”,真诚地悲伤,真诚地温柔,也真诚地面对自己。</p><p class="ql-block">自我是由一连串混乱产生的,自我的过程实际上包含稍纵即逝的迷惑、瞋恚及贪执——它们都只存在于那一瞬间。既然我们无法抓住眼前这一刻,当然也无法抓住我与我之所有,使它们成为坚实的东西。</p><p class="ql-block">邱阳创巴仁波切的妻子戴安娜有一次问顶果钦哲仁波切: “为什么我丈夫创巴仁波切行为举止惊世骇俗,荒诞怪异,但您和大宝法王却看上去那么正常?” 顶果仁波切回答说 :“因为我们都是装的。” </p><p class="ql-block">与妻子,英国姑娘戴安娜。戴安娜后著有《 Dragon Thunder: My Life with Ch?gyam Trungpa》一书,回忆两人间的历程</p><p class="ql-block">禅修并非为了追求迷醉、精神上的幸福或宁静,也不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是为了创造一个空间,使我们得以在其中显露并解除我们神经质的游戏、自欺,以及隐藏的恐惧与希望。</p><p class="ql-block">玛尔巴(米拉热巴大师的老师)只是平常人,做着生活琐事,他从没想要做不寻常人。动怒时就打人;直来直往说做就做,从不拐弯抹角虚伪矫饰。宗教狂就不同,他们老想要合乎某一理想典范,企图赢得人心,方法是表现得非常热烈和激昂,好像他们是纯净、纯善。但我认为,企图证明自己善良,就表示内心有所恐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