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b>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p><p class="ql-block">《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p><p class="ql-block">《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颂》有4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孔子曾说“兴于《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左传》亦多引诗为据。</p><p class="ql-block">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为《五经》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风篇</b></p><p class="ql-block">《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p><p class="ql-block">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p><p class="ql-block">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无衣》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雅篇</b></p><p class="ql-block">《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颂篇</b></p><p class="ql-block">《颂》共有40篇。对于《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p><p class="ql-block">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p> <p class="ql-block">(注:图文皆来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