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分享海量在博物馆内的随拍… 艺术+艺术欣赏者溶合成瞬间的完美新画面…</p> <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出生于西班牙,是现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作为立体主义(Le Cubisme)的创始人之一以及超现实主义(Le Surrealisme)的主要代表,毕加索一生漫游于艺术的宇宙,他的精神世界以画笔和刻刀构筑,来源于现实,却又出离现实。</p><p class="ql-block">“他的生活充满了激情... 在毕加索身上,这些艺术超越一切,成为他的注脚,赋予他永恒的生命。” —奥利维耶·毕加索(Olivier Widmaier Picasso)</p> <p class="ql-block">想要走进这位绘画天才的艺术世界,一定不要错过巴黎毕加索博物馆(Musee National Picasso-Paris)。博物馆收藏了超过5000件毕加索作品,包括297幅油画、368件雕塑、1719件素描和习作、92册插图的书、2370件版画和海报。</p><p class="ql-block">(这次正好碰上每月第一个星期日免费入馆日)</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坐落在巴黎三区的萨雷公馆内,萨雷公馆被誉为是“17世纪巴黎大公馆中最宏大,最特别的公馆。其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1656年至1659年之间,最初用作图书馆、中学、手工工艺学校和巴黎艺术学院,后来巴黎市议会经过商议决定将萨雷公馆改 造为国立毕加索博物馆,直到1985年10月1日才正式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为地上4层和地下1层,展示面积达5000平方米。这座博物馆位于17世纪的萨里酒店内,建筑本身就充满了历史感。博物馆的外观和内部装饰都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华丽和复杂,具有丰富的雕塑和装饰细节。</p> <p class="ql-block">雕塑:石膏、棕榈叶、金属《母山羊》</p><p class="ql-block">毕加索在晚年开始从事雕塑探索,他用院子里的废弃材料完成了这个作品:用金属碎片搭了整个结构,一个柳条篮形成了山羊的肋骨笼,两只陶瓷罐被改装成它的乳房,电线变成了腿,平展的棕榈叶形成了山羊脊柱…一切材料都可以用来实现一种艺术形式。毕加索彻底改变了艺术界和雕塑的规矩,他的无拘无束导致了艺术史准则的动荡。</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艺术风格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p><p class="ql-block">蓝色时期(1901年-1904年):作品常表现出悲哀和孤独的情绪,色调以蓝色为主,受贫困和生活困境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粉红色时期(1904年-1906年):作品变得温暖和欢乐,色调以粉红色为主,反映了毕加索的情感转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p><p class="ql-block">非洲艺术和原始主义影响时期 (1907-1909):受到非洲艺术和原始主义的影响,毕加索开始探索更加抽象和简化的形式。</p><p class="ql-block">立体主义时期(1907年-1916年):作品打破传统的透视和形象,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形状,创造了新的艺术语言,深受塞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古典复兴和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0-193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毕加索的作品风格回归到更加古典的形式,同时也开始涉足超现实主义。</p><p class="ql-block">战争时期和晚年 (1930-1973):毕加索在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了许多政治性和象征性的作品。晚年的毕加索继续探索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创作了大量的绘画、雕塑、陶瓷和版画作品,直到他去世。</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油画:《杂技演员》</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创作于1905年,简单的几笔,便能勾勒出一幅令人会心一笑的可爱画作,描绘了一个年轻的杂技演员在一个空旷的场地上表演,他的身体柔软,动作优雅,但眼神却是孤独和寂寞的,显示了毕加索对艺术家的同情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油画:《玩卡车的小孩》</p><p class="ql-block">毕加索经常用画笔记录纯真的童年时光,也常有人评价毕加索的画作有着儿童的稚趣。他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我们长大后如何继续做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雕塑:《演说家》</p><p class="ql-block">1933-1934,毕加索制作这尊雕塑时,正值欧洲二战爆发,对演讲者形象的扭曲变形,是艺术家的一种反思,他意在通过这件青铜雕塑作品对法西斯团体的领导者进行斥责,并似乎在警告大众不要听信这些言论。