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仿佛总是与战争紧密相连。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战火洗礼: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长达四年的波黑内战。</p> <p class="ql-block">波黑内战30年后的今天,这座命运多舛城市已经从战争废墟中走出,展现出深沉朴实又神秘的一面。</p><p class="ql-block">尽管战争的痕迹仍然可见,但城市居民的生活已经恢复了平静,这里的人们似乎更加珍惜和平,尽享着岁月静好的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是山谷间的城市,层层叠叠的房屋依山而建。浅浅的米利亚茨河穿城而过,北岸是老城,南岸是新城,整座城市的重心在河的北岸。</p> <p class="ql-block">举目远眺,远山,楼阁与高高耸立的宣礼塔勾勒出萨拉热窝美妙的天际线。</p><p class="ql-block">错落起伏的山脉,蜿蜒流淌的河流,人类和自然演绎的风华岁月,在这里和谐延续。</p> <p class="ql-block">【运气最差的首都】</p><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作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首都,确实堪称世界上运气最差的首都。这座仅有140平方公里的城市,却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洗礼。</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一战"的导火索,因费迪南大公在此遇刺,引发了全球性的冲突。在“二战”时期,萨拉热窝又成为了世界上遭受轰炸损毁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而到了波黑战争期间,又再次让这座城市陷入了战火之中。这些历史事件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经多次战争洗礼,萨拉热窝遍体鳞伤。以至于许多以它为背景的文学作品,都沉浸在战争所带来的悲伤与苦难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今硝烟已熄,城市仍在不断重建和复兴中。当游客踏入这片热土,不仅能领略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迹,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深重创伤。</span></p> <p class="ql-block">漫步河畔,欧洲大陆上最早投入使用的有轨电车一趟趟驶过,伴随着嘎吱嘎吱的声响,由远处缓缓靠近,又渐渐消逝至远方,如此循环往复……</p> <p class="ql-block">岸边那座漂亮的摩尔式建筑,是老市政厅,建于1896年,最初是由奥匈哈布斯堡王朝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近前可以看到桥上的反战标语。反复警醒着世人,加沙所经历的灾难始终在持续中.....</p> <p class="ql-block">【拉丁桥】</p><p class="ql-block">沿着米利亚茨河继续前行,不一会就来到了那座小巧隽秀的拉丁桥。拉丁桥修建于1798~1799年,这里原本是米利亚茨河畔众多桥梁中,最不起眼的一座,却生生因为轰动世界的“拉丁桥畔的枪声”(又称:萨拉热窝事件)而震惊世界。</p> <p class="ql-block">这个街角正对着拉丁桥,是“一战导火索”事件的发生地。原本位于桥头的咖啡馆现已改造成了博物馆。博物馆的外墙上,通过橱窗里的图片展示了费迪南大公夫妇遇刺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一声枪响”让籍籍无名石拱桥和桥下的街角成为世界的焦点。</p> <p class="ql-block">人行道上的这块石头,标出了塞族青年刺杀时的位置。普林西普当时19岁,未达到判处死刑的年龄,被判20年徒刑,几年后因肺结核死于狱中。</p> <p class="ql-block">【“一战”导火索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王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访问萨拉热窝,牵手走出市政厅,当他们乘坐的敞篷车经过拉丁桥拐弯减速时,19岁的塞尔维亚热血青年普林西普从桥头咖啡馆冲出,开枪打死了王储夫妇。这一刺杀事件,成为了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p><p class="ql-block">于是,奥地利便向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维亚同盟国俄罗斯随即向奥地利宣战,接着德国向俄罗斯宣战,法国向德国宣战。</p><p class="ql-block">这一系列事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看似有些儿戏的欧洲列强,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卷入战争的漩涡。</p> <p class="ql-block">行刺者普林西普,是波黑的塞尔维亚人,学生时期加入了一些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组织,认为波黑地区应该和塞尔维亚合并,而不是接受异族的统治。</p><p class="ql-block">他在塞尔维亚被视为民族英雄,但在波黑却被认为是个被洗脑的极端青年。</p> <p class="ql-block">前南斯拉夫把普林西普称为爱国者,这座桥也被称为普林西普桥。当时曾经在桥头建有一座普林西普塔。