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是指十二千块稻田,引申为十二个行政区域的意思。我们要去西双版纳,过了普洱从理论上说就是西双版纳,偌大个地域,哪里都是,便哪里都不是,哪里才能代表西双版纳呢。搜西双版纳自治州首府,“景洪”两个字跃入我的眼帘,从大理过来经过景东,这又来个景洪,看来都是“景”字辈的。出了普洱奔向景洪,越走越气温越高,越走两边的山越绿葱葱。在香格里拉过冬天,到大理过春秋天,及至西双版纳就要过夏天了。一路向下向南,一路减装。</p><p class="ql-block">有路牌指向野象谷。“野象谷”顾名思义是有野象出没的山谷吧,想象着能见到野象,禁不住有些兴奋。妻说她要与野象同行,又说她要骑到野象的背上。依路牌指引,驶下高速公路,前面的路在两边茂盛的树木夹持下,蜿蜒着伸进山谷,常常峰回路转,不见了前方的路。偶尔能看到穿迷彩服的男子站在路边,是怕野象从树丛中突然窜出来,挡住路吗。我随意想象着,这个叫“野象谷”的地方应该有很多野象吧。车子越向前开人越多,路边停靠的车也越来越多。开到野象谷南门附近,找不到能停车的地儿。疏导车辆的人多起来,他们大多身材瘦小,穿着迷彩服,戴着迷彩帽,让我联想起自卫反击战那会儿的越南兵。我们被疏导去野象谷北门,刚刚走过的。调头,沿来时的路,我们又返回了三四公里。</p><p class="ql-block">停好车,问一迷彩服,售票处在哪儿,他指着不远处,说在那边,满口东北话,大碴子味儿十足。我留心看看他,确比先前的迷彩服魁梧得多。到哪儿都有东北人,东北人祖上多山东河北人,当年为讨生活闯关东到的东北,骨子里有股不甘寂寞不甘平庸的闯劲儿,如今他们的后人也和他们一样闯劲儿十足,哪儿都敢去。野象谷景区门票每位110元,售票口旁有人给游客介绍如何玩野象谷。进入景区有个亚洲象博物馆,在里面转一圈,除了一些图片,真物件什么也没看到。向景区里面走,见前面一岔路口,一边通往观景平台,一边去往索道。上三四截一大段一大段的木头台阶,爬到观景平台上,那些矮小的树木跑到了脚下,还有些树木与我们平视,甚至仍要仰视的。这观景平台欲高高在上,俯视所有树木,也难。站在观景平台上,仍旧身在树木间,未能瞭望到远方,便觉无趣。跑下来,回到三岔路口那儿,又向索道方向走。木栈道架在树木间,偶有难以绕开的,就让它穿过栈道踏板,远远望去,树木生长在栈道中间。一边向前走,一边极力搜索着,我多么希望能看到大象啊。大象没见着,看到一黑猴,时而攀附时而双臂直伸挂在树干上,身上的毛发,黝黑黝黑,很亮,左右两腮处各长有一撮白毛,眼睛黑亮黑亮,瞪视着树下的行人。沿木栈道走了一公里多,到了观象平台那儿,也没见到野象的影儿,再往前走就到索道了。欲与野象同行是没希望了,只能寄托在在缆车上看到野象了。</p><p class="ql-block">缆车在空中晃悠悠,前行着。向下看,绿树、沟壑、溪水。向远处眺望,山峰绵延着,重叠着,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飘荡在群山间,满眼的绿,心情真是舒畅,偶觉风徐徐,更助好心情。这里叫野象谷,该不会徒有虚名吧,至少四五十年前野象出没是寻常。这些年来,又修栈道又架缆车,人来得太多,野象便不得不退了吧。在缆车上,我们也未寻见野象踪影,来一回野象谷,不会连个象也看不到吧。没有那么丧气,南门这边有个大象学校,里面有大象表演。看大象表演的地方,像个小型体育场,中间的空场地供大象表演,三面看台,座无虚席,看真大象,只能在这里了。</p><p class="ql-block">从野象谷出来,有大巴车,将我们摆渡回北门停车场。开上车,欲离开野象谷,心里不免有些遗憾。到了野象谷,没看到野象,与去动物园里看大象,没有多大差别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