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路时经常低头,不是为了捡到钱,而是怕遇到已经认识的人没跟人家打招呼,被怪为失礼;或错认陌生者为熟人,让对方错愕而尴尬。我写文章一般不写往事,不是为了逃避什么,而是担心把张三的事儿安到李四头上,被知情者嘲笑。没办法,谁让咱记性不好来着。<div> 然而,我最近的一个新发现,却让我重拾信心,原来我的记忆力并不完全比别人差,特别是在对味道的记忆上,跟有的人比起来,好像还略高一筹呢。</div> 帮我把信心捡起来的地方在超市,是超市里的一堆玻璃罐子让我几十年前的过往有了感觉。<div> 那一天,我跟老伴去超市,走到这个货架旁,我停下了脚步。 “香酥带鱼”?好熟悉的名称。越过彩色的商标,透过玻璃,我看到了罐里面的一条条鱼段,黄橙橙,油汪汪的。我的舌头底下,不由自主地泛出了淡淡的,香香的,甜甜的口水。我好像碰到了四五十年前的老朋友。这不是我当年喜欢的美味吗!</div><div> 当年是哪一年?我已经说不准了。或许是在家里,借了奶奶的光:每当过年时,我家的亲戚来看望我的祖母,往往会带来一些罐头,大多为水果罐头,偶尔也有荤腥,其中就有好吃的香酥带鱼。我祖母偏爱孙子,不肯独享,总能找出理由让我跟她分享,于是香酥带鱼的美味就留在我心里了。或许是在学校的宿舍里,有一个同学回家,带来了一个香酥带鱼罐头,在就寝前打开,整个宿舍都飘满了那特殊的香味,于是我们开始狼吞虎咽。</div><div> “买一罐尝尝?”老伴听了我的话,没有应声,默默拿起一罐,仔细端详:“怎么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呢?我听说这东西里面放了好多防腐剂,吃了对身体不好,不能买。”不知不觉间“不好”成了老伴的口头禅,如果谁或什么被她判定为“不好”,她一定会排斥的。老伴的视力比我好,她都没看见日期标志,我就不用看了。于是,我只好搁置了念想,离开了“香酥带鱼”。</div> 那一天,我自己去超市,又看到了香酥带鱼,忽然灵机一动,我可不可以请教一下?不懂就问嘛。学生有问题要去问老师,我为什么不向“老师”请教呢?这里的老师当然就是超市的工作人员了。他拿起罐头,瞅了一眼,指着中间的浅黄色处说:“这里写着的呀,24年11月……”我心里算计了一下,还不到两个月,这对罐头来说,算是很新鲜的了。于是痛痛快快地付了款,高高兴兴地带回家。<div> 老伴戴上眼镜,仔细检查后确认日期是对的,老伴没有表扬我的虚心好学,但默许了我的自作主张,我打开罐头,夹出一块,美滋滋地品尝起来。“嗯,还是那个味儿!”看我兴致勃勃的样子,老伴也尝了一口,显然,她没有我的热情,但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反感。</div> 今天我俩一起去超市买菜,我说,“要不,咱再买一瓶香酥带鱼?”老伴说:“不行,那东西连续吃不好!”我想她是不是又在网络上得到了香酥带鱼的负面信息了,就不再坚持,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过了一会儿,她居然主动说:“买一罐香酥带鱼吧。”<div> 老伴对味道的记忆或许没有我的好,但对细节的记忆的确比我好得多:她一定是记住我那一天的吃相了。(1.22)</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