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琼诗词赏析/潘茂增

湘彬

<p class="ql-block"> 潘茂增,1948年10月4日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毕业于内蒙古党校)。1968年插队落户于丰镇九龙湾公社河畔生产队;1970年6月抽调到丰镇乌兰牧骑工作;1973年底从政,先后供职于丰镇县委、人大常委会、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局,丰镇市新城区、审计局。退休以后创作了五十多篇记实性散文,大部分文章均在网络平台和报刊登载,其中散文《母亲的腊月》《八月十五月儿圆》和《古镇钟表匠》被著名作家郝秀琴分别收编在她编著的《情系隆盛庄》和《百年工匠》之中,《别了,家乡的小河》获首届“薛刚山”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暮秋北山公园看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贾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中颜老色残存,任唤低头羞对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试问因何情怯怯?莫提曾占一方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残花诉秋语,岁月叹流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贾琼《暮秋北山公园看花》赏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潘茂增</b></p><p class="ql-block"> 在诗歌的广袤天地里,总有一些作品宛如隐匿在时光深处的珍珠,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去珍视。贾琼的《暮秋北山公园看花》便是这样一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明珠。它以简洁而深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暮秋残花图,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犹如一泓清泉,缓缓流淌进读者的心田,引发无尽的共鸣与思索。</p><p class="ql-block"><b>一、情境交融,营造深沉意境</b></p><p class="ql-block"> 当暮秋的凉风拂过北山公园,万物都被染上了一层岁月的沧桑。贾琼笔下的这首诗,开篇便将我们带入了这样一个特定的时空情境。诗中的主角——那朵暮秋之花,在风中瑟瑟而立,它不再是春日里娇艳欲滴、肆意绽放的模样。诗人通过对花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且略带感伤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呈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时光匆匆流逝、生命兴衰交替的无限感慨。在这看似简单的场景中,花与秋景相互映衬,共同诉说着生命的故事,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二、字句雕琢,尽显诗意匠心</b></p><p class="ql-block"> 1. “风中颜老色残存”:此句堪称神来之笔,诗人运用拟人这一精妙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者。“颜老”二字,生动地描绘出花朵在时光的磨砺下,失去了往日的青春容颜,变得憔悴而衰老。而“色残存”则进一步细腻地刻画了花的颜色,不再是曾经的鲜艳夺目,仅仅残留着些许往昔的色彩,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这短短七个字,便将暮秋残花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让我们不禁为这朵花的命运而叹息。</p><p class="ql-block"> 2. “任唤低头羞对人”:诗人继续赋予花人的情感和动作,让花仿佛拥有了独立的意识。无论外界如何呼唤,它都只是默默地“低头”,宛如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满怀羞愧,不敢直面他人。这种“羞”的情感表达,不仅仅强化了花的衰败之感,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花对自身现状的无奈与自卑。它曾经或许是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如今却只能在暮秋的寒风中独自面对自己的凋零,这种强烈的反差,从侧面深刻地反映出生命由盛转衰的落寞,让读者不禁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 3. “试问因何情怯怯”:在诗的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发出了疑问。“情怯怯”三个字,将花的神情描绘得惟妙惟肖,仿佛我们能亲眼看到那朵花胆怯、怯懦的模样。这一问,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好奇。我们不禁想要探寻,这朵花为何会如此这般?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一巧妙的设问,成功地将诗意进一步推进,为末句的揭晓埋下了伏笔,让读者的阅读兴趣愈发浓厚。</p><p class="ql-block"> 4. “莫提曾占一方春”:末句给出了答案,原来花之所以“情怯怯”,是因为它有着一段辉煌的过去——曾经在春天里占据一方天地,绽放出耀眼的光彩。然而,如今时过境迁,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眼前的衰败与凋零。“莫提”二字,饱含着无尽的感慨与悲哀,仿佛是花在回忆往事时发出的一声沉重叹息。这一声叹息,不仅仅是花的,更是诗人的,也是每一个读者内心深处对时光无情、繁华易逝的无奈喟叹。同时,我们也不禁思考,诗人是否借这朵花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起伏的感悟,亦或是对世间万物兴衰无常的一种深刻洞察。</p><p class="ql-block"><b>三、艺术生辉,凸显诗歌魅力</b></p><p class="ql-block"> 1. 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在整首诗中,拟人手法贯穿始终,成为了诗歌的一大亮点。诗人将花完全拟人化,赋予它人的容颜衰老、羞愧、胆怯等丰富的情感和动作。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物象,而是成为了一个具有生命、有情感的个体。我们仿佛能够走进花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它的喜怒哀乐。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花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跃然纸上,更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花所承载的情感内涵,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与诗人和诗中的花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 2. 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诗中通过花在春天的繁盛与暮秋的衰败进行鲜明的对比,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春天里,花“曾占一方春”,那是生命的蓬勃与辉煌;而暮秋时,却“颜老色残存”“低头羞对人”,尽显生命的衰败与落寞。这种强烈的反差,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时光对生命的巨大影响。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短暂,繁华易逝,一切都在时光的长河中不断变迁。通过这种对比,诗歌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时间的深入思考。我们在感慨花的命运的同时,也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贾琼的《暮秋北山公园看花》,无疑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的佳作。它以暮秋之花为载体,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与对比艺术,将诗人对时光、生命的感悟融入到每一个字句之中。从残花的衰败之态,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起伏;从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凋零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朵花的赞美或哀叹,更是对世间万物生命历程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它如同一颗思想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种下了对生命敬畏、对时光珍惜的意识。