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圈”点评之光合集(四)

雲中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雲中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4138393</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用心去丈量世界之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序)</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曾言:“君子比德于玉。”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恰似君子之德,内敛而深沉。亦有诗云:“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兰之优雅,仙之飘逸,用来形容一个人气质与才华的超凡脱俗,再恰当不过。陈青老师,大抵便是这样一位集君子之德、兰仙之质于一身的人物。</p><p class="ql-block">在当今纷扰的尘世中,众人皆以脚步丈量世界,涉足山川湖海,踏遍异域他乡,留下一串串匆匆的足迹。而陈青老师却独树一帜,她以一颗细腻而炽热的心,去感知、去触摸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她的每一次游学,无论是在国内的广袤大地上探寻历史的脉络,还是在国外的异域风情中领略文化的差异,都不仅仅是身体的旅行,更是一场心灵的深度漫游。</p> <p class="ql-block">她用心去聆听每一处山水的低语,感受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脉动;她用心去解读每一座建筑的故事,探寻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沉淀;她用心去体验每一种文化的内涵,理解人类文明的多元与包容。这种用心的丈量,让她的视角独特而深刻,使她笔下的文字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生动地展现出世界的千般姿态、万种风情。</p><p class="ql-block">此次将陈青老师的十篇游记点评汇集成册,这些点评犹如一把把精巧的钥匙,试图打开她文字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走进她的思想深处,去领略她在游学历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每一篇点评,都是对她游记的一次深入剖析,对她文字魅力的一次细致挖掘,对她精神世界的一次虔诚探寻。</p><p class="ql-block">我们期待,通过这个合集,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陈青老师的文字魅力与思想内涵,感受到她用心丈量世界所带来的独特感悟与启示。也希望大家能在这些点评中,找到共鸣,获得启发,一同踏上这场心灵的文化之旅,去发现世界的美好,去探索生命的真谛。让我们翻开这本合集,跟随陈青老师的笔触,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无限精彩吧。</p> 一 <p class="ql-block">陈青老师的《蓝色土耳其》游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其巧妙的叙事、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鲜活的土耳其,是一篇兼具观赏性与思想性的佳作,能让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异国的风采,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向往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在叙事构思上,独树一帜。以“蓝色”作为行文的核心线索,巧妙地将土耳其的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从《蓝色土耳其》的悠扬旋律引入,到对土耳其被赋予“蓝色”之名的独特解读,再到游历过程中与“蓝色”相关的景点串联,如蓝色清真寺、蓝色棉花堡等,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被蓝色笼罩的梦幻国度,极具吸引力。</p><p class="ql-block">内容呈现方面,丰富且详实。对土耳其的历史遗迹,如古罗马赛马场、以弗所古城、特洛伊古城遗址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古老文明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对人文景观,像蓝色清真寺的宗教氛围、“蓝眼睛”的文化寓意等,深入挖掘,展现出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对自然美景,如爱琴海地区的农村风光、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壮丽景色等,生动描绘,尽显土耳其的绮丽风光。历史、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全方位地展现了土耳其作为“文明的摇篮”的丰富内涵。</p><p class="ql-block">语言表达优美且富有诗意。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蓝宝石一样的温泉池里”“山峦青翠,流水潺潺,无花果柑桔和橄榄树满山遍野,红瓦白墙的农舍点缀其间”等语句,将土耳其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那份美好与惬意。同时,引用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以及名人名言,为文章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土耳其深厚的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br></p> 二 <p class="ql-block">这篇莫斯塔尔游记亮点十足。开篇以行程波折起笔,巧妙勾起读者好奇,引出对这座城市的期待。在对莫斯塔尔的描绘中,笔触细腻入微,从古城街道的异域风情、老人的悠然神态,到古桥震撼的建筑之美与厚重历史,再到集市的多元文化碰撞,全方位呈现出城市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文中,历史典故与文化元素信手拈来。古桥建造谜团、诗人的赞誉,增添神秘与浪漫。“水是眼波横”的引用充满诗意,战争遗迹则带来沉重思考,让美景与历史深度交融。