用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然而,时代更迭,当年的“普林西普塔”虽然早已被拆除,但曾经的普林西普塔”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被复刻到了桥畔的玻璃框上,依然安放在当年所在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如今,修缮一新的拉丁桥依旧连接着城市的过往和未来。偶有市民匆匆而过,空中时而飞过几只鸽子,路旁的有轨电车缓缓驶过.....时间终于冲淡了一切。</p> <p class="ql-block">【重游萨拉热窝】</p><p class="ql-block">话说,这是我第二次来萨拉热窝了,上一次是2018年盛夏,匆匆6年,时光如梭啊!我脑海里的“萨拉热窝”是与前南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密不可分的。的确,曾经的萨拉热窝是几代中国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再次来到萨拉热窝,城市依旧,建筑如初,络绎不绝的游客扔在不断地更迭着。上一次主要带着浓浓的怀旧感,寻访这座充满悲情和忧郁的城市。然而,此次却不同,更多是走马观花式地打卡,漫不经心的游荡。少了些沉重,多了些情怀。</p> <p class="ql-block">还是在8月,天还是那么地蓝,人还是那么多,唯有米利亚茨河河水变得清澈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曾经充满异域风情的小餐厅依然还在营业中,不知老板是否还是那位热情好客的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建于16世纪的钟楼,依然屹立在那里,每每看到这座塔楼,就想起《瓦》剧中瓦尔特枪战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作为南斯拉夫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二战期间,游击队员与德军之间斗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萨拉热窝并不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在那娱乐匮乏的年代,电影《瓦》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瓦尔特更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p> 【巴尔干的“耶路撒冷”】<br>历史上,萨拉热窝曾经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统治。因此,罗马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承载着人们各自的信仰。迥异于欧洲其他传统城市,萨拉热窝一直以多种传统宗教并存闻名。而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br>......<br>安德里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描述十分有趣:“在夜晚的萨拉热窝,天主教大教堂的钟声坚定而洪亮地敲响了两点,一分钟之后你会听见东正教堂的钟,再过一会儿贝格清真寺的钟敲响了十一下。犹太人没有报时的钟声,只有上帝才知道他们那里究竟是几点钟” <p class="ql-block">这座建于16世纪的贝格清真寺,是波黑最具历史意义的清真寺,也是巴尔干半岛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奥斯曼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座钟楼吗?那座瓦尔特狙击德军的钟楼。那座瓦尔特顺着绳子往下滑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瓦尔特”钟楼历险记】</p><p class="ql-block">扮演瓦尔特的演员曾拍过300多部电影,后来有人采访他问起《瓦》,他甚至印象不深了。却还记得当时自己差点被烧死,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原来有一个镜头是瓦尔特从30多米的教堂顶上顺着绳子下来。当年居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也只是上边有人拽下边有人勒而已,他亲自徒手攀爬,那天天很热,爬至一半时,兜里的一小酒瓶盖挤开了,酒洒了一身,绳子摩擦起火,胸口一下烧着了。</p><p class="ql-block">他是背对着镜头,那么高,自己喊不出声。导演也看不见,还让他“往上去,往上去”!只能带着火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顶上把火扑灭,他说,当时要是再晚一点就.....惊出一身汗哇!</p> <p class="ql-block">贝格清真寺于1531年建成。它是目前整个波黑最大、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与伊斯兰宗教中心。寺中有陵墓,波斯尼亚历史上多位伟大人物长眠于此。</p> 这里是钟表店老板谢德牺牲的地方。在德国鬼子的机枪扫射下,谢德缓缓跪地而亡的画面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p class="ql-block">绝大多数清真寺都允许游客参观,但要将鞋脱在外边,个别的需要买门票。</p><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宣礼塔上都有大喇叭,每天五次定时响起那种似唱似说的祈祷声。每当这时,许多穆斯林或站或跑到寺外门廊处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瓦》剧中,谢德就是在净手池向接头特务宣判死刑的。</p> <div>还记得那一堆绿色圆顶吗?瓦尔特和游记队员曾在上面跑来跑去,与德军周旋混战的场景历历在目呀!</div> <p class="ql-block">还记得德军追赶游击队来到铜匠街,那些老师傅使劲敲打着手中的铜器,掩护他们撤退的场景吗?</p> <p class="ql-block">建于15世纪的铜匠街,是萨拉热窝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现在仍保留着500年前的面貌。