让我们在往后的日子里,无论是面对生活的灿烂阳光还是风雨阴霾,都能想起这朵暮秋之花,从中汲取力量,以更加从容、坚定的姿态走过生命的每一段旅程,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独特而深刻的印记,让生命在岁月的流转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观枫叶(通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贾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愈被霜欺色愈鲜,深情足抵晚秋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旋雁队刚离去, 渗血相思已满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霜华映枫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观枫叶》诗意品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诗评:潘茂增</b></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诗词的广袤天地里,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心灵的映照,是情感与意象交织的璀璨星辰。内蒙诗词学会副会长贾琼的《观枫叶》(通韵),恰似一颗独特的星星,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在诗的夜空中熠熠生辉。当我们轻轻走进这首诗,就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枫叶染红的世界,那里有霜寒与艳丽的碰撞,有自然与情思的交融。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天地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关于枫叶的绝美画卷,也倾诉着一段深沉而动人的情愫 。</p><p class="ql-block"> 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赏析这首佳作。</p><p class="ql-block"><b>一、整体意境与情感基调</b></p><p class="ql-block"> 这首《观枫叶》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深情的晚秋画面。诗中围绕枫叶展开,借景抒情,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之景紧密相连 ,情感基调浓郁且深沉,既有对枫叶坚韧之美的赞美,又蕴含着丝丝缕缕的相思愁绪。</p><p class="ql-block"><b>二、诗句赏析</b></p><p class="ql-block"> 1. “愈被霜欺色愈鲜”:此句开篇便展现出枫叶独特的气质。一个“欺”字将霜拟人化,赋予其欺压的姿态,而枫叶却在这欺凌之下愈发鲜艳。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枫叶顽强的生命力,也暗示了一种在困境中不屈、愈发绽放光彩的精神。这让读者不禁联想到那些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守自我、努力发光发热的人或事物,为全诗奠定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p><p class="ql-block"> 2. “深情足抵晚秋寒”:诗人由枫叶的外在色彩深入到其内在情感层面。“深情”一词赋予枫叶以人的情感特质,仿佛枫叶有着深厚的情感,足以抵御晚秋的寒冷。这里的“寒”既指自然天气的寒冷,也可理解为一种心境上的凄凉或孤独。而枫叶的“深情”却能与之抗衡,体现出一种温暖而强大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枫叶所蕴含的这种情感力量的高度赞赏。</p><p class="ql-block"> 3. “盘旋雁队刚离去”:此句为全诗增添了动态感和画面感。“盘旋”一词生动地描绘出雁队离去时的姿态,它们在天空中盘旋,逐渐远去,给人一种寂寥、空旷的感觉。雁队的离去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逝,同时也暗示着一种离别与思念的氛围,为下一句“渗血相思已满山”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 。</p><p class="ql-block"> 4. “渗血相思已满山”: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渗血”一词极为形象且富有冲击力,将相思之情具象化,仿佛这种情感如同鲜血一般,渗透在满山的枫叶之中。“满山”则强调了相思之情的浓烈与广泛,如同枫叶遍布山野一般,无处不在。这里的“相思”可以是诗人对某个人的思念,也可以是对某种情感、某种经历的眷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p><p class="ql-block"><b> 三、艺术特色</b></p><p class="ql-block"> 1. 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如“子霜欺”“深情”等,将子霜和枫叶赋予人的行为和情感,使自然景物变得生动鲜活,拉近了读者与诗歌的距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2. 色彩与情感的交融:诗中以枫叶鲜艳的色彩为切入点,将色彩与情感紧密结合。枫叶的红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象征着热烈的情感和相思,让读者在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p><p class="ql-block"> 3. 动静结合:“盘旋雁队刚离去”的动态描写与枫叶满山的静态画面相互映衬,动静结合,使诗歌的画面更加丰富立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p><p class="ql-block"><b>四、总体评价</b></p><p class="ql-block"> 贾琼的这首《观枫叶》(通韵)是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枫叶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悟,巧妙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有对情感的深刻挖掘,引发读者对生命、情感等诸多方面的思考。无论是从语言的锤炼、意境的营造还是情感的表达来看,这首诗都展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赏的佳作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冬至夜感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贾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诵诗章星对话,安于长夜静听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置身至暗无须丧,红日东升总有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冬至夜感题中的坚韧与希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评贾琼女士诗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潘茂增</b></p><p class="ql-block"> 这首《冬至夜感题》是内蒙诗词学会副会长贾琼女士所作,它体现了作者在冬至夜晚的深刻感悟与积极态度,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p><p class="ql-block"> 首句“风诵诗章星对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赋予诵读诗章的能力,与星星仿佛在进行对话,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氛围。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宇宙的敬畏。</p><p class="ql-block">次句“安于长夜静听之”,承接首句,表达了诗人在长夜中安然静听风与星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种安于现状、静观其变的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从容。</p><p class="ql-block"> 第三句“置身至暗无须丧”,诗人以“至暗”来形容当前的处境,但随即用“无须丧”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不丧失希望的精神风貌。它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相信困难终将过去。</p><p class="ql-block"> 末句“红日东升总有时”,以红日东升的必然现象,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终将到来。这句诗不仅与前文的“至暗”形成鲜明对比,也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只要保持信念,总会有迎来曙光的时候。</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贾琼女士的这首诗以冬至夜晚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贾琼:中学教师,兼任内蒙古诗词学会副会长、网站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