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铁矿

张思齐

<p class="ql-block"> 大战钢铁时期。</p><p class="ql-block"> 1958年,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大战钢铁运动。在我的家乡四川省南川县(今重庆市南川区),大战钢铁运动也开展起来。在县城里到处都是大幅的标语。钢铁元帅要升帐!这条标语强调钢铁的重要性。向 1070 迈进!这条标语鼓励人们实现钢铁的年产目标。</p> 土高炉炼铁 <p class="ql-block">  我背过铁矿石。</p><p class="ql-block"> 我参加过大战钢铁运动。我去过城郊的铁矿山。我用背篼背过铁矿石。</p> <p class="ql-block">  唱着歌去矿山。</p><p class="ql-block"> 那是1958年的下半年。那时候,我已经升入初级小学的二年级,读三册了。二年级属于低年级的最后一年,相对于一年级的 “小朋友”,我们很自豪。那年上半年,我年满八周岁。在我们班上,我是年龄最小的五个同学之一。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数十一二岁,也有少数同学十四五岁。这是因为,依照当时的规定,初级小学的入学年龄为七至十二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大的一个同学叫李桂英,她十六岁。她本来已经在机制砖瓦厂上班了,又被她的母亲送来读书。她的母亲说,建设社会主义,要有文化!</span>由于原来教我们的傅本义老师请产假生孩子去了,因此由周爱莲老师当我们的班主任,她也教我们的语文课。周爱莲老师,人长得很敦笃。她本来专门教体育,她本身也是劳卫制体育运动健将。她教语文课没有傅本义老师教得好,但是她特别擅长组织各种活动,很会鼓励人,大家也喜欢她。</p><p class="ql-block"> 当时,每周上五天半课,只休息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在开学不久的一个星期六的上午,下课的时候,周老师来了,她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经过争取,学校领导批准我们班下午去金佛铁矿背矿石!大家回家吃个早夜饭,下午四点半钟到校操场集合。</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很兴奋。各人带着背篼,来到校操场,那里有一座我们学校的土高炉。有的同学口袋里还揣着馒头,有的同学口袋里揣着包子,有的同学口袋里揣着烤红薯,还有一个同学口袋里揣着花生。那个揣花生的同学叫李大华。他很能干,大家叫他李纠。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排好队伍,就出发了。周爱莲老师起了个音,我们唱着歌儿去矿山。我们唱的歌是《三面红旗万万岁》。你听,嘹亮的童声歌曲在一路飞扬:</p><p class="ql-block"> 红领巾,红旗手,打着红旗向前走。总路线,万丈光芒,外层空间都照透!鼓足干劲,力争上游,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一面红旗万万岁,总路线万岁万万岁!</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像太阳,领导人民领导党。大跃进,不断革命,钢煤粮棉见风涨!多快好省,创造天堂,多快好省创造天堂!二面红旗万万岁,大跃进万岁万万岁!</p><p class="ql-block"> 公社化,大红花,六亿人民是一家。党领导,东风浩荡,地上乐园现代化!一大二公,力量无涯,一大二公力量无涯!三面红旗万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万万岁!</p><p class="ql-block"> 金佛铁矿有一个堆矿场,它位于南极公社的金佛大队的一座山的半山腰上。那里距离我们学校——南川县隆化第一小学校——并不远,大约三公里左右。我们唱着歌儿从南门桥出城。然后,我们不唱歌了。不过,我们一路上欢声笑语。有的人吃自己带的东西。李大华叫我和他一起分享花生。我们出城后,沿着一条乡村公路走,到达那里的时候天还没有黑。在暮霭中,我们看见一条瀑布从山崖上奔泻下来。看见瀑布,我们好兴奋。瀑布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水潭,那水十分清澈。</p><p class="ql-block"> 大家取下背篼,迅速装好铁矿石。周爱莲老师叫我们不要背得太多。大同学不超过三十斤,小同学不超过十斤。我过磅的时候是十五斤。当我把背篼背起来的时候,周爱莲老师从我的背篼里取掉了一坨铁矿石。背回学校以后,又过磅一次,我只背了十三斤。我们班上那几个大同学,有的背了四十斤。李桂英同学背得最多,她背了五十斤。</p> <p class="ql-block">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总称为三面红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热爱三面红旗 <p class="ql-block">  顽强地背回来。</p><p class="ql-block"> 大家背着铁矿石,兴冲冲下山。可是,不一会儿,就觉得吃力了。更恼火的是,眼看还有两三百米就下完坡到公路了,这时天空突然雷电交加,下起瓢泼大雨来了。山路好溜滑呀,必须用手扭住路边的树桠枝才行。有的同学摔了个 “坐笃” ,也就是一屁股摔倒在地上。这下好啦,不用走路,直接滑下去,就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滑梭梭板一样。有的同学哭了。我没有哭。李大华走在我的后面,下坡的时候他扯着我的背篼边沿。在最危险的那几步,李桂英在我的前面接着我。她就像一个大姐姐似的,她不断地告诉我:不怕,不怕,把脚趾头抠紧!其实,我是穿了一双胶鞋的,把脚趾头抠紧,起的是精神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国要生产1070 万吨钢</p><p class="ql-block">这是 1958 年的奋斗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1070万吨钢</p><p class="ql-block">我们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要勇敢坚强。</p><p class="ql-block"> 夜里十点多钟,我回到了校操场。我把十三斤铁矿石背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回到家里,胡乱洗了个澡就睡了。我的父亲母亲都不在家里,他们早就到工地大战钢铁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暗暗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背十五斤!一五一十,要背就背个名堂出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心爱的小广雀。</p><p class="ql-block"> 没有下次!隆化一小的领导了解到我们班同学背铁矿石的情形后,做了一个规定:今后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学生一律不得参加大战钢铁的任何劳动。高年级学生,如有必要,酌情参加。</p><p class="ql-block"> 那次去金佛铁矿背矿石。我有个意外的收获——我得到一个小广雀。广雀,应该叫做矿雀,当地人把 “矿” 念成 “广”。广雀,也并不是雀,它是夹在铁矿中的蚌壳的化石。原来,在亿万斯年前,四川盆地是一片汪洋大海。石化的蚌壳,其壳之连接处,仿佛是雀鸟的喙。那只广雀,我每天都带在书包里,玩了好几年。天天摩挲它,直至上面有了包浆。后来,我上初中,不好意思玩了,我才把它放在家里。再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的父亲受到冲击,我们被多次抄家,那只心爱的广雀也就不知所终了。</p><p class="ql-block"><br></p> 广雀——蚌壳的化石 <p class="ql-block">  祖国科技振兴。</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不缺钢铁了。君不见,呼啸而过的高铁,那不就是钢铁的长龙么?翱翔蓝天的歼20,那不就是钢铁的雄鹰么?乘风破浪的航母,那不就是可移动的钢铁岛屿么?</p> <p class="ql-block">  初心永远闪烁。</p><p class="ql-block"> 在大战钢铁的岁月里,我只参加过一次相关的劳动,我只背了十三斤铁矿石。尽管如此,我依然记得高炉那熊熊的火光。大战钢铁运动,那是在特殊的时期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其中折射出来的中国人民那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可贵。</p><p class="ql-block"> 我的初心永元闪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