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东广播电视报》、《山东金融文学》分别刊登的张宜霞《“飞鸽”载满姐弟情》一文,以姐姐攒钱为弟弟买自行车为主线,小切口大视野,生动再现了朴素中的惊喜、纯真中的温馨、平凡中的非凡。一朵小花,透出了社会变革的深邃而伟大。没有高大上表露,没有华丽词藻,却留给读者以激扬的心声。读过该文,如品香茗,清爽,浓郁,敞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构思巧妙</b></p><p class="ql-block">单看文章题目,就让人感到作者立意巧妙,以饱满的热情点明主题,以高光的“诱惑”引起共鸣。尤其“载满”二字用得太好了,使浓浓的姐弟情凝结在了“飞鸽”上,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文章开头,诗意般的念想,如酒香飘逸,引出了给弟弟买辆名牌自行车,使他幸福飞翔的情景。紧接着予以对比,自然而然地加重了这件事的分量:“现在看,买辆自行车是件很简单的事,但在上世纪70年代,可是一件大事。”不错,那时,名牌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中,任何一件都可谓奢侈品,一般家庭很难涉足。作为姐姐,她把心疼弟弟化为行动,把买自行车作为最高生活目标,近乎苛刻的节俭,终于换来了心想事成。买了心仪的自行车,不仅解决了弟弟的出行方便,还为他挣回了面子,找回了激情,更重要的在于,这是无声的动力,引领他敬业、成才、成器、成功,“飞鸽”载满的姐弟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升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笔触细腻</b></p><p class="ql-block">目睹弟弟那老掉链子的破旧自行车,看着他“双手及自行车把上都是链条油”,听着爹娘心疼地向弟弟唠叨,像一根针扎在了姐姐的心口上。弟弟骑的破车,是父亲多年前买的旧车。曾经是半个村的公车,车把摔断过。“整车除了气是新的,其他都旧;除了铃铛不响,其他都响,路一颠,就掉链子”。弟弟每当星期六下班回家,心里就打怵,自行车不争气,一起走的伙伴们,无形中开展自行车比赛,他总是倒数第一。就这,姐姐暗下决心给弟弟买辆新车,让他路上比赛由老末变第一,也让爹娘高兴高兴。一下子,让我感到,作者对弟弟的关爱、对父母的孝顺之情,从字缝里蹦出,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为了攒钱,姐姐“吃最便宜的饭菜,两年未添置新衣服”,“夏天,一件的确良褂子,晚上洗,白天穿。冬天,穿西仓库发的小帆布工作服”。卖掉旧自行车50元,取出小额存款60元。还差不少,实在张不开口借钱。由于她勤劳、节俭、爱心,领导被感动,给予了支持,从互助会借给50元。一共160元有了着落,加上刚发的工资,姐姐终于买到飞鸽牌自行车,了却一桩大的心思。这些细腻的描写,朴实无华,却像金子一样闪亮,每每打动着我的心。有时我想,当年我在那里该多好,肯定乐以解囊,哪怕只尽一点心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精彩纷呈</b></p><p class="ql-block">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就在跟前,弟弟看看姐姐,看看自行车,来回重复着,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姐姐说:“给你买的。”弟弟瞪大了眼睛,像做梦一样。姐姐继续说着,他还是不敢相信,站在那里不停地搓手,呆呆地看着姐姐。当得知姐姐千辛万苦攒钱买车,一向大咧的他,两滴泪珠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姐姐毕业才一年多,筹措这172元,得多难啊。过了一会,“弟弟高兴地手足无措,围着自行车来回转,带着泪珠又傻笑起来”,“他挺着胸脯晃着铃铛,像鸽子一样飞走了”,“望着弟弟和自行车的背影,我的双眼也模糊了”。描述定格,令人思绪难抑。当写到后来弟弟的出息时,作者打破了常规,标新立异。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辜负那辆自行车。他像一只忠诚、勤奋、不知疲倦的鸽子,振翅飞翔在自己平凡岗位上。曾经被连续五年奖励晋升五级工资。“他的工资和一位快退休的老主任一样多,在单位传为佳话”。弟弟很是孝顺,几乎把伺候病中父母的重担全都挑起来。还有,姐姐一年未在家住,返回时,弟弟把她的家收拾得利利索索,全家组团去机场迎接。提起自行车,他仍热泪盈眶:“那辆飞鸽一直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在心里,一辈子。”这些,无不涌动着精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凝结在“飞鸽”上的姐弟情,是从现实磨砺中丈量出来的,是从血浓于水的亲情中飞溅出来的,是用大写的爱叠加起来的,自然,有着感人肺腑的魅力。 </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孟昭峰,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仰慕诗意,喜于写作,多次征文获奖。有300余篇(首)散文、诗歌见诸报刊,著有《远方飘来的风景》一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