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1217 晴</p><p class="ql-block"> 上午9.42分雪国列车准时抵达哈尔滨。与老友乘坐地铁,顺利找到并入住了速8酒店中央大街店。(这个酒店,就是我们这次团队游雪乡所订的酒店。今晚大家就陆陆续续到达这里汇合,明天出发去雪乡。)老友对摄影非常执着,我则喜欢徒步遛街、游览博物馆等。</p><p class="ql-block"> 入住酒店后,他独自外出拍摄喜爱的景点。我则在酒店休息片刻后,👣👣👣徒步去了附近街区转了转,顺便游览了哈尔滨站北广场的——“圣.伊维尔教堂”。</p><p class="ql-block"> 返回酒店吃午饭,顺路买的水果与酸奶。下午游览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博物馆、中央大街等景点。参观完毕博物馆,途径兆麟公园。本想进入游览一下,但由于里面置办冰灯闭园,不得其门而入。返回酒店已经华灯初上,途径中央大街,又拍了几张夜景照片。</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这几天新鲜蔬菜吃的少点,得了口角炎。嘴唇皲裂,有点不得劲!😖😖😖立马吃了个大苹果🍎,两个大橙子🍊🍊,外加牛奶、酸奶。顿时感觉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 圣·伊维尔教堂,简称“伊维尔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今哈尔滨火车站北广场建成后工厂胡同被移除,位于地工街),建于1908年,面积为555.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教堂原为驻哈尔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教堂,折衷主义建筑,砖木结构,设计师为德尼索夫。</p><p class="ql-block"> 在伊维尔教堂西北20米处,保存有建于1924年的教堂附属孤儿院,伊维尔教堂也是哈尔滨市唯一一处保存有附属建筑的历史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伊维尔教堂顶部的五个“洋葱头”圆顶被移除,但建筑本体得以保留,长期被当作仓库使用,后成为哈尔滨市II类保护建筑。</p><p class="ql-block"> 2017年,哈尔滨火车站北广场进行规划改造,建成了以伊维尔教堂为主体,集旅游、休闲和景观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圣·伊维尔教堂得以翻修并成为哈尔滨市又一地标性建筑,展示着哈尔滨的历史风貌和建筑文化。</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的圣·伊维尔教堂,这座建于1908年的历史建筑,曾是俄军镇压义和团和日俄战争的祈祷处。教堂历经百年,现成为哈尔滨的地标之一,展示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与其他教堂相比,圣·伊维尔教堂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一般的教堂顶部只有1个葱头顶,伊维尔教堂却有5个,再加上钟楼上方一个和后面的一个总共有7个洋葱头。</p><p class="ql-block"> 而从它的建筑细节看,仅建筑红砖的体量就要比圣·索菲亚教堂用的要大,由此想见其烧制方法独特;再有,位于教堂外墙上的马赛克镶嵌画,历经数十年,依然完好如初,可见工艺和用料的精湛。</p><p class="ql-block"> 此外,伊维尔教堂的历史价值非同寻常,它不仅是沙俄侵略者镇压哈尔滨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日俄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粉红色的亚斯利孤儿院旧址,位于工厂胡同9号,与圣伊维尔教堂遥遥相望。这座孤儿院初建于20世纪20年代,后在1943年重建,原为圣伊维尔教堂的附属孤儿院。</p><p class="ql-block"> 孤儿院的正门门头由一万七千块马赛克拼贴而成,粉红色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迷人。虽然这里曾是孤儿院,但如今已不再使用,走进其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孤儿们曾经的温暖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 这处建筑就是1924年修建的伊维尔教堂附属孤儿院。</p> <p class="ql-block"> 返回酒店路过“中央大街”,只是在街口拍了几张照片,未做过多停留……。</p> <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其全长1450米,宽21.34米,人行道面积12741平方米,总面积1854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酒店用过午餐后,又徒步去了“圣.索菲亚教堂”。索菲亚教堂距离入住酒店不算太远,也就九百多米吧!👣👣👣</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88号,占地721平方米是哈尔滨市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属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建设,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木结构随军教堂。</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在现址进行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圣·索菲亚教堂建设完成。</p> <p class="ql-block"> 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圣·索菲亚教堂遭到严重破坏,成为哈一百仓库,被层层叠叠的建筑物包围着。</p><p class="ql-block"> 1997年6月,哈尔滨市政府对圣·索菲亚教堂按原设计进行了全面保护性修缮。圣·索菲亚教堂采用希腊十字平面布局,总体形状呈现出一个大致接近正方形的形式。</p><p class="ql-block"> 2007年,圣·索菲亚教堂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