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子水居

国华

<p class="ql-block">高子水居,位于无锡市东蠡湖北岸,蠡湖大桥东侧。“高子”指的是明代无锡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高攀龙,而“水居”就是他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辞官归隐家乡后,在无锡蠡湖五里湖畔所建造的隐居读书之所。</p> <p class="ql-block">高攀龙,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他才华横溢,在万历十七年(1589年)27岁时便高中进士,后(1592年)被授予行人司行人官职。初入官场的高攀龙,一身正气且抱负很大,多次上书皇帝励志革新,但当时的皇帝明神宗不理朝政许久,官场已然混乱不堪,他的谏言反而为自己埋下了祸端。</p> <p class="ql-block">“五可楼”前是高攀龙汉白玉座像,一生高洁的高夫子端坐于台上,右手持书,目光远望,今人心生敬意。</p><p class="ql-block">高攀龙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高攀龙为官不到两年,即遭谗言所害,被贬官至广东揭阳典史。高攀龙到广东揭阳赴任,虽然在那里只任职了三个月,但他依然尽心竭力,察访民情吏弊,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今在广东揭阳县还有一座“攀龙坊”坊,是为纪念高攀龙所设立的。</p> <p class="ql-block">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高攀龙回到家乡,他的故居在无锡城的水曲巷,但因他一生爱水乐水,喜欢逐水而居,所以便在蠡湖边的鱼池头围筑了一条曲堤,曲堤之处是蠡湖,曲堤之内构筑了一座雅观的水居,也叫读书处。</p> <p class="ql-block">据明代王永积的《锡山景物略》中记载,高子水居“室筑水中,堤环水外,湖又环堤外,小桥通焉……有一小楼,名可楼。堤前筑一石台,象圆,名月坡”。如今,在高子水居,可楼、月坡两处景观都己复原。</p> <p class="ql-block">“五可楼”取意高攀龙在水居所建之小楼,小楼四面开窗,可以望山,可以观水,可以让清风送爽,可以得阳光普照,可以邀明月作伴,当年高攀龙登楼满意地说“可矣”!故取名“可楼”。今修建的五可楼,缘自当年“五可”之意,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高攀龙纪念馆一楼现为喝茶休闲之地。二楼关闭着,据说里面图文并茂,泥塑和实物并存,从“高子生平”“东林风骨”“水居情怀”“清遒诗文”“天下己任”五方面生动再现了高攀龙磊落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走出五可楼,向外围望去,只见一条曲堤,堤外便是蠡湖,视野十分开阔。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无锡地标性建筑一蠡湖大桥和无锡大剧院,蠡湖的旖旎风光、秀丽山水可谓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除“五可楼”外,水居苑还有景逸轩、云从阁、景逸桥等园林式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从金城路进入水居苑入口,便可看到“高子水居”四个鎏金大字,这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手迹。</p> <p class="ql-block">高子水居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爱国将领冯玉祥十分仰慕高攀龙的高风亮节,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慕名在水居住了一个多月,还曾为水居题碑。尽管水居在战火中被毁,但如今所立的纪念石碑却恢复了当年冯玉祥所立之碑的模样,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充满敬意的历史。它见证了高攀龙的高尚品格,也见证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高子水居”整个景区占地约200多亩,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四季不同的美景,春天的樱花烂漫,夏日的荷花盛开,秋天的枫叶如火,冬日的雪景迷人。</p> <p class="ql-block">鱼池头。</p> <p class="ql-block">在高子水居的鱼池头,是观赏荷花的最佳处。亭台伸入湖中,视野极为开阔,一眼可望尽满池碧荷,想必在这里才能体会“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高子生平</p><p class="ql-block">高攀龙的一生充满了波澜。他少年求学,努力钻研学问,为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曾在水居静修,远离尘世的喧嚣,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之中。后来,他东林讲学,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他还与民同乐,关心百姓的生活,赢得了人们的爱戴。最后,他重返政坛,在政治的舞台上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智慧。然而,他最终选择了遗表殉国,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他的生平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令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少年求学</p><p class="ql-block">少年时期的高攀龙,就像一位求知若渴的书生。他身穿长袍,认真地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的身旁或许有一位陪伴他的人士,可能是他的老师,也可能是他的挚友。他们一起度过了那些充满求知欲的时光,为高攀龙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水居静修</p><p class="ql-block">在水居的日子里,高攀龙仿佛与世隔绝。他坐在茅草屋内沉思,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国家的未来。那石碑上的图案描绘的宁静祥和的场景,仿佛就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他在这里度过了许多静谧的时光,这些时光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东林讲学</p><p class="ql-block">东林讲学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高攀龙,这位明朝时期的官员,正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他站在讲台上,讲述着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学生们认真地听着,仿佛被他的智慧所吸引。那块刻着“东林讲学”的碑文,见证了这段充满教育意义的历史,它让人们想起了那个充满智慧和知识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与民同乐</p> <p class="ql-block">重返政坛</p><p class="ql-block">高攀龙重返政坛后,他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智慧。他站在传统园林中的石墙前,仿佛在思考着国家的未来。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他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遗表殉国</p><p class="ql-block">高攀龙最终选择了遗表殉国。他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他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在高子水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