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仙翁庙,又称总圣仙翁庙或纯阳宫,是供奉“仙翁”张果老的神庙。其创建时间可追溯至唐代,现存建筑主要是明清时期的遗物。仙翁庙地处高平市伯方村。仙翁庙的历史,并没有确切的记录始建年代,碑文记载伯方仙翁庙在元皇庆二年(1313年)、明景泰六年(1455年)、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均有重修,如今保存至今的建筑大都是明清时期的遗存。仙翁寺为国保单位,首先这里是中国少有的以供奉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为主题的道教庙宇,其二是正殿内保留着一组中国唯一的唐玄宗泰山封禅图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伯方古村古名叫黑方,早于战国后期就有之。该村古来就有“先有车辋谷,后有伯方村”之说。长平之战后期,秦将白起施计佯败,而又秘密派重兵偷袭车辋谷,断绝赵军粮草,焚毁其战车,把车辋谷和紧依的村子烧为一片焦土,将化为灰烬的村子称为黑方村。本村毕振姬于清顺治八年入阁后,一些所载史料对其又有“方伯”,久而久之,黑方村名就渐变成了伯方村。</p> <p class="ql-block">伯方古村最具文物价值的,就是有“唐玄宗封禅图”的仙翁庙。该庙坐落在村北之高岗,始建年代不详,庙内现存有明成化七年(公元1741年)重修碑记,上刻:“自唐宋至我朝,其庙感应之灵验,不计年矣”。由此推测该庙的创建年代应为唐宋时期,尔后元明清历代曾修葺。</p> <p class="ql-block">山门面宽三间,上下二层。一层为通道,二层为倒座戏台。戏台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六架带前后廊,山门两侧分别有歇山顶钟鼓楼各一座,外侧建有廊房和角楼。</p> <p class="ql-block">登上台基后是山门殿,为一座面宽三间,上下二层的建筑。入口在侧门。山门殿梁架结构为六架带前后廊。</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背后是倒坐戏楼,戏楼对着是乐楼。</p> <p class="ql-block">乐楼</p> <p class="ql-block">乐楼也称玉皇楼,平面呈方形,歇山顶,建在石台基上。</p> <p class="ql-block">过廊与献殿相连,面宽八间,四架梁卷棚顶,向南连至乐楼呈“工”字形,这么长的过廊,在一般庙观中是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过廊连着献殿</p> <p class="ql-block">献殿也称拜殿,紧邻正殿前檐,梁架方向与正殿前檐平行,进三间,面宽八架,为明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正殿檐下有精美的木雕,木雕蟠龙及梁架彩绘很好看。屋顶还有龙、凤、花卉、力士等琉璃装饰。正殿上方悬挂《张果老祠》匾。</p> <p class="ql-block">正殿即仙翁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东西长18.08米,南北宽11.70米6,筒瓦悬山顶,殿顶琉璃脊饰有龙、凤、花卉、力士等,正脊上有明“嘉靖十七年”题记,檐下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栱,前檐柱为方形抹角石柱,柱上架通长大额枋。仙翁庙由于供奉“仙翁”张果老而得名,正殿也称张果老祠。</p> <p class="ql-block">石碑</p><p class="ql-block">明成化七年(1471年)《重修西总圣仙翁庙记》石碑</p><p class="ql-block">碑高23厘米、长78厘米、宽40厘米,圆首长方座,身首一体,通高176厘米、宽76厘米、厚23厘米。碑文记录了仙翁庙地理位置环境以及仙翁张果老感应灵验和村民重修仙翁庙的过程等情况。全文707字,楷体坚书,共21行。碑首用线刻双龙祥云图,中间用减地平剔手法刻“重修西总圣仙翁庙记”9字楷书。碑身周边刻花草图案。碑体中间断裂。碑文记载:“仙翁即世所谓张果老是也,故土人立庙祀焉。”</p> <p class="ql-block">进了正殿,正中端坐着张果老雕像。北面壁画是《道教朝元图》,有张果老出山修道场景,以及骑驴云游天下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仙翁庙正殿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满绘壁画,所绘人物和真人大小相近,是明代作品,共143平方米,出现人物125位。东西两侧的壁画是《唐玄宗泰山封禅图》,西墙壁记述的是唐玄宗到泰山封禅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p><p class="ql-block">唐景龙元年至景龙三年(707年—709年),李隆基兼任潞州别驾,在潞州住过二年半的时间。以后又先后于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唐开元二十年(732年)重返潞州,三次均由东都洛阳沿太行而上,途经高平时曾巡视过长平之战的古战场杀谷。杀谷在伯方村境内,仙翁庙附近。</p> <p class="ql-block">整个壁画以唐玄宗为中心,唐玄宗风度翩翩,面部慈祥,两侧还有辅臣妃嫔簇拥。侍女体态丰腴,文武官员簇拥相随,整组壁画充满着盛唐风韵。</p> <p class="ql-block">正中央张果老背后的北面壁画是《道教的朝元图》,是张果老出山修道和骑驴云游天下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东墙壁记述的是唐玄宗从泰山封禅归来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唐明皇李隆基曾在上党任潞州别驾,对张果老极为崇拜。公元709年登基后,他曾三次封禅途经上党潞州、泽州二州,路过高平。因此,仙翁庙的创修者将唐玄宗与该庙紧密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组壁画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处反映皇帝封禅内容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仙翁殿是仙翁庙的主殿,内供奉着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神像。大殿建筑风格典型,为元代建筑风格,无柱设计,梁坊简洁规整。</p> <p class="ql-block">由于庙史久远,壁画的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它们是宋、元时期临摹的唐代壁画,还是唐以后的名师所作,仍有待专家考证。但无论如何,仙翁庙壁画中的唐玄宗封禅图已成为我国罕见的一处国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主殿的两厢为三教殿和双忠殿</p> <p class="ql-block">双忠殿</p> <p class="ql-block">三教殿</p> <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仙翁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春节临近,村子中的花灯已经扎好。</p> <p class="ql-block">在仙翁寺东面为方伯祖师閣,是该村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建于明代,整体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三官庙位于东侧,有山门、耳房、正殿和配殿;机神庙位于西侧,也自成院落;祖师阁则位于中间,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伯方古村历史悠久是清初一代廉吏毕振姬故里。毕振姬是清顺治年间的阁老,他在入阁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修建了这座祖师阁。毕振姬在任期间,为家乡做了许多贡献,因此这座建筑不仅是对他的纪念,也是对他在任期间所做贡献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机神庙、三官庙、祖师閣我们去那天均未开放。</p> <p class="ql-block">在伯方历史上一代廉吏毕振姬出生于1612年,卒于1681年,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毕振姬为官十四载,兴利除弊,清正廉明,体恤民情,敢于碰硬。他认为社会衰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贪吏害民”。因此他不仅在任亲惩贪官污吏,而且自己严于要求,即使后来做了朝廷的二品大员,仍然是一身清贫,瓦灯布被,故被时人戏称为“官僧”。顺治皇帝对其政绩和所为十分赏识,康熙帝御批赞他“爵禄不能动其心,富贵不能改其志,此正情操,绝世楷模”。</p> <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1日,伯方村入选为山西省第三批省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前,方伯村正喜气洋洋迎新春……</p> <p class="ql-block">本集2025.01.10摄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寺庄镇方伯古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