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读报:川普就职典礼头版浅析

陈振平

<p class="ql-block">  先从各报选用的新闻照片说起吧。</p><p class="ql-block"> 英国《泰晤士报》早已改成四开小报,但依然保持国际大报的品位。该报头版通栏刊登的特朗普宣誓照片,画面平稳,略有倾斜;特朗普面对大法官,居高临下;背景中特朗普家人、副总统万斯、前总统拜登以及马斯克、扎克伯格等都是很好的陪衬,前景是两排拍照的记者。在人们印象中,时政新闻照片就应该这样,君临天下,众星拱月,主次分明。</p><p class="ql-block"> 《泰晤士报》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严肃报纸,这张照片的选择和编排都中规中矩。但是老夫发现,像这样选用特朗普就职典礼新闻照片的报纸并不多,而从各式各样的画面中,可以读出各式各样的画外音。</p> <p class="ql-block">  美国阿肯色州《哨兵记录报》选用了这张美联社照片。与《泰晤士报》那张照片不同,镜头仰拍,右侧大法官的黑色身影占据画面三分之一,像一座山一样矗立在特朗普面前,而特朗普又仰视着这个黑影。这张照片会令人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也许暗示特朗普将面对与法律的对峙,也许隐含特朗普的前程是黑暗……反正绝对没有君临天下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先驱报》选用了同一角度拍摄的这张照片,画面更紧凑,黑色所占比例更大,整张照片影调阴沉,粗看哪里是就职典礼,好像是葬礼。</p><p class="ql-block"> 摄影记者的原照片就是这样构图的吗?编辑选用时有没有剪裁?以这样的画面见报是故意的吗?</p> <p class="ql-block">  宾夕法尼亚州《论坛民主报》选用了同一张照片,两相对比,可以发现的编辑将画面左侧的少许背景裁掉了,使整个画面更黑暗。</p> <p class="ql-block">  美联社的这张照片也被多家报纸选用。这张照片构图与前面那张正好相反,上部留出大量画面空间,甚至可以看到国会大厦的穹顶天窗。这显然也是摄影记者有意为之,想表达什么,读者自己领会。可以理解为特朗普“对天发誓”,也可以想像他“天地宽广”,总之,画面影调与前者相反,意境也就不同。</p><p class="ql-block"> 美联社为各种不同立场的新闻机构提供稿件,不能只有一个模式一个腔调,必须适应各家客户的需求,所以发出截然不同的画面是正常的,这是生意,是买卖。</p> <p class="ql-block">  同样是上方留出大空间,美国康涅狄格州《当天报》的这张头版照片,空阔的背景中人们一眼就能看到一尊林肯的塑像。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老总统严肃地低着头,像是在注视着脚下这位宣誓就职的新总统,而特朗普此一瞬间的神情却显得有些呆滞。摄影记者这样取景,这样抓拍,想表达什么?版面编辑在照片下面做了这样一个标题:“他在讲话中宣布要‘解放’……”明眼人一看就会发笑,因为“解放”正是林肯的象征:他解放黑奴,被美国人看作最伟大的总统;而特朗普的一些政策被不少人看成是对“解放”的倒行逆施。</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刊登在《芝加哥论坛报》头版的顶部。摄影记者抓拍了宣誓后特朗普用手指着大法官搞笑,而大法官则表情尴尬的瞬间。这个画面与庄严隆重的就职典礼气氛很不合拍,却彰显了特朗普的个性。</p><p class="ql-block"> 《芝加哥论坛报》一直是反对特朗普的。如果从这个立场出发,这个画面是不是隐含着批评特朗普对国家法律不尊重的意思呢?</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分析报纸的标题。</p><p class="ql-block"> 《今日美国报》的大标题是“新的特朗普时代开始了”。照片下面的标题说“第47任总统就职时欢呼‘变化的潮流’”。那么到底是谁在变呢?什么在变呢?值得关注的是旁边一则署名评论:“唐纳德·特朗普没变,是华盛顿和世界变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头版的几个标题相互呼应,表达了报纸的观点,很给特朗普面子。</p> <p class="ql-block">  《今日美国报》说得对吗?我们来看看《纽约时报》的变化吧。