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建筑是城市的灵魂,穿行哈尔滨夏日的街道,访问那些存在的、被改变的、已经消失的和正在消失的老建筑,呼吸迎面风里的历史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标志</p> <p class="ql-block">防洪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新标</p> <p class="ql-block">头道街</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老房子(木地板)</p> <p class="ql-block">正面</p> <p class="ql-block">侧面</p> <p class="ql-block">里边</p> <p class="ql-block">江畔餐厅</p> <p class="ql-block">江畔餐厅</p> <p class="ql-block">铁路江上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铁路江上俱乐部门脸</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上</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边小房</p> <p class="ql-block">水边小房</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1922</p> <p class="ql-block">邮政路上的平安省长官公署现在是少年宫</p> <p class="ql-block">东大直街与果戈里街角处的“秋林公司,见证了清俄苏英日满中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果戈里大街上的“亚细亚电影院”,廊柱是欧式的,尽显混搭风格!</p> <p class="ql-block">红博广场的“积别洛索科大楼”,原意大利领事馆,日本宪兵司令部,电力公司……</p> <p class="ql-block">“斯基德尔斯基”故宅,豪宅</p> <p class="ql-block">苏军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香坊区的亚麻厂小区,一个建于1952年的老旧小区,曾是哈尔滨亚麻厂的家属楼。这里共有17栋居民楼,每栋都是整齐排列的三层红砖楼,风格独特。这些建筑被称为“三屋起脊闷顶式”,是典型的苏联社会主义民居风格。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这些建筑被称为“苏联专家楼”,在当时绝对是顶配。</p><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至今还保留着尖顶、红砖、楼台和雕花装饰等典型的苏联社会主义民居风格。对于在当地居住的老年人来说,这些建筑不仅是他们的家,更是他们青春岁月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老道外</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哈药六厂总部,堪称中国的“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教堂城</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这座教堂始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圣母降临节(10月13日),并于光绪二十六年的降生月5日(12月17日)落成。它是哈尔滨历史上最宏伟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几座重要的东正教教堂之一。不幸的是,这座教堂在特殊时期中被毁。</p> <p class="ql-block">索菲亚教堂</p> <p class="ql-block">果戈里大街上教堂</p> <p class="ql-block">图文多数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