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

旷野流星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0日,一个名为《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在宜昌启幕。</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博物馆及长江流域各地约几十家博物馆提供了大量珍稀文物,让人眼界大开。</p> <p class="ql-block">  这次《长江水文化展》展出地点为三峡工程博物馆内。在饱受长江水文化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对三峡工程有更加明晰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三峡工程博物馆内部装修的宽敞大气。</p> <p class="ql-block">  三峡工程博物馆为这次《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做了精心的布置与安排。</p> <p class="ql-block">  这次《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的展品很多,一个美篇很难面面俱到,只能算是一个概要介绍,希望引起你的关注,希望更多的人来现场观展。</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共分为四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江孕万物。</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期的扬子鳄骨</p><p class="ql-block"> 浙江田螺山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p> <p class="ql-block">  圆銎宽叶倒勾铜茅</p><p class="ql-block"> 青铜时代·齐家文化时期文物(公元前2200~公元前1600)。</p><p class="ql-block"> 西宁市沈那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该铜矛,造型独特,器体宽大,铸造精美。被称为“中国茅王”,闪烁着神秘的威严。</p><p class="ql-block"> 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刻纹陶支脚</p><p class="ql-block"> 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7000~5000)。</p><p class="ql-block"> 浙江田螺山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p><p class="ql-block"> 田螺山遗址,是河姆渡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出土了大量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陶支脚作为河姆渡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器具,最初是为了在火上加热陶器而设计的。而这只刻纹陶支脚,图案特别清晰精美,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玉壁(图片上部文物)</p><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p><p class="ql-block"> 浙江杭州临平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玉壁是良渚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5000年的岁月沉淀。作为中国玉文化中的重要器型,它不仅出现早,而且沿用时间长,蕴含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青瓷舂米俑(青瓷杵臼俑)</p><p class="ql-block"> 三国(吴)时期,</p><p class="ql-block"> 武汉市江夏区流芳镇出土。高19.5厘米,底座13×10厘米,明器。俑首着空顶帽,即以一巾在额际环脑一周束发而成。面容扁平,肥鼻大眼,嘴微张,眉额间印有“白毫相”,上着交领服,跪在瓷板上,板前置一碓体,右手执杵,左手扶钵呈舂物状。俑眉间白毫相的出现,说明此时佛教已经传播至夏口(今武汉)一带。</p><p class="ql-block"> 武汉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  青铜面具及青铜兽面</p><p class="ql-block">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 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瓿</p><p class="ql-block">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 2021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 该青铜瓿器,2024年7月才在三星堆博物馆上新展示,这次能来到宜昌,十分可贵。</p><p class="ql-block"> 该<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铜瓿</span>看起来“肚子”圆鼓鼓,上面布满了云雷纹和卷云纹,最吸睛之处是腹部上方的一圈鱼形纹饰,细腻精致,动感十足。</p><p class="ql-block">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 余健:之前的一、二号坑也出土有瓿,但它是变形和残缺的。这件出土的铜瓿,非常完整。根据纹饰和器型的研究来看,它应该属于三星堆比较早期的器物。目前,对于瓿的功能性,还需要接下来做更多的科学研究。</p> <p class="ql-block">波曲纹鼎和夔纹青铜匜</p><p class="ql-block">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p><p class="ql-block"> 芜湖博物馆藏·精品</p> <p class="ql-block">越王者旨於睗剑</p><p class="ql-block"> 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p><p class="ql-block">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剑主越王者旨於睗,即《史记》记载的越王勾践之子鼫与。在他在位的6年(前464——前459年)中,冶师为他精铸了一批兵器,仅青铜剑目前就有多把发现。</p><p class="ql-block"> 这里展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越王者旨於睗剑</span>”,短茎长身,剑体宽阔,剑脊分明,剑格两面铸有16字的鸟篆体铭文。</p> <p class="ql-block">吴太子诸樊剑</p><p class="ql-block"> 春秋(公园前770~前476年)</p><p class="ql-block"> 1959年淮南蔡家岗赵家孤堆战国墓出土 。</p><p class="ql-block"> 安徽博物院藏品。</p><p class="ql-block"> 诸樊,吴王寿梦之子,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48年为吴王,此剑是诸樊为太子时所作。</p><p class="ql-block"> 剑身有铭文,大意:吴太子诸樊自作用剑,有了这把剑可以大有收获,没有人敢抵御我。我在长江之北,纵横西南。</p> <p class="ql-block">广南羽人船纹铜鼓</p><p class="ql-block"> 西汉</p><p class="ql-block"> 1919年出土。</p><p class="ql-block"> 云南省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鼓面饰太阳纹,分14芒,其外分5晕,饰多种几何图案;鼓胸饰船纹,共有4组,每船上表现人物4∽5人,人物头上带羽冠;鼓腰饰椎牛纹、鸟纹、舞人纹等,纹饰生动、自然;鼓胸与鼓腰之间饰4耳。