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太清宫,又名“下清宫”,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崂山道教祖庭,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p> <p class="ql-block">清宫又称下清宫,位于崂山东南蟠桃峰下、崂山湾畔。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道场于此。之后几乎每朝每代都进行过修茸,至今仍保留着宋代建筑的典型风格。可以说,太清宫是崂山景区中展现道教文化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四柱三门式”的大牌坊。柱子上雕刻着盘旋而上的巨龙,石座底部清晰可见蝙蝠、如意、寿字的图案,寓意为“福禄寿”,牌坊阳面顶部写着“崂山太清宫”几个大字,背阴面则写着“阆苑圣德”四个大字。以此为界,道家远离尘世,踏进山门,整个身心也随之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整个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庙宇主体分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大部分,另有关岳祠和东西客堂、坤道院等附属设施,共有房间150多间。同时,此处也是整个崂山古树名木分布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宫中奇花异卉,四时不绝。耐冬花开,红艳如火。汉柏、唐榆、宋银杏均历经风霜,至今仍柯干嵯峨,蓊郁葱翠。凌霄花盘绕汉柏而上,蜿蜒如龙蛇,名曰“古柏盘龙”。</p> <p class="ql-block">踏入崂山太清宫的那一刻,城市的喧嚣瞬间被抛诸脑后,仿佛步入了一个被岁月尘封的仙境,历史与自然交织出的独特魅力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由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创建,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内的建筑布局严谨,三清殿、三皇殿、三官殿等殿堂错落有致。三清殿作为主殿,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神像,他们神态庄严,目光深邃,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总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分三院,各立山门,东为三官殿,中为三清殿,西为玉皇殿 。</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太清宫的庭院中,随处可见的古树名木,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从三官殿西门出来,门旁有一方大石,上刻“逢仙桥”三个大字,相传是刘若拙遇踏雪无痕神仙之地,旁边还有宋太祖赵匡胤召见并敕封刘若拙为“华盖真人”的记事石刻。</p> <p class="ql-block">国家一级古树,高约19米,树干直径约2米,树枝虬曲盘旋,是长寿和好运的象征 。</p> <p class="ql-block">全真七子坐像。</p> <p class="ql-block">孔子问礼于老子塑像,维妙维肖,十分传神。</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北院有石阶通向老君峰,远远望去,有一尊高大的老子铜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圣像依据画圣吴道子所绘老子而铸,天庭饱满,两眼深邃,须髯飘逸,身披道袍,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意为开天辟地、惟道独尊,是世界上最大的老子铜像。</p> <p class="ql-block">侧柏凌霄</p><p class="ql-block">巍然耸立的古柏,高达25米,树围5米多粗,曾遭雷火,死而复生,仍遒劲苍翠,抚云摩天。令人惊奇的是,苍翠的树叶间点缀着朵朵橙红色的喇叭花。仔细一看,原来从树缝里钻出一棵碗口粗的凌霄,像条蟠龙攀缘而上直达树梢,缠满树冠,使汉柏满头戴花,这一奇观被称为“汉柏凌霄”。</p> <p class="ql-block">神水泉,泉水汩汩而出,流到前面的一个池子里,水质清澈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是天然崂山矿泉水,原是道士们的饮用水源。旱不涸、涝不溢,为崂山四大名泉之一。</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在《聊斋志异》中还有一段关于太清宫的描写,就是“道士穿墙”的故事。就是现存着这堵墙。</p> <p class="ql-block">三皇殿前有株高大的山茶,高约7米,树围1米有余,树冠如同一只巨大的绿伞,遮盖了大半个庭院。油光闪亮的绿叶之间,一朵朵璀璨夺目的山茶花,灿烂吐霞,浮翠流丹,清香飘溢。树下立一石碑,写着“绛雪”。</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之行,不仅领略到了自然风光的秀丽,更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崂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9月12日拍摄于山东青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