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三,和儿子去逛街。我说特别想买一本日历,就是放在桌子上或者挂在墙上,每天翻一页的那种。</p><p class="ql-block">我俩在街上逛了大半天,看到喜庆的财神挂历、豪华的电子万年历,但就是没看见那种比32开还小一圈儿的、大约有一寸厚的确实有点落后的日历。</p><p class="ql-block">儿子觉得我非常没必要买一本那样的日历。</p><p class="ql-block">如果要说看日期,真是没必要历。生活中,到处都是对日期的提示。可是,那些高科技的日历看来后,总是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手机屏幕一亮,显示“2024年12月31”,你心头一紧,天呐又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都干啥了?发了半天呆,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感叹时光太匆匆,于是心里一阵怅然。手机上的日历随时随地都可以看,也就是看看,留不下什么感受和记忆。还有就是那些单位大门上的电子日历,出来进去一连串滚动的数字看似是在提醒你时间,但是总是给人一种被监控的感觉:你是在某年某月某日几点几分进入某单位,又是在几点几分离开。对于工作在学校里的人,还有一种特别的日期提示,那就是“期中、期末、中考、高考倒计时”,在教学楼的大厅里、班级门口的电子班牌上、班级的前后黑板上甚至是孩子们的书桌上,都有这样的倒计时提示,看到这一类时间提示,心里就慌慌张张的。日子好像要追赶着过,让师生们为了一场考试而心急火燎、步履匆匆。当回首走过的日子,似乎又没有特别的地方,一年一年就是这样在眨眼和弹指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发现越方便、越现代化的日历越给人压迫感,让人时常觉得如果稍微放慢一点速度,都赶不上人类进化的脚步了。但是,一天翻一页的那种日历就不一样。</p><p class="ql-block">记得我小时候,每天清晨就会在睡得迷迷糊糊中听见爷爷在报日子:“腊月初三了,数上三九了。三九四九,揠门叫狗。”“九月初三,今儿个霜降。”“十一月十五啦,再过十来天能杀猪了”“三狗子家二小子是初六娶媳妇哇。乃就是后天”……那时候每一个日子都是在爷爷不紧不慢的日期提示中开始的。这样的节奏,人是不会慌乱的,反而是对这一天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年幼的我就会想,三九第一天和其它的天有什么不同、霜降大概就是要下霜了,至于杀猪的日子更是充满了欢乐的期待……那些被爷爷一边翻日历一边报出来的日子,似乎每一天都有盼头、有所希冀。</p><p class="ql-block">尽管日子过去了,但是日历不会撕掉,开始下一个日子前,爷爷就把上一天的那一页翻上去,用夹子夹在那些已经过去了的日子里。等到一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便用一本崭新的替代了那一本旧的。新日历挂在墙上的时候,心里更是充实,一家人又拥有了厚厚的一沓日子,可以去劳动、去创造、去热爱……多么丰盈!至于从墙上拿下来的那一本旧日历,蓬蓬松松的,比一年前挂上去的时候厚了好多。随手翻一翻,似乎就看见悠悠往事从眼前一帧一帧略过,于是感慨、感叹、感怀,心里踏踏实实的。</p><p class="ql-block">那一页一页翻过去的日子,给人一种在缓慢的节奏里沐浴光阴的从容与惬意;在那样的日子里,人是静的,美好时常在心里流淌。</p><p class="ql-block">可是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收银员告诉我:即使买了那样的日历,你也没时间每天翻一页。</p><p class="ql-block">真的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