</p> <p class="ql-block">油画:《戴草帽吃冰淇淋的男子》</p><p class="ql-block">创作于1938年,这时期毕加索的画作多为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以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抽象来表现痛苦、受难等感觉。</p> <p class="ql-block">油画:《海边的情侣》</p><p class="ql-block">在这幅创作于1931年的油画中,一对情侣相互拥吻。毕加索不再以隐喻的方式暗示性结合,而是直接大胆地展现这一亲密举动。画中的阴影、体积感都有着如同雕塑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油画:《被钉十字架上的耶稣》</p><p class="ql-block">创作于1930年。宗教主题在毕加索的作品中十分罕见,在这幅画中,毕加索凭借错位的形状和冲击极强的色彩选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一种原始牺牲的暴力,把它和人类苦难的表达以及他个人的幻想紧密联系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油画:《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被认为是毕加索晚期最好的作品之一。作品中使用的蓝色和灰色调,仿佛在他生命的尽头,大师又一次想起了他的创作在漫长的艺术道路开始时忧郁而沉闷的蓝色时期。这幅画非常前卫:破碎的脸,不可思议的比例,变形的线条,以及极度情绪化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油画:《画家和模特》</p><p class="ql-block">毕加索曾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遇到了很多性格各异的女性,与她们之间各有过一段美好的恋情。或许,她们也成就了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毕加索。</p> <p class="ql-block">油画:《白纸上的人》</p><p class="ql-block">毕加索曾与多位超现实主义文学家、艺术家结为好友,这对他的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画中物体的形状逐渐变得多变且扭曲。从1926年起,他的画中常常出现一种鬼魂似的白色形体,光滑线条是女人,直线折线是男人。</p><p class="ql-block">这个一边观展一边创作的小女孩真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毕加索</span></p> <p class="ql-block">“(绘画)并不是美学塑造过程,而是一种魔法。它让我们与充满敌意的世界和解,给我们掌控局势的力量。绘画让我们的恐惧、我们的渴望都拥有了形状。当我明白这一点时,我知道我找到了我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巴勃罗·毕加索</p> <p class="ql-block">雕塑:《女人头像》,1929 - 1930,彩绘铁、金属板、弹簧和过滤器。</p> <p class="ql-block">这个抽象雕塑由木材和金属丝精心构成,头部为金属碗,身体部分交错着金属丝和木棍,四肢则以金属丝制成,末端形似爪子,展现出复杂而有机的美感。体现了毕加索对形状、线条和材料的独特运用,以及对传统艺术形式的颠覆。</p> <p class="ql-block">油画:《红扶手椅上的女人》1929年。</p><p class="ql-block">毕加索始终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先驱之一。“超现实主义之父”安德烈.布勒东在1938年为毕加索冠以“超现实主义艺术之发起者”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风格’这件事常常会限制画家创作的视野、使用的技术和手法,让他们多年甚至一辈子都重复自我。…而我总是不停在变,我总是想改变事物。有时你在这里看到我,我却已经在别处。我从来不愿意在原地停留,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有风格。”</p><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p> <p class="ql-block">油画:《裸女鸢尾花和镜子》</p><p class="ql-block">1934年。这幅旖旎缠绵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毕加索和玛丽爱情的模样。粉色裸女的形象是爱与美之神维纳斯和玛丽的合体,蓝色鸢尾花象征着炙热的爱,左下角的镜子则使人联想到委拉兹开斯的《宫娥》,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毕加索非常钦佩的一位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油画和木炭:《吉他》1927 年 。</p><p class="ql-block">毕加索在不同时期创作了多幅不同的“吉他”。</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斜倚的裸体》1967年</p><p class="ql-block">性欲、观看的欲望和绘画的欲望汇聚在一起,这个身体,是一个邀请,让人浮想联翩,但是感觉和想象比实际看到的更多。毕加索想让他的幻想得到自由得展示,这非常符合他的时代精神,也是一种生命延续的标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 年轻的画家》 毕加索91岁画。</p><p class="ql-block">珍贵之处是暮年仍有童年的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在毕加索去世前一年,在他的画中出现了一个少年的形象。