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收到老报人瞿冬生兄长的文集《东瓯漫笔》。448页的年货,沉甸甸、香喷喷。</p><p class="ql-block"> 瞿兄是我三十多年的老友。我二十岁进公安局宣传科工作,还是一个新闻小白。战兢兢向报社投稿,有幸得到瞿兄等编辑老师的指导点拨,很快成了“豆腐块”高产户,年年捧回报社优秀(或积极)通讯员的奖状。瞿兄亲手操刀撰写的“东瓯漫笔”“群言堂”“经济小议”等专栏文章,更成了我摸索新闻门道的航标指南,不知不觉让我走了无数捷径。以稳、准、狠著称的撰文快手瞿兄,直至身居报业集团高层,仍笔耕不辍,以老成的笔墨开辟“老生新谈”栏目。我也早已成为每期必追的“生粉”。</p><p class="ql-block"> 24年12月12日晩上,退休数载的瞿兄微我:“有没有江心屿的画作,给我的言论集《东瓯漫笔》作封面配图”“过去您为温州日报设计了许多刊头,我们再合作一次”“东瓯漫笔四个字由洪水平先生题写”。言之切切,情之殷殷。</p><p class="ql-block"> 我的画技业余,却承蒙瞿兄如此抬爱,不但将他数十年在日报撰发的作品集封面留给我配图,甚至忝列于革命前辈(温州和平解放谈判的我方代表团工作人员)、报业先人(《温州日报》前身《时事周报》的创始人之一)、书法大家洪水平老人墨宝下方,此乃至幸之事。于是,当晚就翻出书橱里有江心屿照片的所有画册开始揣摩,翌日又跑到望江路实地查看名屿的体貌,脑子里很快浮现出兼顾神形、放而不纵的画面风格。</p><p class="ql-block"> 12月16日,我摊开画纸,以笔先之意,落笔成图。</p><p class="ql-block"> 第一幅,画得拘谨,双塔的精气神不足,果断撕掉。反思十分钟再动笔,不到半小时,一气呵成画了第二幅。眼前的画作,已达自己能力上限了,不知见识广博的瞿兄是否中意。斗胆发过去,秒回一句“让您费心了[抱拳]”,让我如释重负。他说,原先考虑用照片,后来想起我在朋友圈发的钢笔速写,觉得还是这种形式好,有年代感。17日,我对画面稍作修容后,定稿传上。瞿兄又秒回一个“好”的表情包。</p><p class="ql-block"> 瞿兄上午刚收到印刷厂发来的新书,就雇了跑脚,午饭时分,新书已捧在我的手心。我即复瞿兄:“书收到了。今天下午,可以闻书香、嚼故事、品百味了!”随即开卷,迫不及待……(2025年1月22日下午匆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