</p> 充满质感的铜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属的光泽。 <p class="ql-block">工匠们仍然沿用着传统方法,一丝不苟地用手工制作着各类伊斯兰传统工艺品。</p> 这里就是电影中德国鬼子追赶游击队员来到的铜匠街,瓦尔特机敏地穿梭于铜匠街中,在老铜匠们叮咚叮咚敲打铜具的声音中顺利脱身。与此同时也将《瓦》剧推向影片中的高潮中..... <p class="ql-block">据说,现在小店的老板是电影中铁匠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铜盘前的老照片是老板的爷爷,电影中展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真实的瓦尔特和那些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大有人在。</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是座美丽的山城,房屋依山而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那么美。城中心有个小广场,广场四周店铺林立,各种咖啡馆餐馆,售卖着土耳其风味的糕点以及水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错落有致各具特色,但共同之处都是低矮,暗红色的砖瓦,深色门面,米白色的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波斯尼亚风与土耳其风的完美结合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涂满色彩的老式电车来来去去。咯噔咯噔守护着这座古城,见证曾经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等红绿灯中,不忘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的地标-塞比利】</p><p class="ql-block">老城中心的塞比利Sebilj是萨拉热窝的地标。始建于1753年的塞比利其实是一座奥斯曼风格的木质喷泉。</p><p class="ql-block">广场边上有很多咖啡厅,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不妨在这里喝咖啡、喂鸽子、看看巴尔干半岛的帅哥美女们。</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人来人往,大部分游客都会学着本地人的样子,喝上一口甘甜的清泉,然后坐下来发发呆,看着喂鸽子的孩子们在鸽群中奔跑嬉戏。</p> 赛比利(Sebilj)喷泉,一种奥斯曼风格的木制喷泉,萨拉热窝的地标之一,位于老城区芭莎随亚广场。这里是老城区最繁华的中心。 <p class="ql-block">芭莎随亚广场最有趣的就是飞来飞去追着人跑的鸽子。</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姑娘喂鸽子的神情非常生动有趣。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童真和可爱,让人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p><p class="ql-block">当她追逐鸽子时,一下吐舌头,一下噘着小嘴巴,一下嘬嘬腮,一下眉头紧锁,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让人想起了自己童年的欢乐时光。</p> 如今的喷泉广场上,游人如织,鸽子飞来飞去,让我感到岁月是如此静好。 <p class="ql-block">小鸽子被喂得胖嘟嘟的,每当鸽群腾空飞起的瞬间,便是摄影爱好者按下快门的最好时刻。</p> <p class="ql-block">直到太阳渐渐隐入大地,晚霞映照的广场依然很美。</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还是一座文化与宗教的交汇之地。在这座有着欧洲“耶路撒冷”美誉的城市里,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穆族人,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犹太教,多民族,多宗教在这里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从正午走到黄昏。</p> <p class="ql-block">齁儿甜的土耳其特色手工小点心。</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区老街上很多奥斯曼风格的房子,现在是各色的咖啡馆。咖啡当然是那种酸酸的土耳其特色咖啡。</p> 萨拉热窝文化交汇点——往西:基督教文明;往东:伊斯兰文明——不枉“欧洲的耶路撒冷”之名。 <p class="ql-block">黄昏轻抚,小镇犹未全然沉浸于路灯的温柔拥抱,一幢幢小屋于朦胧巷弄间错落有致,自然地勾勒出一幅幅幽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人们齐聚鸽子广场,静待落日晚霞。</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大国或强国统治和影响的结果。清真寺和教堂不仅展示了各种宗教文化,更折射出穿越历史的那些大国的影子。</p><p class="ql-block">是大国将自身承载的文明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萨拉热窝。不同信仰与价值观的碰撞,以及那些暗流涌动的力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萨拉热窝,乃至波黑及整个巴尔干地区。</p> 美女如云 此时的萨拉热窝<br>空气未“颤抖”,天空未“燃烧”,<br>是啊,该来的终于来了! 萨拉热窝,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