</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2016年11月10日的《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战胜希拉里当选总统,大标题是:“民主党人、学生和外国盟友直面特朗普当选总统的现实”。看上去是客观叙述,实际上却表达出鲜明的倾向性:明明是特朗普当选,他却处于宾语地位,主语则是对立的一方;“直面现实”,话里有话,分明是想说那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然而,八年多以后,《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就职的头版大标题变调了。</p> <p class="ql-block">  《纽约时报》这次采用了一个客观的通栏标题,特朗普位于主语位置:“特朗普重回权力之巅,发誓要阻止美国衰落”。</p><p class="ql-block"> 看来《今日美国报》的观点没错。起码《纽约时报》就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  美国伊利诺伊州《每日新闻报》的大标题平淡无奇:“特朗普回归权力”。</p> <p class="ql-block">  西方新闻学认为,在新闻中使用形容词要像选择情人和宝石那样慎重。下面是以财经为主的《华尔街日报》,通栏大标题与《每日新闻报》的差不多,也是说“特朗普回归权力”,但编辑在特朗普前面加了一个形容词“反抗的”,动词则不用“回归”,而用“夺回”。可见其态度是很明朗的。</p> <p class="ql-block">  西方新闻学强调新闻的客观性,但在这类新闻中,一些报纸就不谈客观性了。</p><p class="ql-block"> 《拉斯维加斯太阳报》的大标题是“全国大分裂”。在新总统就职典礼的报道中用这样的标题,可见主观性多么明显。</p><p class="ql-block"> 通栏标题下通栏照片的画面构图分成左右两边,好像也在呼应这个标题。</p><p class="ql-block"> 中下部一个标题告诉你,说“分裂”是有根据的:“拜登留下的政策被瓦解,人们对未来四年看法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  《芝加哥太阳时报》在副题中提及特朗普将撤销拜登时代的一系列政策,以配合这个措辞情绪化的大标题:“回来复仇”。</p> <p class="ql-block">  最后看看一些报纸在版面编排上的倾向性。</p><p class="ql-block"> 美国的《鹰论坛报》拿出薄薄一层头条位置应付特朗普就职,然后以极大的篇幅纪念马丁·路德·金。还特地选用一张民权领袖在麦克风前讲话的正面照片,去抵消在麦克风前讲话的特朗普的侧面照片。1+1&gt;2,编辑显然要表达更多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张《每日新闻报》则毫不客气地用纪念马丁·路德·金的报道占据头版的绝大部分位置,特朗普被挤到一边。倾向性就更明显了。</p> <p class="ql-block">  《坦帕湾时报》虽然把“特朗普开始第二任期”的标题放在头条,但图片却用了拜登夫妇在白宫迎接特朗普夫妇的照片,拜登成了这一新闻的主人,画面只给了特朗普一个侧面身影。图片编辑的“小九九”,昭然若揭了吧?</p><p class="ql-block"> 同样,头版的下半部分都用于纪念马丁·路德·金,同特朗普唱对台戏。</p> <p class="ql-block">  《拉科尼亚太阳日报》是一家地方小报,头版对特朗普就职竟然不着一字,全部都是马丁·路德·金。</p><p class="ql-block"> 如果特朗普就职日不与马丁·路德·金纪念日重叠,这些报纸可能也会有其他招数来“打横炮”吗?</p> <p class="ql-block">  瑞士小报《一瞥报》设计了一个颠来倒去的版面,展现欧陆的幽默。正着看,是笑嘻嘻的特朗普,标题说“一切会好的”;倒着看,是木呆呆的特朗普,标题说“会变糟糕的”。这个版面传递出欧洲人对特朗普时代不确定性的担忧。</p> <p class="ql-block">  顺便提一句,36年前(1989年)的1月21日,《解放日报》不仅在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就职几个小时之后就抢发了新闻,还把这条新闻刊登在头版头条。如此大胆地处理美国总统就职的新闻,是我国报纸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拙作《头版春秋》记录了这一案例,还提供了建国以来我国大报对历次美国总统大选、就职新闻的报道规格,反映时代变迁和报纸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