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沙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年味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又要过年了。北京交通台的一档节目中,主持人让听众说说自己心中的年味儿。这世上,啥事都有个说法, 官有官气,民有民风,医有医德,年有年味儿。我说啊年味儿不是酸甜苦辣咸中的某一味,年味儿是农历年前的节日氛围,年味儿是人们忙忙碌碌准备过节的表象,年味儿是铭记在心里的那一年年关的凡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又一年,不变的年味儿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和千门万户的红对联。变化的年味儿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代尝到的不一样的年味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我来说,小学期间寒假之后,穿着棉裤棉袄与小伙伴们在胡同里玩儿玻璃球、摔纸三角,听着集市上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招卖声是那时的年味儿。腊月二十四看到父母把瓶瓶罐罐、桌椅板凳搬到院子里,竹竿上绑着笤帚扫那屋顶和墙壁上的灰土时记住了“二十四,扫房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学时期某一年的年味儿有点儿特别,腊月十五和一帮毛头小子入列红卫兵,戴上红袖章巡视在村子里的大街小巷,配合大喇叭里一遍又一遍“破四旧立四新,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广播,散发着不拜年的革命传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家后的年味儿记忆深刻,有那么几年差不多每年的腊月二十八,与妻子扛着大包小包拉着孩子奔向火车站,拥挤在乌烟瘴气的绿皮车厢里,盼望着早点儿见到父母。那个时期我们俩的工资合起来72元,平日里基本上属于月光族。将近年关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开销,与妻子精打细算地筹划着如何度过那个穷富都要过的年。中国的年,年年有,年年过。富人要过年,穷人也过年。俗话说“年好过,日难熬”。那个时期的农民比现在苦多了,生产队里的粮食产量低,工分分值低,青黄不接的时候吃饭都是个问题,真是一天天的难熬啊。不少人到过年时强颜欢笑营造祥和让孩子体会过年的美好。他们盼望着来年风调雨顺福多财多平安无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好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物质丰富了,绿皮火车变高铁了,很多人有小轿车了,村里的乡亲们好过多了。我呢,和老伴看着学习优秀、多才多艺的孙女儿,尤其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这几天孙女儿所在的民乐团参加了市里春晚节目的录制,心里边的年味儿啊越来越浓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