该鼓造型端庄,铸造精细,纹饰华美光泽闪亮无锈蚀规整、圆滑,是石寨山型铜鼓的最高成就。</p><p class="ql-block"> 央视《国宝档案》曾专题介绍过这件文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虎纽錞于</span></p><p class="ql-block"> 战国</p><p class="ql-block"> 1989年夏万州甘宁乡发大水从红旗水库泄洪道巨石缝中被发现。</p><p class="ql-block">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錞于——是古代的打击乐器,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在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地区都有发现,其中以巴人故地发现最为集中,成为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铜乐器。</p><p class="ql-block"> 展出的这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虎纽錞于,是</span>战国晚期的巴人作品,高68cm,上径36cm,底径28cm,重30公斤,其虎纽的雕刻特别精细精美,有“錞于王”之誉,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条纹彩陶靴</p><p class="ql-block"> 青铜时代辛店文化(距今约3600~2800年)</p><p class="ql-block"> 青海乐都柳湾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双彩陶靴通体施紫红色陶衣,并以黑彩绘制几何形图案。靴筒绘有对称双线回纹,靴帮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造型。</p><p class="ql-block"> 条纹彩陶靴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海省博物馆的三大国宝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 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鄂君启金节(舟节)</p><p class="ql-block"> 战国·公元前323年</p><p class="ql-block"> 1957年4月,在寿县城东南近郊邱家花园出土。</p><p class="ql-block"> 金节共出土5件,车节3件,舟节2件,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车节、舟节各一件,另有3件藏于安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安徽博物院藏品</p><p class="ql-block"> 战国鄂君启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p><p class="ql-block"> 鄂君,名启,是楚怀王的族叔。据铭文记载,金节是楚怀王发给鄂君启的从事商贸活动的“通行证”,节上具体规定了车船数目、行程路线、往返时间(一年)、运载货物种类与税征、就舍(驿)等事项。按节载准予经过的地方来看,东到江淮,南下彭,西人巴蜀,北及豫中,基本。上包括了楚国的全境。鄂君启金节制作精美,融冶、铸、锈、嵌高水平工艺于一体,文字书法流畅,繁简并存,充分显示了楚文化的光辉。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楚国的商贸,而且也为研究楚文字、楚冶铸技艺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金节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p><p class="ql-block"> 央视《国宝档案》曾对此文物有过专题介绍。</p> <p class="ql-block">羽人划舟铜钺</p><p class="ql-block"> 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p><p class="ql-block"> 1976年,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p><p class="ql-block"> 宁波市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藏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羽人划舟铜钺又叫羽人竞渡纹铜钺。</span>器身一面素面无纹,另一面铸有一边框,框内上方为龙纹,双龙昂首相向,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上坐四人成一排,四人皆头戴高高的羽毛冠,双手持桨作奋力划船状,羽冠的羽毛似乎迎风飘扬。</p><p class="ql-block"> 羽人竞渡纹铜钺是迄今中国以“竞渡纹”为纹饰的首件文物,此铜钺不仅证明了2000多年前先民就已掌握了赛龙舟这项体育运动技能,也可能是最早记录世界划桨水上运动的重要器物。</p><p class="ql-block"> 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江润中华</p> <p class="ql-block">立虎辫索纹耳铜釜</p><p class="ql-block"> 西汉</p><p class="ql-block"> 2000年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274号墓中出土的。</p><p class="ql-block"> 贵州省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铜釜的肩腹部对称地饰有一对圆雕立虎,颈部戴着一条项圈,项圈上装饰着贝纹,虎头后部还有一组卷云纹,身上布满斑纹,尾巴上扬并卷曲,姿态威猛,透露出威严的气度和矫健的力量之美。</p><p class="ql-block"> 它是国内目前为止出土的唯一一件有立虎造型的铜釜,对于研究西汉早期的文化、工艺、丧葬习俗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探寻夜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立虎辫索纹耳铜釜独特的造型和装饰使其成为国家一级文物,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不仅是贵州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立牛铜贮贝器</p><p class="ql-block">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p><p class="ql-block"> 通高40.8、口径24厘米,江川李家山18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云南省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这件铜贮贝器的造型精致,纹饰繁复,功能独特。器盖的开启方式非常巧妙,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而立牛的形象则更加逼真,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p><p class="ql-block"> 贮贝器为滇文化所独有的一类贮放贝币的青铜器,是世界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中仅有的发现,被视为滇国青铜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漆木盘</p><p class="ql-block">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1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陶庖厨俑</p><p class="ql-block"> 东汉(25—220年)</p><p class="ql-block"> 宜宾市翠屏区崖墓群出土</p><p class="ql-block"> 宜宾市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该<span style="font-size:18px;">陶庖厨俑</span>制作手法朴素,细节丰富,生动地展现了四川人的喜乐生活。