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印篆不是书写字体

马俊华

<p class="ql-block">摹印篆不是书写字体</p><p class="ql-block"> 马俊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在,人们谈起篆刻,都把它与书法联系在一起,认为篆刻与书法密切相关,尤其是篆书书法,是篆刻的基础。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值得质疑。</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印章很早就存在,从目前发现的印章看,它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多。印章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实际用途,历史悠久,是凭信、防伪和装饰等的重要物品。</p> <p class="ql-block">用于印章的文字,一直在演变。先秦时期,不同侯国使用不同的文字,这就使当时印章的印文差异很大,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统一了文字。秦朝制定的标准字体是秦小篆,字体修长,笔画(或线条)均匀圆转,左右基本对称,秀美典雅。可从秦代留下的遗物看,很少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标准字体,因为要写出这种字体,不仅需要接受长期的训练,还要有艺术天分,另外,它的书写速度也很慢,可见,这样的字体艺术性虽强,但不实用。因此,当时并存着一种书写文字——隶书,是普遍使用的书写字体。同样,标准小篆也不适合用于印文,因为它可变化的空间很小,为此,人们就特别创造了一种字体,叫摹印篆,用作印文字体。与标准小篆相比,这种篆字字形方正,笔画方直,还有增减等,伸缩余地很大,适合用于印章。在已经发现的秦代印章中,主要就采用这种字体。</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清楚,从标准小篆到摹印篆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飞跃。不过,摹印篆虽是一种篆字,但不是书写字体,而是一种设计出来的字,类似于今天的美术字体,需要用笔反复描画,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这种字体在印章设计中使用得越来越普遍,逐渐发展成熟,到汉代时达到顶峰。因此,这种篆字也叫汉篆,取其在汉印中发展成熟的意思,它也叫方篆,取其字形方正、笔画方直,区别于标准小篆笔画圆转的意思。此外,它也叫缪篆。</p> <p class="ql-block">关于缪篆,古人有多种解释,很多都玄虚难解,与汉印不符。如颜师古解为“绸缪”,意为“屈曲缠绕”。我的解释与明代人一致,缪篆就是“错篆”的意思,即相对于标准小篆而言,它写得不规范或错误,显得乖谬荒诞,这个意思的“缪”通“谬”,应读作miù,而不是móu。这种解释是否合理,还有待方家指正。</p> <p class="ql-block">可见,篆刻几乎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设计字体,而不是书写字体。人们在设计印章时,在注重其实用性的同时,也注重其审美性。</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还有必要澄清一个事实,即古代设计印章的匠人艺术水准很高。很多介绍古代篆刻史的书籍和论文,在提到古代印章由工匠制作时,多带贬义,认为工匠地位很低,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们制作的印章艺术性不高。这完全是想当然的臆断。古代的印章大多由官府负责制作,官府建立特别的铸印机构,雇用专门的工匠设计和制作印章。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文化教育水平下,这些工匠能够掌握青铜冶炼、铸造和凿刻技术,并认识篆书(摹印篆),还能娴熟地进行设计,应该说,他们已经属于官府或御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地位应该较高,文化艺术水平也很高,正是基于此,古代的印章设计和制作才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单以当时很多优秀的印章设计来看,现代篆刻家也很难企及。</p> <p class="ql-block">宋元明时期,一些文人陆续参与篆刻艺术,先是独立设计,由民间匠人代刻,后来因为石质印材的发现,使篆刻变得简单,摆脱了青铜、象牙等材料需要的复杂的制作技术,文人开始自篆自刻,并用来表达个人情趣,抒发对美的追求,这样,才使印章变成篆刻艺术。这样说,并不是说篆刻艺术自其出现之日起就独具艺术性,就超过以往,而是说它的功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以实用为目的的制作,变成以艺术追求为目的的创作,正是这一点,使印章跃升为篆刻艺术。</p> <p class="ql-block">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肆意贬低古代印章设计和制作的艺术性,也就知晓最初的文人篆刻宗法秦汉的原因。所谓的宗法秦汉,就是学习以往印章尤其是秦汉印章的设计经验,在篆刻史上,宗法秦汉又叫 “印内求印”,持续了七百多年,即使后来出现“印从书出” “印外求印”的主张,它也没有终止过,相反,秦汉印章一直是篆刻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想见,其艺术魅力非常大,远远超出人们的估量。</p> <p class="ql-block">因为摹印篆不是书写字体,而是设计字体,印章就始终具有工艺性的特征,而非纯粹的艺术创作,更不是书法的附庸。因此,清代中期邓石如提倡的“印从书出”就有失偏颇。他强调篆刻要从书法中吸收资源,实践起来就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线条过于追求笔意,结字追求书法特点,虽给篆刻带来新的面目,可也造成篆刻线条的飘摆无力、变化单一,创作空间狭小,远不如汉印稳重劲健,疏朗畅达,信从者多。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铁线篆、元朱文等印文,也都不是书写字体,而是设计字体,如张樾丞、陈巨来等大家的印章,都是设计的结果,而不是对书法的翻刻。</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以说,练好书法有助于篆刻,但书法不是篆刻的直接基础。篆刻的核心是对汉字的设计,这在篆刻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上,都是不争的事实。了解了这一点,对于我们认清篆刻的本质,有着重要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5-22日于马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