</p><p class="ql-block">结尾处,与土耳其游客的互动温馨有爱,彰显出城市的包容。虽游览短暂,作者却精准捕捉到莫斯塔尔的精髓,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历经沧桑却依旧蓬勃的生命力,极具感染力 。</p> 三 <p class="ql-block">陈青老师33的这篇游记亮点颇多,着实精彩。</p><p class="ql-block">在内容上,信息丰富详实。对长白山天池之行的记录细致入微,从行程的起始到结束,每个环节都有生动描述,如美人松苑的独特景致、攀登天池的过程等,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引用古诗、提及传说,增添了游记的深度与内涵。结构上,层次分明。以时间推进为线索,依次展开旅程,从出发前往到抵达各个景点,再到离开,过渡自然,条理清晰,让读者能轻松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览。</p><p class="ql-block">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栩栩如生,“天池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使天池的美跃然纸上。情感表达真挚,将对美景的赞叹与和战友相聚的情谊自然融合,富有感染力,让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作者此次旅行的美好体验。</p> 四 <p class="ql-block">陈青老师的《红色皖南》游记,是一篇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学感染力的佳作。内容上,丰富且详实。以战友一行的皖南之行展开,从天堂寨的刘邓大军雕塑到斑竹园的红色故事,再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串联起众多红色景点。对各景点的历史背景、相关人物事迹介绍详尽,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等,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皖南的红色底蕴。</p><p class="ql-block">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描写天堂寨风景时,“两旁是茂密的森林,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一路上可以观赏到松林小溪瀑布、奇石异峰”,绘景如画;缅怀先烈时,“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斑竹园的人民勇敢地投身革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情感真挚。</p><p class="ql-block">结构清晰,以行程为序,有条不紊地叙述游览过程,使读者能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皖南的红色魅力。同时,游记将自然风光与红色历史紧密结合,既展现了皖南的山川俊美,又突出了其红色精神传承,兼具教育意义与审美价值。</p> 五 <p class="ql-block">此游记,堪称文化探索的典范。作者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将法兴寺的历史底蕴、艺术魅力和宗教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以诗入境,营造出古朴神秘的探秘氛围。随后,通过细腻描绘法兴寺的建筑布局和唐宋三绝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古代建筑与雕塑的精湛技艺。对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及宋塑十二圆觉像的细致刻画,既彰显了作者的专业素养,又流露出对古代艺术的深深敬畏。</p><p class="ql-block">文章融入历史背景和宗教文化,使游记超越表面观赏,引发深层次思考。作者对法兴寺的深入剖析,从建筑风格到文化内涵,无不体现其深刻的文化理解和审美鉴赏力。情感表达真挚到位,对法兴寺的赞美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意溢于言表,使游记更加生动感人。整篇游记以深刻的文化内涵、细腻的观察描述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画卷,堪称一次难得的文化之旅。</p> 六 <p class="ql-block">陈青老师的《雄关漫道真如铁——登明长城》游记,是一篇引人入胜且富有内涵的佳作。</p><p class="ql-block">在内容上,游记详实丰富。作者细致地记录了游览石峡关长城、大营盘明长城和样边长城的全过程,不仅介绍了各段长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还穿插了诸多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如“土木堡之变”“击石燕鸣”等,让读者对明长城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语言表达上,生动且富有感染力。描写长城景色时,“长城尤如一条苍龙腾飞盘旋于绵延起伏山峦之间”“在夏日阴云和夕阳的映衬下,残垣断壁,尽显沧桑”等语句,生动地展现出长城的雄伟与沧桑;引用的诗句恰到好处,增添了文化韵味。</p><p class="ql-block">结构安排合理,以游览顺序为线索,依次叙述不同长城段落,层次清晰,使读者能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长城的魅力。情感真挚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长城的赞叹与敬畏,以及对保护长城这一文化遗产的呼吁,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民族自豪感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p> 七 <p class="ql-block">陈青老师的《古韵同里》,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江南风情藏宝图,带着读者在同里古镇的时光隧道里穿梭,处处都藏着惊喜。</p><p class="ql-block">从创意表达来看,作者将摄影采风与古镇游览双线融合,以摄影发烧友的视角捕捉同里的美,给游记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感。这种别出心裁的切入方式,让读者不仅能看到古镇景色,还能感受到光影变幻下的别样韵味。在场景营造上,作者功力深厚。