这幅人物形象与其以克制的笔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布的白色底色占了画作的大部分。年轻的画家优雅地从明朗中走出来,寥寥数笔,色彩均匀,画布的织纹通过薄薄的颜料层显现出来。这幅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似乎在向未来微笑。 ”</p> <p class="ql-block">油画:《母性》</p><p class="ql-block">创造于1971年,是毕加索暮年的作品,以深邃的笔触描绘出母性的温柔与矛盾,情感内涵深远,耐人寻味。母子主题贯穿了毕加索一生的创作。毕加索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艺术的热爱,但他的名字却来自母亲玛丽亚·毕加索·洛佩兹。</p> <p class="ql-block">油画:《家庭》</p><p class="ql-block">1968-1969,画中的人物被抽象化,色彩鲜明且对比强烈,每个人物姿态各异,表情丰富,传达出深刻的内在情感。作品反映了毕加索在1960年代末在立体主义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实践。</p> <p class="ql-block">油画:《坐着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油画:《斗牛士》</p><p class="ql-block">“斗牛”是西班牙画家和文学家从古到今一直热衷的主题之一,作为对黄金时代的爱好者,毕加索也格外钟爱这一主题。画面中的斗牛士头戴帽子,梳着辫子,嘴里叼着雪茄,佩着剑,领着衣领,系着花边,画布正中央可以看到的剪影也带有一定的滑稽之感。</p> <p class="ql-block">油画:《拥抱》1970年</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接近非洲土著风格。男女的鼻子与嘴完全地缠合在一起,画面冷嗳色调相互融合,男性以深色的形象出现,女性形象则为浅灰色,以此来表现男女互补、融为一体最终获得完整与统一。</p> <p class="ql-block">油画《坐着的年轻女孩》1970年</p> <p class="ql-block">油画:《戛纳“加利福尼亚“画室》</p><p class="ql-block">1955年,毕加索与他的未婚妻杰奎琳·洛克一起搬到了位于戛纳的乡间别墅“加利福尼亚”,这间别墅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他的画室。在这个起居室与工作室交织在一起的创意空间里,毕加索也进行了大量的创作。这幅作品中出现的摩尔式装饰和窗上的阿拉伯式花纹等,都是毕加索生命岁月中的宝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这两件雕塑作品,是毕加索在地中海居住时期所作,分别由十几块粉色熟粘土拼装制成。他运用滑动技术,在烧制前将有色粘土涂在生粘土上,以黑色描摹出身体的轮廓和细节。毕加索运用这些技术更新了绘画和雕塑的姿态,并通过探索材料的特殊性,试图在艺术中创造新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油画:《双手交叉抱腿而坐的杰奎琳·罗克》</p><p class="ql-block">杰奎琳·罗卡是毕加索的挚爱,他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p> <p class="ql-block">油画:《阅读者》</p><p class="ql-block">创作于1953年。画面中的形象被抽象化处理,面部和身体线条简洁,色块分明,以黑色、黄色、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整体画面充满了艺术的抽象美感。</p> <p class="ql-block">油画:《法落利炊烟》</p><p class="ql-block">雕塑:《跳绳子的女孩》</p><p class="ql-block">1950年,毕加索制作了一些实物大小的玩具,如《跳绳的小女孩》和《山羊》。毕加索的雕塑作品因其趣味性、糅合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而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油画:《逮住小鸟的猫》</p><p class="ql-block">毕加索还是一位爱猫人士,猫给了他灵感,也出现在他的画中。政治和时事在毕加索的作品中通过隐喻或讽寓出现以支持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冲突和暴力往往由动物来作为象征物,就像这幅图,猫是攻击者,鸟是殉道者。</p> <p class="ql-block">《公鸡》</p> <p class="ql-block">“真正理解毕加索的人,在他的画中所看到的不是一个个几何图形,而是真实的物体,它们比创造幻觉的写实主义绘画要有力度得多。”</p> <p class="ql-block">油画:《晨歌》</p><p class="ql-block">1942年作。“晨歌”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表达的是相爱的人在共度良宵之后于清晨分别,通常会用曼陀铃为情人弹奏。它是一幅立体主义作品,艺术家用碎片、线条作画,造成一种分离的画面。</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油画:《哭泣的女子》</p><p class="ql-block">自1936年7月以来,西班牙内战肆虐,此时战火仍在四面八方蔓延。他从摄影师森特列斯那里获得了西班牙城市莱里达被轰炸的照片,激发了他这幅画的创作。画家根据西班牙巴洛克式雕像的传统,借用明显笔触来表现泪痕。画布上留下的空白,既是手帕也强调着绝望。</p> <p class="ql-block">油画:《花园里的裸女》</p><p class="ql-block">1934年作。