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今天介绍明朝骑兵利器之四:快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明军骑兵之快马,更是轻刀发挥威力的关键。近代骑兵军刀,很多甚至并没有开刃,但是依靠马匹的速度和灵活的腕部动作,依然可以对目标进行有效的切割杀伤。而明代腰刀虽然轻便,但是刀身中部有脊线,以下渐尖锐,是典型的v字形开刃法,坚固耐用又不失锋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明初那就是徐达常遇春的骑兵,中后期是李成梁的辽东铁骑,后期是孙承宗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前身是辽东铁骑..不过人数不多,明初还多点,几万几万的,战斗力也相当之强,不过后来辽东铁骑不过万把人,关宁铁骑更少了,因为是天下第一强军,所以保质不保量,差不多八九千,撑死了一万,后来袁崇焕死后还分散到各处打民军后金..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大明帝国诞生于一个微妙的时代,由于未能点出板甲科技,火器的发展使得具装骑兵向轻型化方向发展,被称作“火药时代的停滞”。但这绝非说重骑兵在明王朝就没有用武之地,从帝国的建立到衰亡,大明具装骑士们依然扬鞭跨马,在帝国的疆土上纵横奔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地近西域,利于获得精铁良马的瓦剌人一直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铁骑”,朱棣北伐时曾率神机营与瓦剌首领马哈木的铁骑激战,关于土木之变与京师保卫战的资料《都御史罗公通传》记载“虏所恃者铁骑,夜环以为营”。东部的鞑靼人在雄主在位时也会建立具装部队,史载“俺答精兵戴铁浮图,马具铠甲,刀剑锋利,官兵望而惮畏,不敢交战” “其精兵戴铁浮图,马具铠,刀矢铦利,望之若冰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朱元璋在南京建国称帝后,无论是在政体上,还是官衙规制上,都是全面的沿袭了元朝的规制,当然更是把元朝最为优秀的战马管理全盘接受。明朝要对北方的元朝进行最后的讨伐和剿灭,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都是骑兵战术的专家,他们的战马来源很直接了,要么是朝廷供给,要么是前线缴获。元朝虽然只存在了10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他把北方游牧民族的优良马匹基因带到了全国各地,后世王朝就再也没有战马的优劣而发过愁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起初朱元璋的骑兵部队是不存在的,几乎都是步兵。在与南方诸侯战争时期,朱元璋逐渐重视骑兵的发展。后来在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作战时期,特别当时由于和陈友谅作战的需要,老朱更重视水军,从而形成了一旦有重大战役,马步水军并出。直到进攻元朝时,明军根据敌人逐渐改变战术,就形成了以骑兵为中坚力量,步兵为辅助的作战方式。当时明朝骑兵之所以强大,我想应该得益于朱元璋手下有一批善于运用骑兵作战的将领。 至于马匹问题,经过元朝90多年统治,游牧民族和汉族杂居,马匹应该有很多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骑兵,这可以说是明军与元王朝相比差距最大的环节,虽然在专业骑兵素质上,后天练习骑马的明军是有差距的,但是明军士兵也有自己的优势——长期严格纪律所形成的令行禁止的作风,以及刻苦耐劳的精神。而明军在与元朝主力部队对决时,正是把这两条发挥到了最大。 明军与元朝主力骑兵的经典决战有两场,一场是太原之战,一场是定西沈儿谷之战。 太原之战这场战斗,集结了彼时明军两大将星——北伐元帅徐达与副元帅常遇春,本来明军意图直捣太原,谁知元朝名将王保保将计就计,反而抢在明军增援部队到来前提前驰援太原,以优势兵力列阵太原城外,挡住了徐达的主力。 如此一来,兵力劣势的徐达,立刻陷入了危险的境地。然而徐达却将计就计,趁夜发动劫营,以主力决死一搏,突袭元军大营,一场混战后,歼灭元军四万人,俘虏四万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