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老街、深深的车辙、汉时的古桥、宋代的古井、明清的建筑,昔日的繁华依然历历在目。<br> 三面环水、超然独处、古朴宁静、萧然世外,原生态的生活依旧活色生香。<br> 这就是位于南京高淳区东北部的漆桥古村落,她有着“金陵第一古村落”的历史美誉,也有着“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新的时代定位。尽管她离繁华的南京不到一百公里,离禄口机场仅40公里,但依旧是古朴的村容村貌、恬静的田园乡村。 穿过村头的“南陵关”城楼,走进漆桥古村,便步入了500米长的漆桥老街。<br> 青石板路中间深深的车辙,是当年川流不息的独轮车推出来的印辙;两侧古旧的砖木商铺,门板和墙上保留着多年风雨侵蚀的痕迹;外挑的屋檐和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纹饰;青砖黛瓦和落花格窗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巷边遗存的古井古碑和砖雕石刻折射出历史的风华;房屋的面墙上仍保留着砖砌对称的通风窗,窗内映射着原住民的生活。青石路面一线天,小巷深处有人家。沿驿道延伸的主街道和两旁的小巷,呈鱼骨形格局保存完好,每隔几幢建筑就留有临水通道的小巷,巷中辟门,通向水边。 古街原汁原味,意境古朴幽雅。漫步其间,历史悠久的餐饮店、茶楼、图书店仍在营业,竹篾店卖着各类农具和箩筐,豆腐作坊散发出豆汁的清香,铁匠铺里传来叮当的铁锤声,卖米酒的大嫂呼唤着客人尝尝米酒,村头的老人喝茶聊天晒着太阳。 漆桥古村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商贸古镇。据高淳县志记载,漆桥古镇就位于漆桥村,始建于西汉。西汉晚期,丞相平当为避王莽之乱,弃官携全家南迁于此,见此地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便决定长期定居。 <p class="ql-block"> 漆桥古村,因一座木桥而得名。这里汉代以前称南陵,所以,进村的城门楼称为“南陵关”。为便利南北交通,当年,丞相平当在河流上搭了一座木桥。为防止木桥腐朽便将桥涂了一层红漆。漆在古时候是一种名贵的原材料,当地人把这座木桥称之为“漆桥”,村庄、河道均因漆桥得名。木桥于1953年拆除,改建为一座三孔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 漆桥曾是苏南与皖南的交通要道,穿村而过的“古宁驿道”曾经热闹繁华。自南宋晚期起,它就是著名的集市,在明朝嘉靖年间达到鼎盛,一时际商贾云集、市井繁荣,舟楫往来不断,“两溪夹一街,巷道连水埠;临水有人家,桥头立商铺”是她曾经的真实写照,老街青石板上那深深的车辙则是她的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 漆桥还是孔子后裔的居住地之一,村里居民大都姓孔。据《孔氏宗谱》和《民国高淳县志》记载,漆桥村落及周边居住了3万多名孔子后裔,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江南孔氏家族聚居村落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孔子的第54世孙孔文昱从北方迁居漆桥,700多年繁衍至今已达30多代。位于漆桥街中心的孔氏宗祠规模庞大,曾是高淳四大宗祠之一,有72间屋宇象征孔门72贤人,但在抗战期间焚毁。现存堂内有孔子直立铜像,还有“忧道不忧贫”的祖训条格。孔氏家族“崇儒重道,重义轻利”的家风对漆桥古镇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当地淳朴重义的民风。</p><p class="ql-block"> 悠久的历史,灵秀的山水,让漆桥古村淳朴中尽显儒雅,不大的村落灵动秀气。</p><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文图</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1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