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窗花最早应该来源于西汉前期。那时候纸还没有发明,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就已流行,《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都与剪纸如出一辙,它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宋代、元代逐渐流传。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然后再加工做成的。</p><p class="ql-block"> 贴窗花,与立春关系密切,是自古以来人们迎春的方式。为了迎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北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迎接春天来到人间的欢乐心情。</p> <p class="ql-block"> 窗花的表现题材极其广博。历史传说、戏剧人物、山水风景、花鸟鱼虫、现实生活及吉祥图案均可成为窗花的表现内容。但最多的还是花卉动物、喜庆吉祥纹样,常以“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连年有余”“贵花祥鸟”等为主体。“龙凤呈祥”永远是民间艺术的主题,龙凤造型优美、刻画细致,准确地表达了人们祈福求祥的心理。祈祝生活富裕、后代昌隆、人寿年丰及辟邪迎祥等是窗花表现最多的主题,体现了窗花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窗花剪纸作为节日的一种民俗活动内容,不仅美化了民居环境,更重要的是成为人们审美交流的对象。窗花中有相当多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牧羊、养鸡等。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 贴窗花,是北方人的节日风俗。在南方可能也有,但并不常见。窗花是黑土地龙江民间剪纸的一种,传承至今。在春节期间贴窗花,用来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它寄托着辞旧迎新、喜庆吉祥的愿望。窗花最初源于民间喜庆或民俗活动中的剪贴画,且多贴于农村窗户的白纸上而被称为“窗花”。窗花对个人来讲,亦是一个能勾起许多回忆与乡愁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 农户家里的所有窗户上几乎都要贴窗花。乡村民间剪纸艺人众多,女人们个个能裁会剪,技术过硬。剪纸作品活灵活现,技巧娴熟细腻,人物和动物刻画逼真立体,层次感、厚重感、形象感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喜鹊登梅”“连年有余”又多为过年剪纸贴窗花的基调。随着岁月的沉淀、更替,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自成一脉。在窗花上散发与体现着百姓对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美好祈愿的守望。随着流年的更替,窗花也适时应景地剪一些农历年的属相动物图。如逢兔年,总会有“玉兔迎春”的剪纸窗花;虎年,便有“虎虎生威”;龙年,便有“龙凤呈祥”;鸡年,便有“金鸡报晓”,等等。在偌大的木窗或后来窗明几净的玻璃上贴窗花,布局总是那么精确合理有浑然天成之感,里里外外看上去总是令人欣喜万分。正月在这一刻显得更加妖娆多姿了。</p><p class="ql-block"> 窗花是装扮生活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还寄托着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