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环漫步

懷舊堂主

<p class="ql-block">香港,是一个特別适合citywalk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趁着春节前夕,特地到香港走一转。选择的地方,是港島的上环。</p> <p class="ql-block">1841年1月26日,英军在上环的水坑口登陆,标志着香港被英国占领的开始。为了更好地发展香港,港英政府决定将香港岛西北部地区开发成城区。最初有两个命名方案:一是皇后城(Queen's Town),另一个是维多利亚城(Victoria's Town)。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女王维多利亚一世,政府最终选择了后者。</p> <p class="ql-block">这个城区成为香港当时的首府,集军事、经济、政治中心于一身。1857年,港英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将维多利亚城划分为四个区域:西环(包括坚尼地城、石塘咀和西营盘)、上环、中环和下环(湾仔及铜锣湾一带)。这就是著名的“四环九约”的由来。“九约”实际上是“四环”的进一步细分。</p> <p class="ql-block">“四环”从西向东依次是西环、上环、中环和下环。其中,“下环”的名称已经不再使用,大致就是今天的湾仔和铜锣湾一带。</p> <p class="ql-block">与港岛的铜锣湾、湾仔,九龙的尖沙咀、旺角、油麻地不同的是,前者属于“平民天堂”,而上环则是高雅的“花样年华”。</p> <p class="ql-block">上环位于香港岛的西北部,指的是中环与西环之间的地理区域,它是香港历史悠久的街区。19世纪初期,內地人到港发展,都以上环为居住地,这里保留了大部分香港的旧时风貌。历史上,它一直是香港城市发展的象征,也是香港本土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上环地貌,实际上是一個小山城,楼宇依山而建,马路盘旋迂迴,老榕树找不到落脚点,只好贴着围墙生长。</p> <p class="ql-block">上环,昔日的“咸鱼栏”,至今仍可看到古老而特別的“价钱牌”。</p> <p class="ql-block">马路迂迴,层层叠叠。行走其間,如置山城。</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不妨进公园小坐一会。这里是卜公花园。19世纪时,这公园原本建滿密密麻麻的老房子,后来发生了一场特大鼠疫,居民几乎无一生还。政府索性把房子全部清拆掉,改建为今天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坚巷。香港土地珍贵,花岗石壘起的空间,一般称为台。19世纪开埠初,香港有两样特产:香料、石材。香港,因香料得名,上环旁边的石塘咀,因产花岗石而得名。香港的石料,最远运至荷兰,当地的小街小巷,铺在地上的石头,也许便是从香港运去的石料。</p> <p class="ql-block">这列旧建筑,昔日曾是一所精神病院。</p> <p class="ql-block">日治时期,这里是严刑迫供的刑场,各种各样的传说不少。</p> <p class="ql-block">高街。又一个有故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自开埠以来,上环一直是华人聚居的地方,英国人及其他外国人则住在中环。这可解释为什么中环一带的街道名称多为英文,上环街道多为中式命名,社区设施亦都使用粤音拼读作为地名。</p> <p class="ql-block">到港岛上环走一走,逛一逛,你会感受到:快是香港的态度,慢是香港的情怀。这是我花了一个多时,漫步上环得出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1850年代开始,随着广东一带迁到香港的华人带来资金和营商经验,上环发展成华人主要商贸区。苏杭街和文咸西街因接近当时海边的三角码头,而成为香港早期转口贸易集中地。干诺道西为当时的食米批发中心,德辅道西一带则是海味和咸鱼的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站在半山往北看。高楼背后,便是维港,早些年,这里能看到海,看到對岸的九龙。</p> <p class="ql-block">上环的公园虽不大,却有一种古朴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攀附在墙壁上榕樹,別具特色。</p><p class="ql-block">英人初到香港,不知道这是何树,竟以为是冬青(Hollywood),于是,香港开埠之后筑成的第一条街道,便起名为“荷李活道”。</p> <p class="ql-block">战前的建筑物,尚有不少。</p> <p class="ql-block">在狭缝中冒出來的一所中学。上环靠近香港大学,附近的名校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这古老的大楼称西港城。其前身是旧上环街市北座大楼,大楼建于1906年,采用英国爱德华式建筑风格,以红砖砌成,花岗石作地基,底层入口有大型圆拱,被列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中上环一带,令人眼前一亮的塗鸦不少。</p> <p class="ql-block">这是不少游人喜欢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古旧的楼房,有年代感的电车,构成一幅特別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波浪形的马路,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电车,是一帧帧流動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安辆电车的广告,都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电车轨,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上环,海味店的集中营。这里,有世界上最好,也最昂貴的干货!</p> <p class="ql-block">上一代香港人,喜欢煲汤,这是最好的汤料。</p> <p class="ql-block">上环的特色是新旧楼房交错,是依山而建的“石屎森林”。</p> <p class="ql-block">这是战前的旧楼房,建筑物旁,有六条马路环绕,我每次來,都要拍几张,怕有一天,再也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上环曾是大米的集中地。从泰国运來的大米,先运至上环,再转送至香港各区。</p> <p class="ql-block">上环街道图。</p> <p class="ql-block">1910年代的上环,密密麻麻的房子。左側“高楼”,便是上环街市,现称西港城。我这次徒步的起点和终点。</p> <p class="ql-block">上环的咸魚栏,已有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文咸西街,即“南北行”街。南北杂货、药材的集中地,华人富商,不少在此起家。19世纪,这里产生了一个特殊行业一一巡城马,也就是跨境“快递哥”。巡城马专门負责为海外华侨送信送钱,广东很多穷乡僻壤,都留下过他们的踪迹。据闻,好些“落叶归根”的华人,在海外去世,遗体运返家乡安葬,都得靠巡城马来安排。中外研究南北行历史的博士论文,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左图是苏杭街,絲绸布料的集中地。右图是摩罗街,古玩店林立。早年有不少国宝,就在这里发現,然后重回祖国怀抱。</p> <p class="ql-block">1910年代的上环省港澳码头,左側可见先施百货公司。先施是最早有女售货员的百货公司。为了看新奇的各式洋貨、标致的女售貨员,百货楼经常门庭若市、水洩不通。</p> <p class="ql-block">上环,是孙中山求学、醞釀革命思想的地方,这是一帧著名的照片:四大寇。</p> <p class="ql-block">1911年,快将建成的香港大学主楼。</p> <p class="ql-block">1894年,人口绸密的上环,爆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夺走了二千五百多人的性命。图中部分军人臂缠黑纱,纪念為抗疫而牺牲的同僚。</p> <p class="ql-block">1920年代来往广州、香港的客轮码头。那些年,內地人可自由进出香港。</p> <p class="ql-block">1920年代,半山富人豪宅,图中悬挂着“双寿”及“马府祝寿"字样。</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的香港富豪。</p> <p class="ql-block">一条金龙在上环街道巡游,街上挤满看熱闹的居民。</p> <p class="ql-block">上环信德中心、港澳码头。</p> <p class="ql-block">上环,干诺道,最靠近海滨的马路。</p> <p class="ql-block">是次徒步,以这座旧建筑物(西港城)作起点及终点。在上环绕了一圈,用不到二个小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