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曾有这样一位民国女性(札记)</p><p class="ql-block"> ——读《宋美龄自述》</p><p class="ql-block"> 文/王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赶巧在9月3日读完此书。</p><p class="ql-block"> “九三”是全国人大所确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其实,早在抗战胜利的当年,由国民党执政的民国政府曾将这一天,设立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新中国诞生后,我政务院对此予以确认。</p><p class="ql-block"> 读过此书,对宋美龄有了新的客观的认识与了解,在拭去历史的“尘封”后,还原出一位民国知名政治女性的真实面目。我一时难以选出一个最为准确的字眼,来形容和评价这位春秋相近“茶寿”、世纪跨越有三的“巾帼女杰”,只得暂时在其尊姓大名前,笼统而中性地冠以“民国女性”的前缀。</p><p class="ql-block"> “50后”一辈人受“文革”祸害最深。可以这样说:我们从“文革”中媒体戴着“有色眼镜”的宣传中,得到的历史知识是欠缺真实性的,甚至是人为篡改、有益歪曲的。譬如,将“井冈会师”这个关乎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历史事件,将会师中的“朱毛会师”,由朱德元帅换作林彪。诸如此类,影响和制约了我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做出符合历史真实的准确判断。直到改革开放后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我们才得以在追溯历史中,找寻到一个个清晰的“脚印”,一幅幅完整的“画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我在“文革”前上的小学,刚升五年级的那个秋天,“文革”风暴刮到了小县城。那个年代里阶级斗争是要天天讲的,分析和判断一切事物,都要遵循阶级分析的方法。这样,对纷繁复杂的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物,只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得出的结论只能是“非此即彼”。</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一代人最初的印象中,蒋介石就是一个“恶魔”,是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刽子手。而宋美龄、蒋介石夫妇是最典型的一丘之貉,宋是“蒋光头”最得力的帮凶、最忠实的走狗。总之,这两口子在我们的眼里就是一对“人渣”。我们扣在蒋、宋夫妇头上的罪名,不知有多少个;在对二人的口诛笔伐中,凡属贬义词中的最高级,可以说全都用遍,无有漏网者。</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有这样一个传说,说得“有鼻子有眼”,令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少先队员们闻之怒不可遏。说宋美龄为人骄奢淫逸,生活腐化糜烂,在大陆的时候,常用牛奶来洗澡。天哪!这不是肆无忌惮地暴殄天物吗?借“文革”中的语言来表达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p><p class="ql-block"> 我们长身体的时候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饿肚皮的滋味固化在灵魂深处。那年月,我所生活的那座西北的小县城,在西关有座国营的奶牛场,养着几头够不上健壮的奶牛。那会人吃不饱,牛的饲料也好不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 奶牛场每日清晨只零售两大木桶兑过不少水的牛奶,拢共不到二百斤,凭票供应。有婴幼儿的居民家庭,才能申请买到奶票。每张奶票限量打一斤鲜奶。于是打奶子的人手里,都拿着从医院讨来的葡萄糖输液瓶,就因瓶子上有刻度不用担心份量不够。清晨,院子里排起曲里拐弯的长长的队伍,排在后面的人往往空手而归。好在那时还没有“加塞”、“走后门”的现象,要想打到奶子,只能赶早去排队。</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我们心底里,早就埋下了仇恨宋美龄仇的种子,就想老百姓的孩子连牛奶都喝不上,这只“狐狸精”却竟然用牛奶来洗澡,真该将这位祸国殃民者千刀万剐方解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时代演进,物是人非。如今咱大陆的生活已实现“小康”,老百姓早已不愁买不到想买的,吃不到想吃的。与“穷过渡”时物质匮乏的日子相比,说如今“天天在过年”,此话真不算夸张,只道出实情而已。</p><p class="ql-block"> 想起世纪之交的一个夜晚,受朋友邀请上某家新开张的洗浴中心洗浴,搓背时人家问我用不用牛奶,我一时愣住了。搓背的师傅见我一脸懵懂,不知有此“消费”,就给我做了一番“启蒙”,这令我突然想起了当年风传的宋美龄那桩“轶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牛奶”真是可以用来沐浴身体的,便欣然笑纳享用。</p><p class="ql-block"> 如今,国共两党的第一代领袖们,都已不在人世,浅浅的海峡更不再是阻挠两岸统一的障碍。如今史学界评价国民党元老们的功过,都归于客观公允,摒弃了贬损其形象与人格的粗俗手法。譬如对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评价,能够一分为二,对其做过的维护民族尊严与利益的好事,对其坚守“一个中国”原则的言行,都给予了正面评价和积极肯定,譬如宋美龄对中国空军建设作出的贡献。由于历史原因根植于我们脑海中的对宋美龄的负面印象、丑化标识,也在逐渐淡化乃至消失,人们已经不再反感其名、憎恶其人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9月3日,在北京宛平城的卢沟桥边,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祭奠抗日先烈的活动。为民族解放慷慨赴死、奋勇献身的先烈中,有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群山垂首,江河呜咽,亿众痛悼;岁月不老,神州青春,英烈永生!此时此刻,我们更应重温鲁迅先生那句“警世恒言”,以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p><p class="ql-block"> 度尽劫波兄弟在,</p><p class="ql-block"> 相逢一笑泯恩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3日上午初稿</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22日晚略加润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宋氏三姐妹”,可谓中国现代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巾帼组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