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友人送来几个“糖瓜”,儿时旧物,倍觉亲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三,祭灶糖瓜粘,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一天按传统习俗是“祭灶”的日子,也就是恭送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所在之家一年里的所作所为。</p> <p class="ql-block"> 灶王爷,据说是炎帝,他于火而死为灶,从商周起为专司饮食之神,晋以后又被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大则善恶是非,小则用粮俭奢,均在督查之列,玉皇大帝据此汇报来奖惩报应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人类自伏羲氏取天火创熟食脱离茹毛饮血以来,灶火须臾不可离,家家有灶,天天饮食,谁能不“祭灶”?祭灶拜神该是诸多祭祠活动中最具实际意义的了。选择“糖瓜”一类为祭品,一是让灶王的嘴巴甜些,上天多说好话,二是粘住嘴巴,不好的事情,缄口不言罢了。</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乡绅大户出身的奶奶是极重视“祭灶”的。这一天,她老人家先带领我们打扫厨房,把灶台擦拭得干干净净。时至傍晚,我们都换上过年的新衣裳,来到灶台前,把从集市上新请来的木刻灶王画像换下墙上那张旧的,画像下方横陈一块木板,香炉蜡台置其上,麦芽糖等四样供品陈列灶台上。奶奶拉着我跪在蒲团上,父母连忙跪在她身后。奶奶口中祷告:“谢灶王爷保佑、上天多言好事,若有不小心浪费食物之类的错事,来年一定改过,万望开恩莫报”之类的话,叩首罢烧过纸钱,礼毕。</p> <p class="ql-block"> 农家过日子,缺什么别缺了粮,断什么别断了顿,在农民眼里,浪费粮食是不可原谅的事情。1962年大饥荒把人饿了个贼死,让人们更懂得了粮食是保命的东西。我的奶奶常对我说些“丰年不忘欠年”“省囤尖儿不省囤底”的话。奶奶从不会骂人,一旦看见浪费食物的事,她会毫不客气的指着当事人的鼻子骂:“败家子”“王八羔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一年中好不容易到节庆日才包顿饺子吃,没有玩具的我总缠着母亲要揪块面玩玩,奶奶忙说:“灶王爷看着呢,米面不是玩的,瞎泼了粮食会遭报应的”。拉着我到外边找块干净地方,挖些黄土和成泥,给我捏小狗小猫,捏的小鸟插一段麦秸秆,晾干后吹出好听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65年,岁月带走了我84岁的奶奶,不断变迁的时代也送走了“祭灶”之仪,“灶王”也只有下岗了。再后来,生活渐渐富裕起来,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多⋯⋯据2014年官方公布的数字:每年浪费掉的粮食是两亿亩土地的产量。且不说加工运输环节每年要浪费掉七百亿斤,单就餐桌上每年要浪费掉三千五百万吨,够两亿人吃一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娇惯的孩子,不论多精美的食物,稍不如意,随手便扔,看护他的大人们异口同声的哄着说:“没事,没事”,再听不到“灶王爷看着,会遭报应”一类的警语了。国人不知不觉中谈化了“节俭”意念,不再心疼买粮食花掉的大量外汇,不再记忆饥饿带给人脸青肠断的痛苦,不再正视比丧失土地数量红线更可怕的竭尽地力的黑线了。</p> <p class="ql-block"> 报应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老子早就说过:天道好还。可惜现代人不再理会、不再省察,一味放纵自己做一些掘土断根的蠢事。遗弃一个历史悠久的 “祭灶”仪式,实际上是在淡出自己曾引以自豪、赖以生息的民俗和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 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