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马拉喀什众多历史古迹中,本·约瑟夫神学院(Ben Youssef Madrasa)是这座城市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始建于500年前,是摩洛哥最大的伊斯兰学院,以复杂而装饰华丽的雕刻闻名。曾经是北非最大的古兰经学校,中庭的两侧是两层楼高约130多间学生宿舍,全盛时期可容纳900多人住宿学习。拱廊环绕着中庭建造,精湛的雕工令人叹为观止,是老城区最美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古兰经学校于14世纪初由摩洛哥的君主阿布·哈桑(Abu el Hassan)创立。直到1570年萨阿德王朝统治时期才进行扩建和重新装修,成为马格里布最大的古兰经学校。它能够同时容纳900名学生,食宿由国家提供,但是需要学生自己烹煮。1960年改造成博物馆,自1999年翻新以来,一直是马拉喀什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学校入口的青铜门饰以美丽的雪松木和马赛克雕刻,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珍品。走过通道就是大理石天井,中间的水池用于净身,由马赛克拼图装饰,实际上整个天井内院都能找到马赛克拼图的装饰,墙壁和柱子还装饰有雕刻特殊的石膏和木雕。装饰的元素与格拉纳达的阿罕布拉宫非常相似。仔细看会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古阿拉伯文字“毕斯米拉”(阿文البسملة 读音al-basmalah 意為《奉真主之名》)。抬头能够看到二楼一排围绕天井而设的学生宿舍的小窗户。天井连着的另一头是由3根柱子支撑的祈祷室,抬头望去,圆顶的玻璃窗被雪松木框巧妙地镶嵌着。通过狭窄的楼梯登上二楼,就是一个个紧挨的小小的学生宿舍,从窗户望下去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欣赏天井的美。</p> <p class="ql-block">如果随着人潮漂浮在马拉喀什的蜿蜒巷弄,你很容易错过本地最大的宝藏之一:本.尤瑟夫神学院。这座曾经北非最大的古兰经学校,外墙与麦地那尘土飞扬的房屋和建筑融为一体,低调朴素。 唯有穿过那扇木门,那些充满细节的zeillij拼贴瓷砖、石雕飞檐、雪松木雕才会像画卷般为你徐徐展开,让你忘记上一秒露天市集的喧嚣与懊恼。本.尤瑟夫神学院始建于 14 世纪马里尼德王朝,得名于邻近的本.尤瑟夫清真寺,最初是一座不起眼的宗教学校。后来由萨阿迪亚王朝的苏丹阿卜杜拉·加利卜重建。为了和圣城菲斯相媲美,苏丹在大大扩建之余,还增加了华丽的安达卢西亚元素</p> <p class="ql-block">1565年重建后,它便成为北非最大、最辉煌的神学院之一。四个多世纪以来,自世界各地的900名学生在这里研修经文、起居生活。和同期的萨阿迪安陵墓一样,整座建筑布满神圣的铭文和炫目的几何图形,无处不装饰,无处不精致。</p><p class="ql-block">1960 年本.尤瑟夫神学院停止了大学运作,后于1982 年翻修并向公众开放。除了历史意义之外,神学院华丽的装饰元素也十分吸引游客,甚至有人以其与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相提并论。</p> <p class="ql-block">凡入吾门者,愿你超越最高愿景 但凡踏入本.尤瑟夫神学院,都会抬头接受门楣铭文的祝福:“You who enter my door, may your highest hopes be exceeded”,最初是赠予学生,现在也属于我们每一个旅行者。 神学院环绕着宽阔的庭院,中央是一个长方形水池,当马拉喀什的阳光倾倒下来,现实世界与虚幻倒影交相辉映。马蹄形拱门,湛蓝天空,雕刻蔓藤的雪松窗户,延绵不断的摩尔瓷砖、乳白色的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壁龛......似在尘世间,也在虚无里。</p> <p class="ql-block">从祈祷大厅出来,你还可以前往学生宿舍区,踏上狭窄的木制楼梯,俯身穿过低矮廊道,探索几百年来近千名学生是如何在130个逼仄房间里寒窗苦读。</p> <p class="ql-block">庭院两个圆柱拱廊通向圆顶祈祷大厅,大厅以不同寻常的松果和棕榈图案(萨阿迪安时代)精心装饰,还有伊斯兰书法、zeillij瓷砖和错综复杂的灰泥天花板。整个大厅回声震撼,数百年来神学院老师就在这里,为世界各地的学生传道授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