</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五彩游鱼纹碗</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吉州窑彩绘海涛纹瓶</p><p class="ql-block"> 元代(1271~1368年)</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州府铭官斛</p><p class="ql-block"> 清代(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这件清代苏州府官斛整体呈四棱台柱形,由木板制作,只在接缝处以铁钉、铁皮包裹。当内部装入谷物,装满便记做“一斛”,约合如今35.6公斤。</p> <p class="ql-block">  长江流域历史上的船只模型。</p> <p class="ql-block">浅浮雕花卉纹河道栓船石</p><p class="ql-block"> 清代(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与我国北方栓马石,异曲同工。</p> <p class="ql-block">清镇水兽</p><p class="ql-block"> 清代(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铜铸真武坐像</p><p class="ql-block"> 明代(1368~1644年)</p><p class="ql-block"> 武当山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彩绘戎装真武坐像</p><p class="ql-block"> 明代(1368~1644年)</p><p class="ql-block"> 武当山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经典模型。</p><p class="ql-block"> 现代</p><p class="ql-block"> 南昌中山艺术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龙舟头</p><p class="ql-block"> 清代(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宜昌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江启文韵</p> <p class="ql-block">《长江万里图轴》 </p><p class="ql-block"> 明代画家吴伟创作的绢本墨笔画</p><p class="ql-block"> 故宫博物院藏品</p><p class="ql-block"> 此图以写意手法概括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的河光山色,近者突兀目前,远者极目千里。凌云俯视,浩瀚无际,一泻千里,意境浩荡而含蓄,江山壮丽而富有生机。充分地表现出浩浩长江的宏伟气势和秀丽风姿,抒发了画家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烟台大学建筑系美术学教授李鸣:《长江万里图》长卷以其恢宏的主题、绝代的技艺、纯朴的情感、高昂的气节,为后人所敬慕。它在吴氏众多的传世珍品中,堪称第一。</p> <p class="ql-block">李公麟款九歌图</p><p class="ql-block"> 明代(1368~1644年)</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此图题款为北宋画家李公麟,应是托名之作。但此图以白描绘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河伯、山鬼、东君等,人物传神,笔法精炼,不失为一幅佳作。</p> <p class="ql-block">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p><p class="ql-block"> 福建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此行书册页录宋·苏轼《前后赤壁赋》全文。写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10月。全篇起笔尖锋顺入,颇有俊健之美,行笔爽朗凝练,干净利落,斩截飞动;在结构上,字内间架结构疏朗宽绰。笔墨苍润,风格隽秀,富有温文儒雅之气。</p><p class="ql-block"> 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天工开物》</p><p class="ql-block"> 民国武进陶氏石印本</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图书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本书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作者是明朝发明家宋应星。</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拓《清张师范鹤梁观鱼记拓本》</p><p class="ql-block"> 四川博物院藏品</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江利千秋</p> <p class="ql-block">  白鹤梁题刻为长江上游的水文古迹。</p><p class="ql-block"> 白鹤梁题刻对研究长江上游枯水规律及农业生产、航运都有重大科学史料价值,也为长江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确实可靠的历史依据。</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白鹤梁题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李冰石像(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四川博物院藏品</p><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缔造者,李冰石像是东汉大型石刻,以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出土的建宁元年(168)雕刻的李冰石像最为重要,石像高290厘米,形貌雍容大度。</p><p class="ql-block"> 李冰石像(原件)被陈列于都江堰市离堆公园伏龙观前殿正中。</p> <p class="ql-block">  长江水利工程缩略模型图</p><p class="ql-block"> 长江水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今非昔比,普惠万家,造福中国。</p> <p class="ql-block">  据统计,这次《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共汇集全国49家文博单位202件展品,其中45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本美篇实际涉及的只是一小部分,还是希望大家有时间都能来现场观展,机会难得。</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除了观看这次的长江水文化特展,还可以观看三峡工程基本展,可以对三峡,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有更详尽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长江水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部分,承载着民族智慧与情感,长江水文化源远流长。挖掘其底蕴和价值,对传承历史、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愿长江水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完善自我,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