“白墙圆弓门、马头墙、青石板巷”,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幅古色古香的水墨画;“沿河人家晒着被子,戴老花镜的阿婆在门口勾花毛线袋子”,又瞬间让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温度,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桂花香和新晒被子的阳光味。</p><p class="ql-block">文化传递方面,作者巧妙地将同里的历史文化故事,如退思园的由来、“走三桥”的习俗等,穿插在游览过程中,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又不失典雅,古诗的引用如点睛之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结构上,条理清晰,以游览的先后顺序为脉络,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古镇,探寻其中的古韵。这篇游记,陈青老师用灵动的笔触,将同里古镇的美、韵、情完美融合,是一次令人愉悦且难忘的文化旅行记录。</p> 八 <p class="ql-block">陈青老师的这篇《瞻仰铁托墓园》游记,好似一把精巧的钥匙,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塞尔维亚历史与文化,尤其是铁托时代记忆的大门。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既有对异国文化历史的探寻,又有对国际友谊的赞颂,是一篇兼具知识性与情感性的佳作,能让读者在了解铁托及南斯拉夫历史的同时,感受到中塞两国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span></p><p class="ql-block">从叙事角度看,作者巧妙地将自身的东欧巴尔干半岛之旅与中塞两国的深厚情谊相融合,开篇借总书记来访及两国友谊的描述,自然引出对贝尔格莱德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在叙述瞻仰铁托墓园的过程中,采用空间顺序,从墓园外的小路、铜像,到陵寝内部,再到雕塑园、历史博物馆,有条不紊地带领读者领略各个场景,如同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语言风格平实而真挚,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铁托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塞尔维亚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尊重与喜爱。结尾处再次强调中塞友谊,与开篇呼应,升华了主题,使文章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记,更承载了对国家间友谊的美好祝愿。</span></p><p class="ql-block">内容呈现上,丰富且详实。不仅对铁托墓园的建筑布局、内部陈设进行了细致描绘,如“鲜花环伺的喷泉”“白灰色纹理大理石棺椁”等,还深入挖掘了铁托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和历史贡献,包括他在二战中的领导作用、创建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以及“不结盟”外交政策等,使铁托的形象立体而丰满。</p> 九 <p class="ql-block">陈青老师33的这篇《沙漠胡杨 一梦千年》游记,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的额济纳旗胡杨林之旅。</p><p class="ql-block">从内容上看,十分详实饱满。作者详细记录了从济南出发,历经长途跋涉抵达额济纳旗的全过程,包括途中的换乘、经过的地点等。对胡杨林景区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弱水金沙湾的原始风貌、芨芨草的多种用途、弱水河的柔美、胡杨的坚韧姿态等,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穿插了黑水城遗址的历史故事、怪树林的独特景观,以及额济纳旗胡杨林区各道桥的特色,让读者对整个景区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在结构方面,条理清晰。以行程为线索,依次叙述了各个景点的游览过程,过渡自然流畅。首站弱水金沙湾,接着黑水城遗址、怪树林,再到额济纳旗胡杨林区,层次分明,使读者能轻松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美景。</p><p class="ql-block">语言优美且富有诗意。文中多处引用诗词,如“极目金黄千里秀,自成一景阅沧桑”“晴空万里蓝镶白,胡杨漫秋入人怀”等,增添了文学韵味,也更生动地描绘出胡杨林的壮美景色。对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描述,既展现了胡杨的顽强生命力,又深化了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精神的赞美。</p> 十 <p class="ql-block">陈青老师的《探秘山水之间》,宛如一部精彩绝伦的自驾旅行纪录片,每一帧都满溢着对贵州及沿途风光的热爱与惊喜,带领读者沉浸式领略了山水间的奇妙世界。</p><p class="ql-block">从叙事手法看,作者以自驾行程为脉络,巧妙地将时间、地点与景点串联,像一条灵动的丝线,编织出一幅宏大而细腻的旅行画卷。从济南出发,途经七省市,行驶数千公里,历时20天,这种具体的行程记录,不仅让读者清晰感知旅行的节奏,更增添了真实感与代入感。</p><p class="ql-block">内容上,丰富得令人应接不暇。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极致呈现,如织金洞的宏大奇崛、黄果树大瀑布的磅礴气势、荔波小七孔的秀丽婉约,又有对人文古迹的深度挖掘,如镇远古城的宁静悠远、凤凰古城的钟灵毓秀、梵净山的神秘庄严。同时,还融入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像丹寨古法造纸的传承、西江千户苗寨的风情,以及各地的祭祀仪式、饮酒习俗等,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全面展现了贵州及沿途地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语言表达极具感染力。作者善用优美且精准的文字描绘景色,“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风雨桥上望星空,岁月静好醉苗乡”,寥寥数语,便将苗寨的宁静美好勾勒得栩栩如生。引用的古诗、名人名言,更是为文章增添了文化底蕴,使景色与文化相得益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