这幅作品是毕加索超现实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女子的形象经过了精细的变形和夸张,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画面中的色彩丰富而鲜明,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展现了毕加索对于女性身体的描绘能力,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类情感和生命体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对于变形的兴趣并不只停留在线条和平面的色彩之间的变化,他同时也从雕塑中寻找到造形的方式。自1925年,毕加索就热衷于雕塑,在1927年的素描本上,他留下了许多扭曲变形的形体,然而这些素描并不是单纯的轮廓线,反而如同古典时期的作品一般再度呈现出幻觉主义的三度空间与物体的量感。</p> <p class="ql-block">油画:《坐在红色沙发上的女子》</p><p class="ql-block">毕加索将女子形象进行分裂与结构,使得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扭曲,夸张,完全丢失其自然形态,而人物主体特征明显,人物的躯体宛如一滴水滴,体现女子温顺柔软的身姿。作品在具有浓烈的野性主义的同时却不失其温情抚顺的内韵。</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油画:《坐着的女人(玛丽 泰蕾兹·沃尔特)》</p><p class="ql-block">1927年1月8日,毕加索在巴黎老佛爷商场门前遇到了玛丽-特蕾莎·沃尔特,之后他在描述这场动人心弦的邂逅时写道:“遇到你之后,我才真正开始在这世上生活。”</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在已然攀登在艺术之巅后,始终没有停止追求艺术的脚步,并迎来了他生命中最神秘的“超现实主义”探索。超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用艺术表现,现实所不能表现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时期的毕加索,他笔下的人物非常接近小朋友们平时的涂鸦,而且所有的人物总是有好几张脸。</p> <p class="ql-block">其中有痛哭流涕的女人、神情优雅带着微笑的女人还有酣睡状态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一边脸看这边,一张脸看那边…</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说过一句名言:“在13岁的时候我就可以画得和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p> <p class="ql-block">油画:《曼陀林演奏者的习作》</p><p class="ql-block">这是毕加索于1932年创作的油画之一。此作以其未完成的外观从毕加索的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画面中,尽管背景部分已经绘制完毕,但人物身体的曲线和沙发椅的线条却仍处于“未完成”的草图状态。</p> <p class="ql-block">1985 年开馆时,毕加索博物馆展出了多年来一直珍藏在毕加索各个工作室的一系列雕塑、陶瓷和其他物品。约 250 件三维作品构成了这位艺术家最全面的藏品,包括许多罕见的作品,例如他的浮雕画和立体主义建筑。该藏品汇集了这位天才艺术家的几乎所有雕塑作品,以庆祝他的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在相当长的历史上,绘画与雕塑基本都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只有毕加索才能实现绘画与雕塑的同步探索。毕加索对石膏材料表现出了特别的钟爱。 他借助石膏、模具、雕塑等进行建模,创作不许多独特风格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雕塑:线材和金属板材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纪念碑项目)</p><p class="ql-block">1928年毕加索受邀为诗人好友阿波利奈尔逝世十周年设计纪念雕塑。此作被誉为“空间中的素描”。他没有采用传统的大理石或青铜,而是用金属杆焊接成了一个抽象结构,最终作出一件由“虚空”组成的雕塑。毕加索解释道:“我要为他(阿波利奈尔)雕一座由虚无制成的雕像,就像诗歌一样,就像荣耀一样。” </p> <p class="ql-block">雕塑:石膏《女人头像》 </p><p class="ql-block">作品表现了比加索对立体主义探索的风格。通过夸张的形态和简洁的线条,毕加索捕捉了女性头部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从立体主义阶段开始,毕加索尝试着突破空间的限制,从抽象元素的探索到立体主义拼贴的运用,最终在雕塑的伸展中得以落实。让他的雕塑名声鹊起的,是他将绘画的立体主义成果放进三维空间里所展示出来的效果。</p><p class="ql-block">雕塑:石膏《主管女性》</p> <p class="ql-block">1931-1932,毕加索创作了大量富有体积感的雕塑作品,它们多为具象雕塑,其曲线、凸起都如同人的骨骼。浴女、女人头像和胸像都被毕加索以自由大胆的方式呈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1943年,毕加索以牧师与祭品为题材,创作了《抱着绵羊的男人》,作为瓦洛里广场的装饰雕塑。这标志着他的雕塑与公共场所建立起了联系。而且在那个正值黑暗的占领时期,抱羊人良善牧者的形象,传递出和平与宁静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的诞生是毕加索瞬间情感与灵感的流露:“我的目光被抱着羊羔的男人吸引住了,我看到了它以浮雕的形式呈现,然后跃入空间。