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胡世宗】</p> <p class="ql-block"> 军旅作曲家铁源早已功成名就, 他创作了上千首歌曲, 其中几十首作品获全国、全军大奖, 出版了《铁源歌曲101首》和《铁源声乐作品选》两本书, 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就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 三等功两次, 同时出席了全军第二届英模大会。</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铁源参加一个合唱节并担任评委,主持人介绍了到场各位嘉宾的代表作,当介绍到铁源和他的《十五的月亮》《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时,台底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铁源想到自己曾走过的不平坦的道路,想到组织的培养和来自各方面的关怀,想到广大群众对他的厚爱,情不自禁流下了两行热泪。</p><p class="ql-block"> 1986年,铁源荣立一等功的时候,各方面的祝贺声不断,而他最看重的是南疆前线部队给他发来的贺电,电报上说:“ 你是战士音乐家。你以满腔激情和雄壮优美的旋律谱写的《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歌曲,伴随着枪声炮声和冲杀声在战场奏鸣,化成了勇士杀敌、精忠报国的巨大力量。祝你谱写出更多更好的歌曲,再立新功! ” 那年他到南疆前线,战士们用高射机枪的弹壳为他焊制了一支拐杖。铁源乘飞机经过航空安全检查时,安检人员不允许他把拐杖带上飞机。后来,当安检人员发现拐杖上刻着一行字 “ 赠铁源——战士知音 ”时,惊喜地问道: “ 您就是铁源 ?” 铁源笑着点点头。安检人员经请示上级后,破例为他放行了。</p><p class="ql-block"> 铁源回忆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思绪万千,甘苦难忘。他说: “ 我是由一名吹过大号、中音号,拉过小提琴,当过乐队指挥的普通乐队演奏员,通过自学逐步发展到专业作曲的。不论过去还是将来,我在事业上的座右铭永远是: 学习,生活,实践。”</p><p class="ql-block"> 轻常有军内外的业余音乐爱好者或词曲作者找上门来,铁源一律热情相迎,尽量满足来者的要求。沈阳北市场有一名40岁左右的音乐爱好者, 敲开了铁源家的门, 说他写了个调调, 要唱给铁源听听,铁源一看, 来者是个盲人, 就热情地帮他修改, 还代他写信把稿子寄给了《音乐生活》杂志。盲人音乐爱好者告别时,铁源不放心,一直把他送上无轨电车。后来这位盲人的作品顺利发表了。</p><p class="ql-block"> 铁源曾为我的一首诗《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谱曲, 那是一首流行歌曲, 在中央电视台元宵节的专题节目里播出了朱晓红演唱的版本; 后来, 前进歌舞团一名年轻作曲家陈枫跟我说, 要给这首诗谱曲, 我说: “你别谱了, 铁源给谱完了。”陈枫说他对这首诗有感觉, 肯定能谱好。没过多久, 铁源看到陈枫的曲子后,热情洋溢地在电话里对我说: "世宗啊, 陈枫谱得很好, 很容易流传。" 他还在电话里给我哼唱了陈枫谱的那个板本。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他也称赞了这首歌。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可见铁源的胸怀多么宽广。</p><p class="ql-block"> 1984年,我和《解放军文艺》的编辑廖西岚在黑龙江佳木斯某守备师办的全军创作学习班,师首长邀我为他们写一首“师歌”。我写出歌词后,就请铁源给谱曲。这时铁源刚参加《解放军歌曲》创作班,谱出了《十五的月亮》,从外地回到沈阳,他带着为我谱好的曲子北上来到佳木斯守备师,第二天就让师警卫连的战士试唱他们的“师歌”,同时教大家唱《十五的月亮》。这首“师歌”以《我们守卫在祖国北疆》的标题发表在《前进报》上。在我们创作学习班组稿的《解放军报》编辑雷凡华慧眼识珠,一下子看中了《十五的月亮》,非要带回去发表。铁源说,这首歌是《解放军歌曲》编辑部组织写的,要先发在他们的刊物上。我说军报先发也行,请在下面括号注明,此歌曲将发《解放军歌曲》1984年6月号。既尊重了版权,也给他们刊物作了广告,这样一通融,两家媒体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 就是那一次学习班结束之后,我和铁源等人乘坐巡逻艇来到抚远八岔赫哲之乡,走访慰问驻守在这里的五连官兵,我写出了《八岔,我的第二故乡》的歌词,铁源给谱了曲子,后来在战士们中间传唱,成为了这个连的连歌。在乌苏镇三连举办的小型联欢会上,铁源演唱了他的新作《十五的月亮》,我朗诵了《我把太阳迎进祖国》。</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体坛尖兵叶乔波告别冰上运动,解放军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了《冰之魂——叶乔波冰坛生涯二十年专题晚会》,我和铁源创作了一首《天边那团火》,由宋艳红演唱。这首歌写的是我熟悉的叶乔波,也是写铁源,更是写我自己和所有向着自己的目标锲而不舍追求的人。铁源的谱曲十分深情,那是融入了他大半生不息奋斗的苦辣酸甜,也是他本人发自肺腑的心声。“成功从不给我许诺,不许诺我也奔向她,奔向那团火,才有燃烧的生活! ”</p><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铁源把自己手写的2000余件歌曲创作手稿和相关音乐资料捐给了沈阳市档案馆,市档案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当时,我正在“一路向南”从沈阳自驾赴海南途中,于是事先写了一个条幅交给捐赠仪式的相关人员。我写的内容是赠送给铁源兄的一首小诗: “月亮闪耀桃花放 / 奖牌勋章挂满墙 / 未率千军上战场 / 七个音符是兵将 / 大江南北美名扬 / 男女老少皆传唱 / 珍贵史料入馆藏 / 铁源此生特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