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溯源(6)当地人期盼,借胡曾名气把旅游搞起来

淏月如镜

<p class="ql-block">摩托车沿着一条刚够两辆小车对行的水泥路一路起起伏伏转来绕去,差不多一二十分钟后,拐过一个弯道,远远地就看见,前方路边孤零零地有一堵围墙,墙内是一栋三层楼的白色砖混楼,楼顶上立“秋田学校”四个大字,看得出来,这座学校的建筑时间估计也不过二三十年。</p><p class="ql-block">环望四周,这一片荒野中,除了学校再没有其他建筑,没有民居,没有商铺,心想早知道,我就该在镇里买点香腊纸钱带过来。</p><p class="ql-block">因为是午休时间,围墙被一道铁门紧锁,通过铁门和楼中间的通道,一眼就看到楼后的平地上有一座墓,<span style="font-size:18px;">楼道右边的黑板上用粉笔写有胡曾的生平简介,部分字迹已经模糊无法通读。</span></p><p class="ql-block">门内一位妇女,不知是老师还是家属,身旁几个正在玩耍的小孩子,好奇地看着我这个外来人。</p><p class="ql-block">一位中年男士过来问我有什么事,我问里面那座坟是不是胡曾的,男士点头说是,我自我介绍说姓胡,查了族谱可能是胡曾的后人,可不可以让我进去拜一下。男士说,可以的,然后开门。</p><p class="ql-block">穿过楼道,后面是一个差不多一米高的土操场,操场后面是胡曾的墓地,墓地再往后是学校的围墙,围墙后面是一片荒地。逐步墓前,我想,胡曾墓文革中被毁,1996年当地村民才集资重立,当初修建校时应该不知道这里是胡曾墓地,不然不会在这里建学校。</p><p class="ql-block">操场左侧的围墙内立有一块石牌,上书“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胡曾墓,湖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1月24日公布,邵阳县人民政府2013年5月立”的字样。</p><p class="ql-block">来之前在网上搜,根据胡曾墓老照片看,墓前有一座六柱祠堂,现场见墓不见堂,问那位跟随我进来的妇女,摇头说不知道,应该是文革时被毁。</p><p class="ql-block">现在的胡曾墓为圆形,条石垒砌,约三米直径,墓顶长满了荒草,周边砌有高约一米的四方形围栏,三级石阶,墓碑刻有“大唐诗人胡曾之墓”的字样,围栏两根门柱上书联“百诗泳史泽沛江河,一牒平南功昭日月”。</p><p class="ql-block">三拜之后,与那位妇女道别,妇女带着一种期盼的眼神问我,好久才会把这里的旅游搞起来?我问她,你是胡曾后人吗?妇女说不是。平时来的人多吗?妇女说,平时没人来,只有清明时节来的人特别多,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来的都有。</p><p class="ql-block">等我出门,妇女一边锁门一边补上一句,村上还有老辈子的后人,然后又妇女说,早就说要利用胡曾的名气搞旅游,就是一点动静都没有。</p><p class="ql-block">我说,我也不知道,网上倒是不少他的资料,我是根据族谱和网上这些史料推断,专程来拜谒的。</p><p class="ql-block">我和妇女再一次道别,妇女带着十分恳切的语气说,回去多宣传一下吧,给政府讲尽快把旅游搞起来吧,这样我们也好沾点光。</p><p class="ql-block">妇女的话让我一时无语,心想,我哪有那么大能耐?为了不让她失望,随口回答说,好的好的。</p><p class="ql-block">返回的路上,环顾这里的山山水水,这一路既无工业且民居稀落,田地多有荒芜,可见当地青壮劳力大多外出,留守的老弱病残无心也无力打理,看得出来当地经济并不太乐观。</p><p class="ql-block">到达火车站下公交,远远地我就看见,广场外立有一座好几米高的塑像,走近一看,写的是魏源,雕像背后基座上的文字介绍说,魏源是邵阳籍近代文人。</p><p class="ql-block">我是个历史盲,对魏源这些不太出名的先贤了解不多,包括胡曾,也是梳理族谱才知道,除了秋田学校黑板上那块黑板上的简介,从火车站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邵阳城到这座学校,还没见到有关胡曾的任何文字宣传。</span></p><p class="ql-block">按照秋田学校那位妇女的想法和期盼,如能借先贤引路,打好人文旅游牌,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当地村民的生活品质,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