这不可能是一幅画,它必须是一件雕塑。我带了两个装满泥土的大洗衣机,当我终于开始工作时,我在两个下午内完成了所有事情。由于框架中有如此多的粘土,平衡变得不稳定。所以我几乎立即将它浇在石膏上,甚至在地球完全干燥之前。”</p> <p class="ql-block">“在《抱着绵羊的男人》中,我表达了一种人类的感觉,一种今天存在的感觉,就像它一直存在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该雕塑在工艺上背离了任何传统。脸部的细节让人想起经典的男性肖像,也许是自画像。但这种古典主义很快就与身体某些部位的不比例、腿的粗略轮廓、动物体积分布的不平衡相矛盾。无论是否赋予意义或象征,《抱着绵羊的男人》的雕塑用路易斯·阿拉贡的话说,揭示了“思想进步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雕塑:《死亡的头骨》</p><p class="ql-block">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这段时期毕加索的创作也同样充满了黑暗的气息。这个创作于1943年的雕塑淋漓地展现了他悲伤的创作情绪,那仰望天空、阴森恐怖的头颅,像是一块来自地狱的坚硬的陨石,在控诉纳粹的罪恶,他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典静物画中“万物虚空”表达着对战争与屠杀的无声抗议!</span></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在 60 多岁时开始创作陶瓷,他以其标志性的勇敢和丰富的想象力打破常规,同时沉浸在烧制粘土的古老传统中。</p><p class="ql-block">1946年,毕加索第一次造访南法小镇瓦洛里(Vallauris),结识陶艺工作室马杜拉(Madoura)的主人苏珊娜和拉米埃。两年后,他与伴侣弗朗索瓦丝·吉洛搬到这里定居,开启了对陶艺的深入探索,并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以陶会友”的文化圈。</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将圆润饱满的壶体、罐体造型与破碎不规则的瓦片、锅片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他的目标不仅是创新,更要让艺术贴近生活:“我希望人们能在所有的市场上都找到我的陶器。在小村庄里,有妇女用我的陶壶去泉边取水。”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从不抛粘土,而是用粘土戳、挖,将其制成各种混合的玩意,将动物和人类与陶瓷形状混合在一起。他经常只是简单地装饰一下阿加德先抛、塑形然后扔给他的东西。水罐变成了人头;花瓶的把手变成了蛇或藤蔓。</span></p> <p class="ql-block">他的诙谐幽默出现在碗盘、花瓶、双耳细颈瓶、水罐、大浅盘、面具、瓷砖等物品上。风格包括神话和动物图案,一种令人愉悦的不规则性爆发。</p> <p class="ql-block">最终,毕加索<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艺术强烈的转化热力所吸引,</span>沉迷于变化无常的烧制和不断变化的釉料。萨尔瓦多·哈罗·冈萨雷斯在书中写道,那座巨大的罗马窑炉与他丰富的想象力相匹配。“火焰的魔力可以改变和验证一切。”</p> <p class="ql-block">陶艺让毕加索的艺术从画布走向日常,走向大众。战后,毕加索还以陶艺为媒介来实现将艺术真正带给大众的共产主义理想。</p> <p class="ql-block">从展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绘画是他真正的实验室,毕加索对线条以及创作不断创新和追求的执迷,从蛇形曲线到丰富多样的构图,从柔和的粉笔色调到深沉的墨水黑色。</p> <p class="ql-block">在毕加索的工作室里,纸张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当然,纸张可以用来作画,但也可以用来粘贴、撕扯、叠放,毕加索一直很尊重纸张,很少会浪费纸张。</p> <p class="ql-block">他的收藏品包括 3900 多件图像纪念品、图形标记、历史纪念品和雕塑和绘画的手绘草稿作品。</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遗产中留下了一笔奇妙的遗产,展示了他对各种材料和技巧的娴熟掌握:在活页纸或笔记本上用铅笔、木炭、墨水、粉彩和水彩作画。</p> <p class="ql-block">他还将其雕刻成大量系列作品。毕加索通过与几位工匠雕刻师的联系,为这一创作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博物馆汇集了数百份论文、校样、印版、模具和其他作品。</p> <p class="ql-block">1992 年,毕加索的所有继承人将毕加索积累的档案交给了国家,国家档案部和法国博物馆部,并捐赠给了毕加索博物馆用于保存和推广。书面档案由十多万份文件组成。这些档案收集自毕加索的各个住所,包括自撰文本、个人文件、账目、书籍、展览目录以及信件、作者手稿、出版证明、小册子、邀请卡、剪报等:这是这位以“保留一切”而闻名的艺术家一生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油画:《有水罐和苹果的静物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幅质朴、令人愉悦的画作是在毕加索去世后被发现的,</span>创作于1919年。毕加索再次创造了深度的幻觉,<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罐和水果中的刻面或立方体已经消失。</span>像这样的静物画一直是这位艺术家整个职业生涯中最喜欢的主题。</p>